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24 02:24:17| 人氣6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人 專欄/陳思宏】越界。(2016.02.2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越界

【讀‧書‧人 專欄/陳思宏】

 

德國版《男士健康》(Men’s Health)宣布,經過競賽選拔,2016年四月號收藏版封面人物,將是變性人班‧梅爾澤(Ben Melzer)。班‧梅爾澤現年廿八歲,以女兒身伊馮(Yvonne)來到這個世界,但從小就不斷與生理性別奮戰,厭惡粉紅,渴望變成男身,直到廿三歲才開始接受變性手術。他順利贏得封面競賽之後,不穿上衣,露出緊實的肌肉,接受各家媒體採訪。他毫不隱瞞性別履歷,成為歐洲第一位站上《男士健康》封面的跨性別模特兒,希冀給予同樣與性別搏鬥的人們指標與希望。 2015年美國版《男士健康》也曾舉辦選拔,也是變性人的艾登‧伊森‧道林(Aydian Ethan Dowling)進入競賽,受到許多媒體注目,還接受艾倫訪問,但可惜最後沒贏得比賽。道林在美國鋪了路,梅爾澤在德國達陣。

 

 

班.梅爾澤贏得封面競賽後,接受媒體訪問影片:

 

 

 

一月中我從臺灣飛回德國,在法蘭克福等待轉機,候機室有許多免費雜誌讓旅客閱讀,其中一本就是二月號的《男士健康》。健身雜誌根本不在我的閱讀版圖內,但反正免費,封面男模帥氣,就拿了一本在候機室翻閱。這本雜誌完全符合我對男性健身雜誌的想像,重訓指南,該吃的與不該吃的,性愛技巧,時尚配件,彷彿讀者只要每期購買並且照做,一定就會如同封面男模那樣,擁有完美的六塊腹肌,人見人愛,齒雪白、肉銅牆、胸可擋北韓飛彈。我特別讀了其中關於「變形」的故事,幾位男士接受訪問,編輯貼出健身前後照片,昔為肥男輸家,戮力焚脂除肉之後,今變形成多汁猛男。

 

圖左:班‧梅爾澤(Ben Melzer)被選入德國版《男士健康》四月份封面人物。取自@egoshooter instagram
圖右:曾進入2015年美國版《男士健康》競賽的變性人艾登‧伊森‧道林(Aydian Ethan Dowling),取自instagram

分享

雜誌翻翻就好,飛機稍微延遲,我決定去買幾個大麵包,完全忘了雜誌的諄諄叮嚀。年輕時,這些雜誌讓我焦慮,擔心自己沒洗衣版線條,不夠瘦,不夠帥,沒人愛。步入四十歲的我,放鬆了許多,我只求健康,身體是我的,線條我自己決定。我也會上健身房,但我不求人魚線馬甲線,我只想暢快流汗,反正我這輩子沒機會上任何雜誌的封面,鬆弛更舒服。其實每期的男性健身雜誌封面男模,不管是大明星還是模特兒,甚至是這位歷經變性的班‧梅爾澤,對我來同質性都太高了,他們身體都追求同樣的目標,臉一定要符合「俊美」的標準,十本擺在一起,宛如十個複製筋肉人。老實說,我的勤勞沒辦法用在健身器材上,我真的覺得緊實不等於性感。如果說年歲在我身上有任何作用,就是我終於放鬆了,我現在欣賞鬆垮且自在的身體,被生活折磨過、勒過的身體,有掙扎,有疤,有勒痕,有故事,真實摸得到,不是光滑的雜誌封面。

 

如果我面前有一位《男士健康》封面男模,與一位跨性別扮裝人士,我一定只看猛男一眼,然後專注凝視跨界的裝扮。因令人欽羨的外表而升起的讚嘆其實毫無保值性,皮肉無論怎麼奮力維持都不可能擋住衰老,怎麼帥怎麼美都會過期腐敗。越過性別的界則需要勇氣,一定會摔倒,一定孤單,滿身傷痕、整張嘴都苦的人,早已經超越平庸。各大都市的同志大遊行,我特別愛找性別扮裝人士拍照。他們狠踩世俗性別制約,以誇張的服飾、鮮豔的臉妝、八層樓的高跟鞋,戳進我們的視線。這世界這麼無趣,大家謹守性別疆界,男就男,女就女。但扮裝者卻在陽光下展露男不男女不女的身體,保守勢力死守著心中的老舊道德,等著誅之譴之。前一陣子大衛‧鮑伊(David Bowie)過世,臉書上掀起悼念浪濤。我注意到一位滿口神啊父啊的臉友,平時滿口反同,老是把「反對性解放」掛在嘴邊,竟然也在臉書上寫了「David Bowie R.I.P.」,我終於出手留言:「請問你知道他做過很多性別跨越裝扮嗎?他還說他是雙性戀哩。」結果我當然獲贈期待以久的封鎖。要是真的有那麼多人崇拜大衛‧鮑伊,且跟隨他的理念,這世界還會這麼刻板呆板嗎?

