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10-10 11:25:26| 人氣5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 在愛之前,人人皆平等 》多元成家為主題的閩南語繪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在愛之前,人人皆平等 》

第一次畫多元成家為主題的閩南語繪本。
請多多指教!希望你也會喜歡!🤗😆😬

====================================
以下為Ying-Chao KaoKao 為《鬥陣行做伙》所作的解讀賞析,因為寫得很讚,
願和大家一起分享!

*或請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tutu804/posts/1194692790553578
====================================

主題從小孩大雄觀點,講他在夜市賣雞肉串的大熊「阿爸」,跟隔壁攤過來幫忙的
「阿叔」,與自己一起成長的故事。男男家長的關係雖然遭逢樓下伯母的閒言閒語,
三人家庭仍然一同工作、念書、出遊,還參加同志大遊行。
大熊「阿爸」也在文末,用自己的處境教導大雄人生處世的準則。

相當難能可貴的,這本繪本並不再製那種都會、說標準「國語」、中產階級、健身野狼、學術文青,或小清新的同志生活。《鬥陣行做伙》反映了勞動階級、閩南語、庶民生活中的同志家庭,這裡的勞動結構更是具台灣特色的「小頭家」自雇商。在性別文化多樣性上,也呈現男同志次次文化中「熊族」的慾望與情感,並在同志遊行中趁機讓扮裝皇后、殘障同志、女女結婚的身影出場。

我特別喜歡本書水彩畫、黑描邊的繪畫風格。如果跟我同世代,或比我「資深」的讀者們,應該一眼就可以辨識出本書(可能無意間)跟國立編譯館課程標準時期國語課本的畫風致敬(對啦,就是「爸爸早起忙看報、媽媽早起忙打掃」那個兩性刻板時期)。

即使本書呈現一個指向未來趨勢,新穎到甚至爭議的故事,但透過藝術風格,《鬥》書連結回過去幾世代讀者的共同記憶,透露著同志家庭並不是斷裂於台灣歷史的現代發明,更不是少數人從西方粗暴移植進台灣的外來種。同志家庭,或擬同志家庭,一直就是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本土常民史。

至於為什麼我說指向未來呢?從那張畫風精細的同志遊行頁,左側前導車上藏著一位正面露胸肌的皮革牛仔,旁邊站了一位背部全裸的猛男。難以用畫面表達的雙性情慾,透過中間舉著「多元成家」旗幟的兩三人身上的色彩(桃紅、紫、群青),躍然紙上。

還有還有,畫面中間花枝招展的扮裝皇后也不是為了推銷攝影集而花錢請來的猛男,只有遊行那天扮成一日氣球孔雀,卻像是一般日常就總想變身的無敵「美少女」,在遊行當天終於華麗登場,把整個城市都當作她們的伸展台。哦,您瞧瞧,左半邊不也有宛如GLance再現的美少女戰士來著。

這些細微的元素,常會在不經意時成為某人生命裡的重要養分。尤其是對小朋友說故事時,畫,說的比字多。我期待二十年後(如果我們還活著),會聽到某位小讀者長大後,跳出來說:我是看《鬥》書長大的,○○角色是我的性啟蒙。

儘管這些多元性別的主體,尚未與主角三人的生命做出有機的交織;故事語調也不免俗地,如《為巴比祈禱》般在遊行的歡騰中來個凱旋的結束;酷兒、原住民與雙性人的身影也難以現身。但在篇幅有限的繪本中,這些政治正確的期望或許顯得有點吹毛求疵、強人所難。

就台灣第一本「閩南語」的多元成家繪本而言,《鬥陣行做伙》敲響了#本土語言x同志教育 的第一聲鑼,更具體開啟了我們對於十年、二十年後同志教育的想像。

當我們千禧年世代( 1981年後出生者)的同志、直同志都成為家長後,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朗讀什麼樣的同志語言散文,說著誰的同志歷史故事,探索哪些同志地理大發現呢?體察到同志人格發展的輔導活動該怎麼進行,同志健康教育又有哪些身、心、社會健康的面向該從小學習呢?

等待教育部生產教材,太慢了。有才華、有理念的創作者,我們一起來幹罷!掃除性不平等的教育結構、累積同志教育資源、建構全方位同志教育的知識系統,就是 搞同誌Fagget 開搞的初心呀~~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