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4-19 18:30:12| 人氣2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同志情侶只是包裝手法?回憶十年前俄羅斯天團tATu的商業手法...(2016.04.1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bPPbC
Photo Credit: t.A.T.u

同志情侶只是包裝手法?回憶十年前俄羅斯天團t.A.T.u的商業大戲

文:Celine Hsu

不論喜不喜歡西洋音樂,1990年前後出生的人大概很難不知道t.A.T.u。2003年初t.A.T.u第一支MV〈All The Things She Said〉登陸台灣,MTV台日夜放送兩個制服女孩在大雨中拍打鐵絲網,絕望與愛意隨著歌詞傾巢而出,回望鐵絲欄外不解與鄙夷的眼光,最後兩人攜手離去,逃離這個偏執的世界。在那個同性親吻還會被刪減的年代很難看到這支MV的全貌,但t.A.T.u無疑在同志的心中激起一定的波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mGBaXPlri8

若說〈All The Things She Said〉一曲揭示了同志遭遇的困境,另一首〈Not Gonna Get Us〉則是以遺棄社會的姿態,粉碎他人的所有偏見。讓t.A.T.u初嚐走紅滋味的專輯一直圍繞同志情感的激情、誤解、脫逃、背叛為主題,幾乎唱盡同志感情世界的起落。反觀第二張專輯,這種激烈的宣揚就平淡了許多。《200 km/h in the wrong lane》 一張可以說是與同志的對話-擁抱妳的情感,面對壓迫可以選擇逃走或抵抗。

即便是當年的歐美樂壇也少有這種同志標誌鮮明的團體,t.A.T.u的同志形象透過媒體大肆傳播,進入大眾視聽領域,無疑成為了Lesbian icon。傳播領域大師約翰•菲斯克(John Fiske)曾解讀過電視節目背後的效應,認為之所以會「流行」,是它給予了觀眾一種彌合性或補償,觀眾在觀看中確認自己的主體位置或缺憾補償。其又在《解讀大眾文化》中提到流行文化得以去撼動、重新解讀權威,連帶刺激接收者的身體愉悅,借著這種身體釋放牴觸父權和規訓等神話。

流行文化因此成為一個載體,滋養反權威、反傳統等概念,t.A.T.u除了各種驚世駭俗的發言和live必備的kiss外,也招集百名少女穿著MV中的學生制服,出現在莫斯科紅場、倫敦國會議事堂前等地標在公開場合鼓吹女女親吻。

其所傳遞的視覺效果,宛如顛覆漢納•鄂蘭(Hannah Arendt)在《人的境況》中提到的公共領域觀看下的愛情不免走向窒息與壓抑的論點,而是愛情即便出現在公眾場合也不會扼殺其所帶來的親密,讓躲藏於暗處的同性之愛看見了光芒。我們也得以看到t.A.T.u的追隨者也不乏異性戀少女,因為她指向一個世代的愛情解放。

當年唱片公司以半個惡魔、半個天使作為宣傳文案來描述t.A.T.u的特質。這個譬喻很像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在《笑忘書》裡描繪天使、惡魔的人性狀況,天使是一種近乎夢幻的、超脫現實的理念,而魔鬼指的是對任何意義、價值的嘲諷和顛覆。

t.A.T.u一方面給予同志美好想像,一方面也極盡使壞。除了被媒體視為脫序如自爆床笫之事、邀請女歌迷上床的言論,她們也說出了更喜歡嘗試與顛覆、試著挪移既定價值。這種惡魔形象總是很迷人,甚至可以聯想到Sex-positive feminis所強調的女性慾望自主權。

性關係不必建置在宰制與被宰治上,而是女性得以從性關係中積極開發愉悅,如男性一般享受性。這種男性權力的解構在瑪丹娜的身上最為明顯,《Sex》中的照片即在闡述這種女性於性愛中的歡愉。瑪丹娜的惡女精神也延續到了近幾年的Lady Gaga、Miley Cyrus身上。近代美國文化最為貼近這種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狀態,如今出現在t.A.T.u這個俄羅斯團體上實在值得玩味。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t.A.T.u卻也在走紅不久便急遽墜落。兩人隨即在2003年承認同志情侶只是包裝手法,而一手打造t.A.T.u的經紀人Ivan Shapovalov在受訪時坦承團體的發想來自色情網站,綜觀t.A.T.u的元素-制服、女學生、女同志便是和男性慾望的聯繫。

「包裝」的虛假之說在此浮上檯面,繞了一圈回來,這個觸動不少女同志心靈的團體其根基竟是建立在男性觀看、滿足異性戀的各種奇想之上,甚至為了商業與話題性而消費了一個族群。這無疑讓很多將t.A.T.u視為icon和女性自由的樂迷非常困窘,也連帶戳破了一些美好的投射。

t.A.T.u在擺脫了同志身份的包裝後漸漸趨於沈寂,團員Yulia經歷結婚、懷孕,近年甚至還爆出恐同言論,更加確認了當年的t.A.T.u是場商業大戲,卻陰錯陽差的引起了周邊的性別效應。

而當代的俄羅斯社會越趨保守,簡直難以和12年前的氛圍做連結,政治聯合法律和東正教一同守護所謂的「俄羅斯價值」。俄羅斯從2000年後被視為得以和西方思維接軌、前途似錦的金磚國度,逐漸變成為恐同大國。前年的索契冬奧上t.A.T.u再度合體,即便不再上演經典女女之吻,事後影片也遭到俄國政府刪減。

t.A.T.u這個在商業表現上出類拔萃、話題性十足的團體似乎是回不去當日榮景了,而這十年間俄羅斯也未再出現讓人驚艷或足以引發各種討論的藝人。不論t.A.T.u未來走向,她們的出現仍是當代俄羅斯娛樂產業精彩的一筆。

蘇聯垮台後,t.A.T.u的出現扭轉西方對俄羅斯冰冷共產大國的既定印象,在包裝上則揭示了比西方國家更大膽的嘗試,也啟發一代青年望向心靈鐵幕外的世界。t.A.T.u絢爛也迅速歸於死寂,如同春雪消融後留下的泥濘,難堪但仍值得追憶。
*原文出處:http://www.zhanggui.com.tw/web/musicMovie/m_article_main_028.html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