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2-20 17:02:39| 人氣3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平凡中的不凡家書:與導演黃惠偵的《日常對話》。(2016.12.17)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文/ Harper's BAZAAR

入圍本屆金馬最佳紀錄片獎的《日常對話》,其實片名可以取得很有話題性或更利於宣傳行銷,但導演黃惠偵選擇不譁眾取寵,平實地為這部片做了裡應外合的定調。而在婚姻平權與家庭意識眾聲喧嘩的浪潮當頭,這部以異性戀孩子視角望向同志媽媽、勇敢掀開關係傷疤,深入理解並根治的真實對談,無疑是站在時代浪尖上,撼動人權不平等最具力量的光芒。

「能不能改變世界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紀錄片是可以改變『人』的。當然世界之所以可以改變,是因為人可以改變。」--黃惠偵

▲在今年的金馬影展裡,這部紀錄片一度擊下大師經典《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蟬聯觀眾票選排行榜首達十日之長!(圖/黃惠偵導演提供,以下皆同))

20歲時的黃惠偵因緣際會遇見楊力州,從原先屈服命運的陣頭少女一躍成社運工作者,從移工、原住民關注至土地議題。八年前,她準備就緒,提起攝影機對準其轉行初衷:解開姐妹倆與同志母親長期疏離之因。影像徐徐流轉著:童年被迫放棄學籍走入牽亡、父親施暴及母愛缺席,黃惠偵看似戲劇化的人生,卻是傳統家庭價值下的失落暗角。她用鏡頭與母親溝通,也道出許多人說不出口的沈重,當我們關心在北港老家的家人反應時,導演笑言回道:「他們覺得不難看。」

《日常對話》雖是初衷,卻不是黃惠偵的終點。她用緣分論回應著延續母親系列作品的可能性,甚至未來也不排斥執行劇情片的拍攝。近日黃惠偵更在婚姻平權公聽會中,以己身經驗挺身表述立專法的社會歧視,毫不保留地坦誠與捍衛人權的堅毅,讓人動容之外,更想了解這樣的堅持來自於如何的信念?讓我們也與導演來一場小小對話。

▲《日常對話》劇照之導演黃惠偵(右)與母親。

Q:是什麼樣的信念,讓您挺過20年的籌拍期完成《日常對話》?
A:因為這部影片對我來說並不只是創作,而是我生命中非得完成不可的一件事。

Q:對您而言,《日常對話》與《我和我的T媽媽》之間的差異是?
A:從理性的角度來說,兩個版本的差異是目標觀眾不同(電影與電視),所以敘事的節奏與方式不同。從感性的層面來說,兩個版本的差異是,一封像是我給母親的情書,一封則像是我的自述書。

Q:開拍之前,您是如何說服母親面對鏡頭?
A:我從1998年就開始拍攝她,所以她對於有攝影機存在這件事已經不陌生。在2014年有團隊加入正式拍攝之前,有另外再對她說之以理,動之以情,外加偶爾耍賴。

Q:導演您曾帶母親去參加同志運動,事後母親對您說過關於這些運動的想法嗎?
A:我曾帶她去參加過同志遊行,原本以為她會在遊行中很有認同,但她只有前三十分鐘覺得很有趣,三十分鐘後就開始覺得無聊想回去找朋友打牌了。那時我才突然驚覺,或許我媽那樣才是最理想的社會狀態,因為如果每個人都不需要透過特別的方式去找認同,那就表示社會外部沒有帶給任何人不被認同的壓力。

Q:在片尾,您女兒問道:「阿嬤,妳愛不愛我?」這一幕相當感人!請問《日常對話》後,對妳與母親的關係有產生什麼變化嗎?那母親與孫女之間呢?
A:我女兒的存在對於影片,以及影片之外我們的生活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她讓我們母女、祖孫三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鬆軟不緊張。

Q:您主要想透過《日常對話》傳達什麼訊息給社會大眾?
A:試著去理解你最重要的人,也讓你最重要的人理解你,在一切都還未太遲的時候。


*完整新聞請連結:http://fashion.ettoday.net/news/830524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