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0-31 13:04:32| 人氣26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同志遊行/不管孩子多大,都渴望被父母真正理解。(2015.10.3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同志遊行/不管孩子多大,都渴望被父母真正理解

  • 文章出處:Web only
  •  
  • 2015.10.30
  •  
  • 作者 : 李佳欣

近年來,台灣對同志態度已愈來愈開放,根據台灣民主基金會「2014台灣民主自由人權調查」,國內有超過半數(54%)的民眾支持同志婚姻。就連歌手蔡依林2014年底也請到藝人林心如、歸亞蕾,以同性婚姻為主題拍攝新歌MV。

11/15康健樂活節 簡文仁帶你一起來Walking~免費報名>> 

但事實上,對於許多同志來說,要跟家人開口還是一大難題,總得在心底反覆猜測父母是否能隨著時代脈動改變舊觀念,深怕堅持「勇敢做自己」的同時會打擊到父母的幸福人生。 

家庭,同志永遠的難題 

今年35歲的小米,雖然身邊同志朋友不少,也有穩定的交往對象,但至今卻仍未跟爸媽坦誠過自己的內心話。幾年前,妹妹跟哥哥接連成婚,爸媽不斷問起她的感情狀況,讓她十分為難。幾次小米都想跟爸媽開口,但總覺得爸媽是老一輩的人,偶爾談到同志話題時,也抱持著負面的態度,她還是決定暫時把真正的自己藏起來。 

「感覺就像是抱著一個祕密,但不說出來,自己會跟著這個祕密沉下去,」小米說。但她每講一次藉口,就覺得傷到自己一次。後來,媽媽生病,她更擔心影響家庭氣氛,又決定再緩一緩。「我最終還是希望有一天能跟父母說實話,希望他們能了解真正的我,而不是一部份或偽裝的我。」小米說。 

「不管孩子多大,有什麼意見衝突,每個孩子心裡一定都渴望能被父母真正理解、被肯定,」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教育推廣部主任許欣瑞說,不少同志運動的朋友在街頭上可以很激進,但每到逢年過節、回家,卻又躲進櫃子偽裝起來。許多朋友甚至會有種愧疚感,覺得自己可能讓父母遺憾、擔憂,無法帶給他們驕傲。也正因為害怕傷害到父母、讓父母失望,開口才會變得特別難。 

對話,是最好的開始 

不過,有的時候,其實是做父母的也不知所措。一來,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二來也不知道自己或孩子是否準備好對話。 

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郭媽媽說,「很簡單,就問這一句:最近有沒有交男朋友或女朋友啊?有對象我們都會很祝福喔!」郭媽媽說,這個方式不管對孩子、親友都管用,又不擔心太過唐突。孩子也許不會立刻有反應,但一旦感受到爸媽有性別意識,雙方就有準備對話的可能性。
也可主動詢問孩子「好友」的狀況,或經常主動邀請孩子的好友參加家庭重要聚會,孩子一定會感受到家人的善意。 

政大社工系教授王增勇的父親老年才知道原來兒子是同志。王增勇因為不知如何開口,婚後把結婚照擺在家中,希望爸爸看到後能夠明白。那年大年初一的早晨,王增勇的父親一如往常跟他在庭院散步。他拍拍王增勇的肩膀說,「恭喜你結婚!」說完,便大步地往前走。但這短短的一句話,就這樣解開了長年壓在兒子心頭的沈重枷鎖。 

爸媽願意了解同志,就是最大幫助 

但若是親子雙方平時就缺乏良好的溝通,再加上父母又從未花時間關心同志議題,當孩子決定坦誠,就很容易造成親子冷戰的僵局。也曾是過來人的同志父母愛心協會召集人郭媽媽說,得知孩子是同志,不少父母會認為孩子是一時誤入歧途,拚命想勸對方「清醒」或「忍耐」。其實過去調查顯示,高達八成的同志早在18 歲前就已確認性傾向,這種天性不可能因為爸媽的反對而改變。 

或者急著站在爸媽的立場給建議,像是要孩子「低調一點不要讓人家知道」、「談感情要很小心」等。但郭媽媽說,父母的擔心反對,很多時候是來自錯誤的資訊,異性戀父母也不清楚同志實際上會面對到哪些問題。憑著刻板印象給孩子意見,有時候反而會讓孩子更加防衛,或覺得受到了父母的否定。 

因此,做父母的,不妨先從閱讀同志相關資訊、去除不必要的誤解開始,「孩子一定會需要父母的幫忙,只是幫忙的方式往往跟父母想的不一樣,」郭媽媽說,更多的了解,往往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如果覺得自己暫時無法接受或說些什麼,就不要立即表態。尤其別把話說死,講出「這輩子絕對不會接受」這種話,才能保留日後對話的可能性。先告訴對方:「我需要想想」、「也許以後再談更多」。 

許欣瑞也建議,孩子出櫃後,爸媽或許應該多花時間關照自己的情緒,因為其實同志們的資訊、社群比起過去發達很多,孩子最牽掛的多半還是父母心裏上是否能夠接受。因此,如果孩子看見爸媽過得很好,小孩也會很安心。
郭媽媽認為,與其擔心孩子不被社會接受,讓孩子相信你願意支持他,往往就足以支持小孩面對龐大的社會壓力。只要一句「無論你是什麼樣子,爸媽都支持你,」就會給孩子無比的力量。她說,不妨跟孩子聊聊過去的生命經驗,「你何時開始覺得自己是同志?」、「以前某位好朋友是不是你的男友?」因為出櫃前孩子的感情世界都無法跟爸媽分享,透過聆聽,正好能彌補過去未能一同經歷的空缺。 

與其擔心孩子 不妨一起把社會變得更友善 

或許,有些父母糾結在傳統價值與旁人異樣眼光中,也不免埋怨孩子為何不能顧及父母面子而委屈。但別太低估社會的彈性與包容力,自己的小行動更可能無形中成為促進社會改變的力量。像是一位黃媽媽原本很擔心丈夫不接受兒子是同志,但有次聽丈夫無意間提及對同志的看法,她才發現原來丈夫沒有自己想的保守。 

幾年前一次過年,親友們去唱歌聚會,黃媽媽還主動拿起麥克風認真對大家說,「我的孩子是同志,大家有什麼問題就來問我好了!」有些親友會勸他要導正孩子,她也會耐心向對方澄清對同志的誤解。 

廢死聯盟法務主任苗博雅常在網路上公開談論同志心情,問及苗媽媽是否擔心被外人指指點點,苗媽媽說:「切身議題的主導權在我們手上,別人要怎麼看待我們,關鍵在於我們怎麼看待自己。」 

*原文出處: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0714&page=3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