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9-16 02:34:45| 人氣2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陸地區】同性戀家長廣州開懇談會呼籲接納同誌群體(圖)。(2014.09.1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同性戀家長廣州開懇談會呼籲接納同誌群體(圖)

第7屆同志親友懇談會在廣州召開

  9月13日,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位同志親友參加了在廣州白雲區某酒店舉辦的第7屆同志親友懇談會

  據主辦方同性戀親友會負責人介紹,自2009年以來,該機構已經在全國20餘個城市舉辦了6屆全國同志親友懇談會和20餘場區域性的同志親友懇談會,超過3000個家庭因為參加了他們的分享活動,改善了親子關係。

  夏阿姨:改變不了孩子的性傾向,就改變自己的態度

  來自重慶的夏阿姨,是一位退休的公務員,她的女兒今年26歲。

  2008年3月,在她過生日時,女兒給她寫了一封信。當時女兒20歲,正讀大學,女兒在信中說:“親愛的媽媽,我還是個學生,在你過生日的時候,我不知道該送你什麼禮物。但我覺得沒有什麼比了解自己孩子這樣的禮物更珍貴,今天我想讓你了解真正的我。”女兒在信中告訴她,自己是名同性戀者。

  夏阿姨說看完女兒的信後,她的腦子一片空白。

  “我以前了解過同性戀,知道同性戀是怎麼回事,而且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但知道自己女兒是同性戀,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內心仍然是特別抗拒,那些天晚上總是睡不著,躺在床上女兒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就像過電影一樣,一幕接著一幕。”

  女兒從小到大,一直都陽光、善良,也沒有什麼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地方,“我的女兒確定自己是同性戀者後很坦然,不像其他的孩子那樣變得茫然無措,悲痛萬分, ”夏阿姨說,她和愛人多次找女兒談心,女兒很堅定自己的性傾向。她想了很久,“我改變不了孩子,就改變自己,我知道同性戀是無法改變的,女兒的健康和幸福也比什麼都重要”。

  “現在,我們唯一擔心女兒老了怎麼辦,沒有結婚,沒有子女,誰來照顧她?”夏阿姨希望社會能夠給予同誌群體更多的關愛與認可。

  許阿姨:兒子出櫃後,自己不再當鴕鳥,開始了解這一群體

  家住廣州市羅崗區的許阿姨,她的兒子今年35歲,也是一位同性戀者,1996年,兒子17歲,第一次向她跟愛人出櫃。

  “我兒子當時一直哭,說自己得病了,得了一種叫同性戀的病。”許阿姨說,她當時也不懂什麼是同性戀,以為兒子當時只是亂說。她不知道這是不是病,這種病到醫院看什麼科,更不敢去問誰。想來想去,她找了一位在廣州很有名的心理醫生。

  “當時,醫生說如果我兒子確定自己是同性戀,那是不可改變的,而且同性戀也不是病。”許阿姨說,在她的印象裡,男人喜歡女人,女人喜歡男人才是正常的,“我無法理解同性之間也會有愛情”,她想,只要不再提這個事情,兒子或許還能改變,

  2010年,兒子再次向他們出櫃,這次兒子明確告訴他們,他是同性戀者,無法與女人結婚。許阿姨想不能一直再做鴕鳥了,他們應該去面對,她學會了上網,了解了更多的同性戀知識,並且多次去參加了同誌群體的活動,她看到了還有很多跟自己兒子一樣的同性戀者,於是她選擇了尊重兒子。

  如今,許阿姨的兒子跟男朋友在國外生活,她很喜歡兒子的男朋友,並且也跟對方家長見了面,她也在廣州開始幫助其他的同志家庭接納自己的同志孩子。

  她說,“兒子幸福就好,只是希望社會能夠更包容這個群體,更接納這些群體”。

  陳爸爸:兒子出櫃後,我在黃浦江邊哭了一個晚上

  陳先生今年58歲,他的兒子阿國今年27歲,今年6月的一天,兒子的出櫃徹底打亂了他平靜的生活。

  “當時,我兒子突然提出想要搬出去住,想獨立生活,我感覺很奇怪,我現有的住房是二室一廳,我們住的挺好,為什​​麼要搬出走呢?”陳先生說,他兒子說這些時滿臉是汗,而且雙手在不停地搓著,他發現兒子滿臉的痛苦,在他的不斷追問下,兒子對他說自己喜歡男孩。“我兒子說,他大概是在十二三歲時就發覺自己喜歡男生,兒子也很痛苦,也不敢跟我說,怕我知道後生氣。”

  喜歡男孩子,那不就是同性戀嗎?雖然他也曾聽說過這個詞,但萬萬沒想到,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兒子的身上,他無法接受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我在黃浦江邊哭了一個晚上,死的心都有了”。陳先生想不通為什麼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會是同性戀?

