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2-30 00:16:13| 人氣1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兒童是如何發展性別和性別認同的?(2016.12.2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兒童是如何發展性別和性別認同的?

中小學性別議題教材。資料照片

劉弘仁/台北市立關渡醫院精神科主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顏正芳/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最近有人擔憂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會讓孩子「男生不像男生,女生不像女生」。筆者身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就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談談兒童是經歷什麼樣的歷程,來發展性別和性別認同? 或許有助於澄清大眾的疑慮。性別發展的歷程
        
性別發展的開始可以追溯到母親懷孕時,即使基因上的性別已經被決定,胎兒在母體內就已經開始性別認同發展之旅。由於受到性激素的影響,嬰兒剛出生時,性別傾向已隱然形成,例如胎兒所接受的雄激素會強化其後的男性化活動,像是孩童時期對玩具的喜好,甚至影響成人時期的職業選擇。除了生物因素在早期就發揮影響之外,環境與社會文化因素也有所作用。例如在台灣文化中,胎兒肩負家族期待,最常是被期待為男性;一旦母親懷孕,可能早早就以超音波確定胎兒的生理性別,接下來父母親所準備衣物、為孩子所取暱稱,又或者母親指著自己的肚子對著老大說「這是你的妹妹喔」,所以在出生前,胎兒就開始了最初的性別發展。幼兒對於性別認知的發展
       
在1至2歲間,幼兒逐漸能夠理解不同性別的外觀差異,然後在3歲之前,幼兒就能說出自己是女生或男生,到了4至5歲左右,許多孩子的性別認同就趨於穩定,大約在6至7歲,孩童能夠理解其性別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擔憂「學校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會混淆孩子的生理性別」是多慮的。性別認同並非只有男性/女性兩極
      
但是性別並非只有男性、女性這樣的生理性別區分,還存在著「性別多樣化」的社會性別,例如一個生理性別為女生、社會性別認同傾向男生的學齡兒童,很可能經常與一群男生同伴在一起,玩著追逐打鬧的遊戲,同樣地,有些男生不喜歡傳統上較陽剛的活動,如果只採單一刻板的男性/女性二分法,就會很難理解這些兒童。然而,如果社會對於性別的觀感過於刻板,認為「男生就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卻忘記像是「粉紅色是女生的顏色」這種性別刻板印象其實沒有根據,那麼孩童就可能因為性別行為表現而遭受同儕霸凌,例如某些行為較傾向社會觀感是女生的男孩,容易受同儕團體孤立、排斥、歧視或霸凌,這也就是玫瑰少年葉永鋕悲劇發生的原因。呼籲
      
身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筆者呼籲:大家應開放所有的機會,讓孩子去探索不同的性別角色,如果父母親、手足、祖父母、親戚、家庭友人與老師,都採取開放的態度,將有助於孩子自由地表現性別行為,減少性別不安的可能,也才能營造一個更接納的環境,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同時,給予孩童充分的理解及支持,讓孩子知道:性別認同其實有各種不同路徑可以達成,並無對錯可言,才讓孩子在發展路途上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