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1-25 01:19:12| 人氣1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是支持同志的佛學者,我來分析為什麼「宗教」會這麼反對同志運動。(2016.11.17)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慾望是先天性、自然的、中性的,道德觀與宗教是後天性、人造的、強調善性的,用後天的價值觀來輔助、引導先天的慾望,會有很好的發展,但是用後天的道德「壓抑」先天的慾望,那只能兩敗俱傷,更加讓世人對「宗教」失去信心。

拜託,宗教不等於道德,道德也不該用來壓制慾望好嗎?

我先說,我是佛教徒,我支持同志,超級支持。

相對於支持同志的群眾,反對同志婚姻的團體很多,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文化背景、原生家庭與時代歷練等等,對於不同的事情有自己的主張跟看法。所以會有很多不同的聲浪,非常正常。

但我今天想要從反同團體中佔非常重要的一個組織-宗教,來分析為什麼宗教會這麼反對同志運動。宗教一個很重要的根本表現,在於辨別世俗與神聖的界線(這就是為什麼我不認為佛法是宗教),透過於將現實的一切界定為世俗,進而強調宗教的神聖性。

那,世俗最典型的展現是什麼?是慾望(我不是說情慾的流動啊喂)。

古代的宗教先賢們,經過代代的經驗,幾乎都一致的認為慾望導致罪惡,慾望造成世間的種種痛苦。不論是大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或是小到鄰居把車子停在你家前面,這些衝突都是來自慾望剝奪了「同理」。

既然罪惡都來自慾望,那把慾望拿掉就完美了吧!

將慾望與世俗畫上等號,那與慾望相反的理智以及能夠克制慾望的道德,就會被歸類為神聖的界域。這不但是宗教的一種典型論述,甚至包括理學等等的思想宗派,也極為重視天理而強調壓抑人欲。透過道德的規範,追求絕對的真理(這真理是啥在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解釋啦),進而壓制人類的慾望。

慾望真的這麼糟糕嗎?

我來講個笑話:

有一個人每天都正常喝水(廢話誰不是這樣),有一天他過世了,他的家人在靈堂前痛哭說:「他就是喝太多水才會死掉。」

「水」是每個生物生存的必要要件,但喝太多或是喝太少,都會造成問題,可是一昧地把所有的疾病都怪到「喝水」這件事情上,那就是腦子少了根筋。同樣的,「慾望」是每個生物生存的必要要件。慾望解放太多或是解放太少,都會造成問題。可是一昧地把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怪到「慾望」這件事情上,那就是腦子少根筋。

根據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等心理學家的主張,慾望(Libido)是人類生存的重要本能,不但如此,在佛教的早期經典上也有這樣的主張,認為「愛」是眾生轉世的重要動能。慾望不但是本能,還是「中性」的本能,也就是它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善惡可言。說白了,所有世界的偉大事業、科技與發展,全都是基於慾望這個基礎的。

的確,在原始佛教中對於慾望採取批判的態度,很重要的原因是原始佛教的關鍵要素,就是徹地的厭世,不要再活著這件事情。但是到了大乘佛教,特別是密教中,對於慾望的態度更加正面,不但在大乘中主張「留惑潤生」,也就是保有一絲慾望的動能,以服務並促進這個社會。

大乘佛教重要的著作《大智度論》中有這樣的記載:

菩薩心有智力能斷結使,為眾生故久住世間,知結使是賊,是故忍而不隨。⋯⋯復次,菩薩實知諸法相故,不以諸結使為惡,不以功德為妙;是故於結不瞋,功德不愛。以此智力故,能修忍辱。

裡面的「結使」,指的就是以「貪慾」為首的一切煩惱,此處說到「追求覺悟者(菩薩)了解現象的狀態,所以不會將這些煩惱視為邪惡的,因此能夠忍受它們,以留在這個社會上。」

同樣的,密教更肯定地承認,慾望是人類生存的動能。密教的重要典籍之一《理趣經》的解釋裡面就談到:

以愛念繩,普縛眾生未至菩提,終不放捨⋯⋯即貪愛而得清淨故,遂能以貪而積集一切功德智慧,疾證菩提。

相對於大乘強調用慾望來關懷眾生,此處更主張慾望是完善一切特質與智慧,導向覺悟的動能。

總之,善用慾望,才能真正對世界造成貢獻,反之,壓抑慾望或否定慾望,不但可能造成漠視,更重要的是,壓抑慾望的存在,只會帶來對社會更撕裂性的結果。

慾望是先天性、自然的、中性的,道德觀與宗教是後天性、人造的、強調善性的,用後天的價值觀來輔助、引導先天的慾望,會有很好的發展,但是用後天的道德壓抑先天的慾望,那只能兩敗俱傷,更加讓世人對宗教失去信心。

講白一點,想要吃美食是一種先天的慾望,道德應該扮演的角色,是去尋找CP值高的餐廳,讓這個慾望的滿足跟花費可以達到平衡,如果只是一昧地壓抑自己想吃美食的念頭,那這個道德存在也沒啥意義了。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The News Lens Logo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