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7-27 04:10:00| 人氣2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陸地區】高中生自費拍“跨性別”電影,校方認為題材敏感超前!?(2017.07.2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高中生自費拍“跨性別”電影校方認為題材敏感超前

2017年07月24日02:33來源:北京青年報

點擊進入下一頁

電影《逃離》海報

  在暑假剛剛過去的這一周裡,一部由中學生自製的電影,近日在學生中放映。影片名為《逃離》,鏡頭對準的是性少數人群(LGBTQ),整部影片從編劇、拍攝到表演、製作,全部由人大附中高三畢業生完成。這一題材既新銳又敏感的電影,竟出自一群中學生。學生群體如何進行性教育的自發探索?學校的性教育應如何改革?這部前衛的中學生電影,引髮師生及家長的熱議。

  電影講述“跨性別”中學生的故事

  影片《逃離》講述的是一名跨性別高中生對自我性別的探索。所謂的“跨性別者”(transgender)指的是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不一致、不認同自己生理性別的人。影片主人公張望安是一位高中男生,但心裡總是覺得自己應該是女生,而且他只敢在家長不在家的時候穿裙子、化妝、塗指甲油。

  劇情梗概是,高中男生成澤熱心善良,曾在主人公張望安小時候被同學們嘲笑“娘”時出手相助,長大後因為一次打賭,他在微信上假扮女孩與張望安假扮的女生“安琪”成為好友。然而成澤真實身份的暴露和女孩葉梓琪的愛慕,讓張望安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同班同學顧筠將一切看在眼裡,她希望能幫助張望安認清自我,鼓勵他做最真實的自己。經過探索路上的掙扎,張望安最終認識到自己是一位跨性別者,喜歡男性。

  37名高中生自費建劇組

  為何要拍攝一部性少數群體的電影?這是許多人對中學生這一大膽創作最大的疑問。人大附中國際部高三畢業生、導演胡然然給出的答案是,他們真實存在,甚至她的朋友中也有屬於這一群體的人,“然而現實是不僅僅是家長,甚至是我們這一代,好多人卻並不了解,也並不理解這一少數群體。”2016年中國跨性別群體紀錄片《有性無別》,給了胡然然很大的啟發,讓她決心拍攝這一特殊題材的影片,製作團隊也從她3個同班同學擴大到人大附中高一到高三37名成員。

  這部由學生製作的影片,看似不夠專業,但75分鐘時長的影片,耗費了學生們整個高三時期,由於是國際部的學生,在高二下學期完成大學申請準備後,主創人員就開始投身於這部影片的拍攝。影片中70%的場景,都取景於人大附中校園,由於沒有任何經費,所有設備器材以及服飾等,全部由學生自備。因此,影片中不少角色雖然上衣有變化,但下裝基本還是人大附中的校服。

  劇本的創作,是學生完成這樣一部新銳題材電影最大的挑戰。為了完成這部電影,導演胡然然研究了許多同一題材的電影和紀錄片,《有性無別》、《丹麥女孩》、《男孩別哭》等電影,反反复复拉片拉了幾十遍。

  除此之外,她還找到了跨性別中心,開始不斷接觸跨性別者,參加中心的講座,和講師不斷交流、反復修改劇本。

  “男主”挑戰女裝揣摩女生細節

  劇中扮演跨性別主人公的演員張宇歌,也是人大附中的高三畢業生,是一位男生。電影中他有許多女裝鏡頭,而且為了更好地傳遞跨性別者的特徵,他必須表演出最能體現女性的一些細微動作,塗指甲油,把散下的頭髮順到耳後,側著頭凝望窗外……這對張宇歌而言,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拍攝過程中,張宇歌說他曾一度無所適從。“我們的化妝是在學校教室裡完成的,踩著高跟鞋,穿上女裝,自己突然不會走路了。出教室之後迎面就碰到了學弟,場面一度非常尷尬。”在劇組女同學的指導下,張宇歌慢慢找到感覺,甚至一路從學校走到地鐵再到商場,都沒有被人認出來他是男生。

  “當我穿上旗袍,套上絲襪,打理著鬆軟的捲發,我就會想像自己是老上海的女郎,在床邊凝望著夜色,想著自己心愛的人。電影裡這一段的背景音樂取自《花樣年華》,光是聽著就能回想起蘇麗珍婀娜的背影與線條……”張宇歌說。

  雖然拍攝過程很挑戰,但張宇歌表示對於飾演這樣的角色,並沒有任何排斥,因為他身邊有同學和朋友也屬於這樣的群體,只是由於自己本身並不是跨性別者,對於能否演好這個角色,有一些擔心。

  爭議

  支持方

  有師生為影片點贊

  佩服創作勇氣

  電影拍完後,在師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據主創團隊成員介紹,雖然未能在全校展映,但人大附中國際部的教育環境還是為他們這一敏感的電影題材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電影中不少內容,直接取材於他們真實的課堂,包括外教心理課上談及性少數群體、寫《霸王別姬》觀後感,以及學生生活和情感經歷……都是真實校園生活的翻拍。