  “我兒子從小就非常聽話,學習也很優秀,是一個很文靜的孩子,我得試著去了解他,了解同性戀是怎麼一回事?”陳先生上網查了同性戀的資料,他知道了同性戀不是病,而且是無法改變的。他也在網上認識了上海的同志家長,知道了全國有更多像他一樣的同志親友,並且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他很快就接受了兒子是同性戀的事實。

  “我兒子出櫃後,我們父子關係比以前更親密了,以前我總感覺到兒子苦悶,什麼都不願意跟我說,現在不同了,兒子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跟我說,我覺得兒子是同性戀不是兒子的錯,更不是我的錯,我應該去理解孩子,去接受孩子,這樣他在家就不會有壓力”。現在,他知道他兒子和男朋友生活在一起很幸福,他也很滿足,只要兒子幸福,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小莉媽媽:父母不幫助孩子,誰會去幫助他們呢?

  小莉媽媽今年是第三次參加全國同志親友懇談會,談起幾年前女兒向她出櫃後的經歷,讓她感慨萬千,她覺得她是參加完懇談會後,才讓自己逐漸走出來的。

  “2012年9月,我第一次參加在成都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同志親友懇談會,當時是抱著一種懷疑態度去參加的,我女兒剛跟我出櫃只有三個月,雖然,我從心裡已經開始接受女兒的性傾向,但始終有個心結打不開。”小莉媽媽說,在懇談會上她認識了很多像她一樣的同志父母,大家在一起就像早就相識的朋友,共同的話題和身份,讓她明白了很多,她知道同性戀是無法改變的,必須接受、支持自己的女兒。

  成都回來後,女兒鼓勵她參加同誌公益活動,2013年3月到9月份,她參加了同性戀親友會的首屆同志親友協力營培訓,“我覺得自己變得強大了,培訓結束後我開始接聽同志親友熱線電話,在微博、微信和QQ上幫助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志和他們的家長,這讓我有了一種使命感,我覺得我應該站出來,父母都不去幫助自己的孩子,誰還會去幫助他們呢”?

  2013年9月,小莉媽媽第二次參加懇談會,“我就變得很積極、主動,我自己也變得很樂觀,很感謝同性戀親友會、同志親友懇談會給了我們這些同志家長互相支持的平台”。

  現在小莉媽媽擔任了同性戀親友會重慶的召集人,在重慶與當地的同志親友開展工作,她說,“這次懇談會,我們重慶有10多位家長一起來參加,我希望會有更多同性戀者和他們的親友一起來參加懇談會,一起支持同誌公益事業,讓同性戀的活動公開化,讓更多人接觸到同性戀,也讓社會更多關注這樣的群體”。

  小濤媽媽:我們是跟“親家”一起來參加的

  小濤媽媽是同性戀親友會江西的召集人,她告訴記者,她的兒子是2010年跟家人出櫃的,他們經過最初一段時間的抗拒、學習後,開始逐漸接受兒子的同性戀性傾向。2013年,第六屆全國同志親友懇談會,她帶著自己的父母(兒子的外公、外婆)來到會場,並讓外公做了分享交流,老人非常理解支持外孫。

  “去年,第一次參加懇談會,我兒子男友小新的母親也一起來參加了,還沒來的時候,我已經見過小新好幾次了,而且我已經把他當成我第二個兒子來看待,所以,見到小新媽媽,我更想幫助這個'親家'來了解同性戀,去年的懇談會她接納了小新,現在她們全家都已經接受了兩個孩子在一起生活,”小濤媽媽說,“我兒子小濤和小新現在生活的很好,出櫃並沒有影響他們的生活,現在我們兩家人就像一家人一樣,一起幫助其他同志和他們的家庭,並為同誌群體爭取合法權益努力,這次懇談會,我們兩家人都來參加了”。

  小濤爸爸是名退休公務員,自從接受兒子是同志的事實後,就一直考慮如何能為同誌群體做些事情,“從今年過完春節,我就一直在研究中國同性婚姻立法的問題”小濤爸爸說,6月份他已經完成了《從尊重保障人權出發,推動中國同性婚姻立法》的研究報告初稿,他希望這份報告可以通過人大代表,做為提案帶到人代會上,讓中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進程向前邁進。

