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3-31 22:08:42| 人氣2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心理學家喬治·溫伯格逝世,曾創造術語“恐同症”。(2017.03.2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心理學家喬治·溫伯格逝世,曾創造術語“恐同症”
喬治·溫伯格(1929.5.17-2017.3.20)

  淡藍網3月25日綜合訊:

  當地時間20日,美國心理學家喬治·溫伯格博士(Dr. George Weinberg)因癌症在紐約病逝,享壽87歲。
他是“恐同症”(homophobia)這一術語的創造者,曾建議將“恐同症”添加到精神疾病名單中。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溫伯格一生都在紐約曼哈頓度過,曾在當地的數學科學研究所裡學習統計學,並且在哥倫比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1965年,他在一次聚會中目睹了同事對一名同性戀女子的敵意和恐懼,之後創造了新術語“恐同症”。

  1969年5月5日,以異性戀男性為主要讀者的周報《Screw》首次使用了“恐同症”一詞。幾個月後,《時代》雜誌也在關於美國同志的封面專題報導中採用了這個術語,當時LGBT里程碑事件“石牆暴動”剛剛在紐約發生。

  1972年,溫伯格發表著作《社會與健康的同性戀》(Society and the Healthy Homosexual),首次質疑當時的醫學界將同性戀視為“心理障礙”的看法。

他在書中說,真正存在心理疾病的人群不是同性戀者,而是對同性戀持有偏見的人,他們的心理狀態不正常。

心理學家喬治·溫伯格逝世,曾創造術語“恐同症”
溫伯格著作《社會與健康的同性戀》

  溫伯格在1998年進一步指出,“我創造'恐同症'這個詞,是因為一些人對同性戀人士的反應符合恐懼症的定義。這似乎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被'傳染',也與宗教恐懼有關,而恐懼總是會導致很嚴重的暴行。”

  雖然溫伯格是異性戀,但他對性傾向的研究有助於消除污名,改善了許多人對同性戀的態度。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刪除“同性戀”詞條,這一天被定為“ 國際不再恐同日 ”。巧合的是,5月17日剛好是溫伯格的生日。

  2012年11月,美聯社發布了一份新手冊,要求記者停止使用“恐同症”一詞,理由是這個術語“不准確”,會讓人們聯想到精神病。溫伯格對此評論道:“只要恐同症依然存在,只要恐同行為仍在傷害同性戀人群,這個詞就有重要意義。”

  他在發表於《赫芬頓郵報》的文章中說:“事實上,我們應該邁出一大步,將'恐同症'添加到正式的精神疾病名單中,而不是抹掉這個術語。 ”

  淡藍網/Blued專稿,轉載請註明來源。

台長: →☆ 魅格格 ★←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