  不少學生對影片的評價較為積極。一些同學認為影片給那些正處於自我性別意識覺醒關鍵時期的中學生鼓勵和安慰,還有一部分學生很佩服主創團隊的勇氣,甚至有人認為拍攝片子的學生“承擔起了原本應當由成年人承擔的社會責任”。

  影片放映後,在主創團隊的交流會上,場面一度很激烈,關於這一電影題材的討論,關於中學生為何做這樣的表達。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校園內取景拍攝

  有一個三口之家來到現場觀看了整部電影,父親看完電影后表達了肯定:“我的孩子就是一名跨性別者,今天是陪她來看影片。我覺得拍得挺好的,之前不是很了解這個群體,現在慢慢了解了,也能從片子裡面看到我孩子可能經歷的一些事情。”

  反對方

  未能通過學校電影節審片

  校方認為題材敏感超前

  《逃離》在人大附中公映過一場,但並沒能入選今年人大附中的官方電影節。影片題材新銳,內容大膽,但涉及戀愛、性少數群體,特殊、敏感,因此沒能通過學校官方電影節的審片。

  “審片時,老師給我們的答復是,認為題材太超前了,不適合在電影節展映。”據《逃離》主創工作人員介紹,凡涉及學生戀愛且電影中出現了校服,這都是電影節的禁忌。

  對於這一特殊的學生電影題材,不少家長也持不能接受的態度。據多位學生反映,多數家長並不願和他們談及和討論性少數人群的話題。“這仍是一個家長難以啟齒的話題。包括我的家長,大家看完電影談拍攝、談演技,但不想談到這個話題。”導演胡然然說。

  《逃離》公映後,有家長認為高中生並不能準確描述這個群體的生活,對於整個影片的抑鬱氣氛表示不屑。“這群人本身是心理扭曲的。”一位70後家長表示。即使是電影主演的媽媽,也對這個群體表達了不解,她認為這一群體不正常,需要接受心理輔導。供圖/主創團隊

  觀點

  中學生越發關注“性”探索

  老師呼籲性教育改革

  作為一部中學生自製電影,《逃離》的題材內容創新突破,令人意外。事實上,近幾年北京中學生對於“性”的自我探索與關注,一直在呈現上升的趨勢。

  清華附中學生曾在兩年前拍攝過關於中學生意外懷孕的微電影;十一學校國際部學生創辦了中學生性教育社團——肉荳蔻,專門致力於消除青少年對性的羞恥,普及性教育常識。肉荳蔻社團的學生,時常採取校園隨採小短片的形式,收集學生對月經、避孕套、處女情結的了解程度和觀點;另外,該校新聞社團Imaginist,去年還在全校範圍內做過一個師生對性少數人群態度的調查。今年7月初,一部由北京多個學校聯合演出的百老匯音樂劇《春之覺醒》公映,該劇講述的正是一群青少年對性的探索……

  對於中學生進行自我性別認知的探索,十一學校常年負責學生工作的團委老師戴衝認為應當鼓勵。戴沖說,現階段對中學生的性啟蒙教育是非常有必要,而越來越多中學生自發地進行性教育的自我探索,是時代進步的一種現象。

  “過去傳統的教育忽視了這一點,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很大的問題,現在雖然在性教育的推動上會遇到很多阻力,但我們大可不必諱言這些問題,而應該幫助學生們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現在包括北京十一學校在內的很多北京的中學,都逐步認識到這一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戴衝表示。本版文/本報記者林艷

  實習生朱應適含圖片製作/王慧

  對話

  “想讓更多人了解

  這個少數群體真實存在”

  對話人:《逃離》導演、人大附中高三畢業生胡然然

  北青報:為什麼想拍這樣一部片子?

  胡然然:我們這代人因為教育環境的改變,獲得了更多這方面的認知和探索,但現實中很多人並不了解這世上還有這樣一群人存在。漠然或歧視,這是我覺得最可怕的事情。所以,拍這樣一部電影,想讓更多人了解和知道這樣一個少數群體的真實存在。

  北青報:從小到大的教育裡,接受過哪些性教育?課堂上會談到這樣的少數群體嗎?

  胡然然:印像中,初中心理諮詢師把男生和女生分開,分別做過一次教育課。對於女生的教育,有一個觀點我記得非常清楚,就是老師不斷強調,結婚之前不能做愛。到了高中,人大附中國際部的生物課,有不少性的知識,外教課也會談到關於性少數者的話題。

  北青報:拍攝這部電影,你自己的收穫是什麼?

  胡然然:這部片子可以算是我們對高中生活的一種紀念吧。在接觸這群人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只是為了能真正做一回自己。我一直覺得,所有人在不同方面都可能成為少數群體,所以你不必感到自卑。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