  爸爸去哪兒了:同志“爸爸”忙著做公益

  自同性戀親友會成立以來,同志母親的形象就一直出現在公眾視野裡,而同志父親卻很少出現,親友會執行主任阿強介紹說,目前參與公益的母親佔80%,父親只佔20% ,“媽媽們更活躍,更願意站出來積極的爭取社會接納,很多人會問我們,同志爸爸去哪兒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爸爸站出來了。”

  來自福州的玫瑰爸爸說,他的兒子木頭是在2012年跟家人出櫃的,之後,隨著不斷學習和了解同性戀群體後,他在2013年,參加了親友會舉辦的第一屆家長協力營的學習,結束後,他回到家鄉福建,在當地參加了“海西同心社”等同性戀公益組織,與其他同志和他們的家長進行交流和分享活動,“因為大家身份相同,經歷和感受差不多,每次跟別的同志家長溝通,效果都很不錯。”

  來自西安的威風爸爸的兒子今年23歲,今年年初孩子向他們出櫃的,之後,他上網查閱了相關資料,逐漸接受了這個事實,並參加了一些同誌公益活動,跟其他同志同志家長進行交流,他想通過參加這種公益活動,能幫助更多的同志和他們的家長,每個家庭都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也會不同,但大家遇到一起,交流分享,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來自北京的吳爸爸說,他是先在電腦上發現了兒子是同性戀的“蛛絲馬跡”,但因為兒子還小,只有16歲,夫妻倆一直沒有跟孩子說破,而是自己參加親友會的活動,學習同性戀相關的知識。“看到國外有學者研究說,家庭不接納青少年同性戀子女,患抑鬱症和嘗試自殺的比率都大大高於家庭接納的,我們就試圖鼓勵孩子說出來,跟父母說了,孩子心裡就不用再背著一個大包袱。”

  江西的小濤爸爸認為,父親站出來的相對少,是因為媽媽們更早退休,爸爸們退休晚,需要忙於工作,“如果爸爸們不在背後支持,媽媽們的工作也會受影響。”

  阿強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男性可能更愛面子,或者不太愛言說,所以很多父親都是在默默支持,拋頭露面的相對少一些。“在國外的類似公益組織中,也是媽媽更活躍。”

  阿強:這幾年,環境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全國同志親友懇談會如今已經舉辦了七屆,從第一屆只有五、六位同志家長參加,到現在的上百位同志親友,一路走來,有了很大的改變。

  “以前有經費,但找不到家長來參加,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經費有限,而很多家長都願意自費參會。剛開始舉辦懇談會的時候,家長們都有著很大程度的悲情情愫,而現更多的是以一種聚會的形式在一起,交流分享,像見到老朋友一樣,在一起的氛圍也與過去大有不同。”主辦方同性戀親友會執行主任阿強說,“今年我們懇談會增加了四個工作坊,而且邀請到的演講嘉賓都是國際知名同性戀活動家,現在的懇談會越來越國際化,會上同志同志親友們,大家在一起討論更多的同志議題,更好的改善同誌群體的生存環境”。

  連線專家

  社會學家李銀河教授:

  同性戀親友會在社會整個對同性戀者接納問題,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而且從親友入手,能夠使得中國這樣一個相當保守的社會,改變觀念、改變習俗,而通過同志親友懇談會,讓更多的同志親友能夠真正接納他們的同性戀孩子,我覺得非常好。

  性學專家潘綏銘教授:

  同志問題在中國是比較敏感的問題,可是作為家長來說,無論孩子的性取向是怎麼樣,他都是我們的子女,都是我們最親的親人,我們應該對他們,應該更加理解、更加支持,讓他們獲得更加美好幸福的人生。

  關鍵詞

  出櫃:即向朋友、家人或公眾公開自己的同性戀取向,為英文“come out of the closet”的直譯。

  同性戀:是指一個人在性愛、心理、情感和社交上的興趣持久地被同性所吸引。

  小知識:在中國同性戀不是病,更不犯法。

  2001年出版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已經將自我和諧型同性戀剔除出疾病範疇。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並明確“性傾向本身不是病”。

  (圖文提供:同性戀親友會www.pflag.org.cn)

台長: →☆ 魅格格 ★←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