 

已逝的傳奇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圖/取自The Guardian

分享

《丹麥女孩》講述變性曲折故事,入圍了今年的奧斯卡,原著在臺灣也有譯本,引發不少討論。但我心中其實有另外一位更傳奇的性別跨越者:夏洛特‧馮‧馬爾斯多夫(Charlotte von Mahlsdorf,1928-2002),她/他1992年出版的自傳《我是我自己的女人》(Ich bin meine eigene Frau,Frau在德文裡是陰性名詞,有「女性」或者「妻子」之意),簡直就是德國世紀性別傳奇。夏洛特‧馮‧馬爾斯多夫是「藝名」,意思是「馬爾斯多夫的夏洛特」,她的真名是洛塔‧卑爾菲爾德(Lothar Berfelde),1928年出生於柏林小村落馬爾斯多夫(Mahlsdorf),從小就受困於男性身體裡,想當女人。

 

夏洛特‧馮‧馬爾斯多夫(Charlotte von Mahlsdorf,1928-2002)1992年出版的自傳《我是我自己的女人》(Ich bin meine eigene Frau)。

分享
她父親是個忠誠的納粹黨員,逼迫她加入希特勒青年團,1944年,在父親的槍枝脅迫下,出手以擀麵棍弒父,被判入獄。希特勒戰敗,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她重獲自由,開始公開穿上女裝,在東西德分裂期間,她住在共產東德,以她個人的古董收藏成立博物館,甚至成為東德史塔西(國家安全局,負責監控民眾的祕密警察機構)的密報線民。她的博物館歷經多次威脅,都成功挺過冷戰期間的共產極權,是前東柏林的同志、藝術聚會場所。1991年,兩德已經統一,她創立的博物館卻遭到新納粹的攻擊,多人因此受傷,讓她決定離開德國,搬到瑞典。她一生爭議,歷經世界大戰、納粹、兩德分裂、冷戰、秘密警察,柏林圍牆倒塌、新納粹,在這些艱困的歷史年代裡,她穿女裝走出門,獨自抵禦異樣眼光。這麼蜿蜒的跨越性別經歷,目前有一部名為《我是我自己的女人》紀錄片拍攝她精采的人生,美國同志劇作家道格‧萊特(Doug Wright)親自訪談她之後,歷經十年完成劇作《吾亦吾妻》(I Am My Own Wife),獲得東尼獎以及2004年普立茲戲劇獎。這麼曲折的跨越性別傳奇,有戰爭有殺父有納粹有秘密警察有性別掙扎,根本就等著領金熊獎以及奧斯卡,電影人,你們不是亟需題材嗎?夏洛特‧馮‧馬爾斯多夫的自傳非常精采,可惜臺灣還未有中譯本。

 

中一中教師曾愷芯。圖/報系資料照

分享
蔡依林唱〈不一樣又怎樣〉,曾愷芯終於是女人,葉永鋕走了。我回想自己的成長,結識過很多因為性別氣質而飽受欺凌的人,他們必須把最真實的自己殺死,只求生存。我也曾親身體驗過歧視,被罵娘娘腔,我嗓門大,回吼:「我就是娘,怎樣。」我清楚辱罵與歧視都來自恐懼與狹隘,我根本不怕,因為我喜歡自己。真正喜歡自己的人,信神愛人的人,怎麼可能會有力氣去歧視別人,管別人跨不跨界,管別人結不結婚。曾愷芯老師在媒體出現之後,我看到那些好愛結盟參政的偽善者,大聲疾呼:「我們怎麼可以煽動我們的孩子去變性!」拜託,你們是以為變性可以被煽動嗎?你們以為變性就跟走進便利商店一樣容易嗎?臺灣的便利商店店員的確很萬能,點貨搬貨結帳影印收包裹泡咖啡擊退搶匪聽說還必須會手搖飲料只差不會修飛機上火星,但他們真的不提供ibon結帳五分鐘變性服務喔。

 

班‧梅爾澤的封面還未出現,但其實拍攝成果並不難想像,反正就是要展現這肌那肌,臉要帥,齒要白,溢滿陽剛,才不會冒犯雜誌的忠實讀者。這當然有臣服於世俗陽剛刻板形象的嫌疑,但,他至少跨界了。性別的線很堅實,有人鼓足勇氣,跨線、超線、越線、踩線、度線,彼岸不見得是包容的多元溫柔之地,至少,過河了。

 

德國樂團Die Orsons有首單曲Horst & Monika,把變性人莫妮卡‧史楚(Monika Strub)的故事寫成歌,非常暢銷。莫妮卡‧史楚原本是個極右派的新納粹,在變性成為女人之後,政治光譜轉撥到左派,投身政壇,故事充滿反差對比。這首歌很輕快,音樂錄影帶以動畫進行,歌頌跨界,強調包容:

 

 

 

 

其中有幾段歌詞,非常朗朗上口:

 

 

Alles ist, alles ist 一切都,一切都是

alles ist möglich wenn du willst 只要你願意,一切都是可能的

Alles ist, alles ist 一切都,一切都是

alles ist möglich wenn du willst 只要你願意,一切都是可能的

 

Von Horst zu Monika, Monika, Monika,從Horst到Monika

Von Horst zu Monika, Monika, Monika從Horst到Monika

 

Von Mann zu Frau, von rechts nach links 從男人到女人,從右派到左派,

aus Dunkelheit, ans Tageslicht 從黑暗中走出,迎接日光

von Unten-ohne, zu Tolleranzikone 從胯下無一物的人,到包容的代表偶像

 

 

 

是個,只要你願意,或許,你會發現,面對性別的時候,自己充滿新的可能,終於像個真人。是的,真人,有血有肉有靈有心,有包容的本能。

 

 

 


作家簡介

分享

陳思宏

1976年在彰化永靖出生,農家的第九個孩子,現居德國柏林。

得過一些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2009、2012、2014),九歌年度小說獎(2007)等。演過一些電影:《曖昧》(Ghosted,2009)、《全球玩家》(Global Player,2013)。寫過幾本書:《指甲長花的世代》(2002)、《營火鬼道》(2003)、《態度》(2007)、《叛逆柏林》(2011)、《柏林繼續叛逆:寫給自由》(2014)。

簡體字出版品《去撒野,在最好的時光裡》(2013,《叛逆柏林》簡體字版)。

作品〈橘色打掃龍〉與〈煙囪先生〉入選南一版國小五年級國語課本。

新書:短篇小說集《去過敏的三種方法》。

網站:www.kevinchen.de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