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2-21 19:24:00| 人氣3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首例同性戀“扭轉治療”侵權案勝訴(圖)。(2014.12.2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首例同性戀“扭轉治療”侵權案勝訴(圖)

12月19日,原告小振向媒體記者展示法院判決書

  淡藍網12月20日訊:中國第一例同性戀者起訴心理機構“扭轉治療”侵權案宣判。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判決原告小振 (化名)勝訴,被告重慶心語飄香須承擔相應民事責任。這是中國同性戀者依法維權的一大突破。

  小振於今年3月將試圖“治療”同性戀並收取費用的心理診所和對此進行商業推廣的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起訴他們侵害健康權和一般人格權。法院於5月14日立案,7月31日開庭審理,12月19日下午宣判。

  法院判決書中特別指出“ 同性戀並非精神疾病 ”,而“催眠電擊的方式屬於借助工具的治療行為”,因此被告重慶心語飄香心理諮詢中心進行的“治療”屬違法行為,判被告在其網站首頁公開道歉,否則將在全國心理類報刊上通報,並責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500元,於判決生效後10日內給付。

  另經人社部核實,該心理諮詢師所持證件為假證,法院將向其主管部門出示司法建議,讓其主管部門對此虛假行為進行查處。百度公司則需要在選擇此類客戶時“更加審慎注意”。

  小振在法院宣判後對記者說:“太開心了!正義女神拿著彩虹旗站在了我們這一邊!”他希望將手中一座拿著同志驕傲彩虹旗的正義女神像送給法官,因為他覺得法官在庭審中依法作出公正判決,支持他的大部分訴訟請求。

  “我最想把這個結果告訴中國的家長們,同性戀不是病,治療同性戀是違法的!”小振表示,許多家長在得知子女是同性戀者之後,強迫他們接受“治療”。而一些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師為了謀取經濟利益,不負責任地告訴家長性取向“可以治”,導致同性戀者在催眠、電擊等手段下被迫自我否定,遭受身心傷害。

  “家長沒有正確了解同性戀的途徑,容易上當受騙。我不希望再有同性戀者遭受這樣的折磨。這樣的心理機構不能繼續存在了!”小振說。

中國首例同性戀“扭轉治療”侵權案勝訴(圖)

法院判決書部分內容

  同性戀是正常性取向,不需要治療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把“同性戀”從疾病名冊中正式移除,表明同性戀是人類正常性取向之一,不需要任何治療。該組織在2012年發表的聲明中建議各地政府對試圖“治療”同性戀的行為予以強烈譴責和有效制裁,因為這種行為“對人們的尊嚴和人權構成威脅”。

  “在中國各城市,開展這種所謂'扭轉治療'業務的心理機構和醫院大量存在,光北京就有至少17家,”北京同誌中心主任小鐵介紹,“中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遠遠落後於世界衛生組織,需要盡快修改,這是停止同性戀繼續被'治療'的最直接方法。”

  2001年4月20日,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實現中國同性戀非病理化,但仍將“自我不和諧型的同性戀及雙性戀”列為性指向障礙,被視為歧視性定義。這一標準正在進行第四次修訂,本案代理律師李對龍呼籲明確刪除同性戀及雙性戀相關內容。

  李對龍指出,目前中國嚴重缺乏保護同性戀權益的法律,此次海淀法院的判決相當公正,是很重要的表率。在性取向“治療”方面,大量違規開展“治療”業務的醫院診所沒有任何監管機制,因此需要出台禁止性傾向“矯治”,尤其是禁止對未成年人進行“矯治”的法規,相關部分需要明確監管責任。心理學及精神醫學需要有行業規範,禁止對同性戀及雙性戀進行“矯治”。

  小振表示,接下來他希望和中國精神醫學相關專家及心理諮詢行業主管部門進行更多溝通,要求他們制訂更科學的標準規範,讓針對同性戀的“扭轉治療”在中國消失。

  (資訊提供:同志平等權益促進會)

台長: →☆ 魅格格 ★←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