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12 00:24:53| 人氣2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陸首起“扭轉治療案”,揭同性戀者生存困擾(圖)。(2014.08.1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首起“扭轉治療案”揭同性戀者生存困擾(圖)

小振接受記者採訪(京華時報記者王苡萱/攝)

  困惑:最大苦惱不知道怎麼做自己
  治療:遭電擊起訴診所侵犯人格權
  學界:同性戀已從精神疾病中剔除
  專家:沒有方法有效改變同性取向

  不久前,海淀法院開庭審理了我國首起“同性戀扭轉治療”案同性戀者小振(化名)曾試圖通過治療改變自己的性取向,但讓他沒料到的是,在一家心理診所卻遭遇了電擊治療。小振認為該診所及推廣宣傳該診所的網站侵犯自己的健康權和人格權,他起訴至法院,索賠一萬餘元。

  同性戀是否需要治療?能否通過治療扭轉性取向?同性戀者的生存環境怎樣,他們又面對哪些困擾?近日,京華時報記者採訪了該案的原告小振,還有心理治療方面的專家。

  心理變化

  27歲才接受自己是同性戀者

  京華時報:你的成長環境是怎樣的?

  小振:我家在廣東一個城鎮裡,一家5口,父親是公司文員,母親是家庭主婦,我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他們都已結婚生子,我家是個普通和比較傳統的家庭。今年我30歲了,先是在廣東工作了幾年,去年來北京一直做商業培訓。

  我認為同性戀和家庭背景沒關係。我認識的同性戀者中,也分析不出和家庭有關。當然,目前也有科學家或社會學家認為,同性戀和基因、成長環境有關,我倒認為,從沒人問異性戀是怎麼來的,對同性戀也不應這樣問。

  京華時報:什麼時候發現自己“與眾不同”?

  小振:直到27歲,我才接受了是同性戀者這個事實。在小學6年級時,我就開始偷偷喜歡一個男生了,他很活潑,特別能玩,我們都很喜歡音樂。一直到27歲,我一共喜歡過五六個男生吧。我性格內向,喜歡的男生都是外向的,特別有知識。我只是偷偷喜歡,從沒說出過口。

  讀中學時,我還從沒聽說過“同性戀”這個詞,只是心裡想和一個特定的男生靠近。我同桌是女生,別人傳我倆如何如何,但我懷疑“這是喜歡嗎”,“為什麼我有開心、不開心的事,只想和那個男生分享”。

  情感經歷

  人生第一次表白遭拒絕

  京華時報:是什麼讓你決定“出櫃”的?

  小振:生活、工作的積累,讓我內心慢慢強大了。特別是2010年11月的一次爬山,我和朋友連爬了48小時100多公里,我先爬到了山頂,勝了,突然間,我覺得自己很強大,覺得沒什麼難以面對的,強大到可以“出櫃”了。

  爬山回來,我打電話告訴他,他是我在找到“對象”前喜歡的一個男生,我對他說我是同性戀者。

  他很聰明,沒有笑,而是很認真、很正面地跟我說,“給你推荐一部電影吧,《我愛你莫利斯》(一部講述同性戀的電影)。”他是異性戀者,他的反應讓我感覺到很安全,如果他譏笑我,或是罵我,可能我就不敢出櫃了。

  後來,我常跟我的朋友說,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是同性戀者,請你不要指責他,你要讓他感覺是安全的。

  與現任男友“相處自由”

  京華時報:你怎麼認識“對象”的?

  小振:去年6月我來北京發展,一方面是想做更有成就的事,一方面也是為了逃避家庭的壓力。

  到北京後,我上網搜索在迴龍觀租了房子。認識了一個女生,我對她說了我是同性戀者,她給我介紹了他。我和現在的男朋友確立關係兩年了。他很陽光,活潑,愛玩,讀過很多書,關心社會,從不抱怨什麼,我愛慕他的學識,我們常一同參加公益活動。

  我們相處很自由,儘管我倆一個南方人,一個北方人,但周末我們會一起做飯,他做的菜我很愛吃。

  中小學時,同學們看我像女孩子,喊我“娘娘腔”什麼的,但現在我談戀愛了。我有時想在大街上走路時能牽著我男朋友的手,但還是不敢的,如果那樣做回頭率應該很高。

  目前,同性戀者面對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交往空間很小,表達情感困難,有很強的易碎性。異性戀家庭可以結婚,結婚了就不容易離婚,特別是生了小孩,就更不容易離婚了,這利於家庭的鞏固,而同性戀從頭到尾就是他們倆,感情穩定後,沒有穩定的婚姻來維持,也沒有小孩,雖然說兩個人自由,但分開也容易,然而雙方都是付出情感的,付出了就不容易收回來,所以同性戀有更多的感情掙扎。

  外界壓力

  父母至今不能接受同性戀兒子

  京華時報:你是怎樣看待家庭和社會給你的壓力?

  小振:同性戀者面臨的壓力主要是來自家庭、父母和親友的,然後是來自社會的。我父母至今不接受他們的兒子是同性戀者。在傳統觀念裡,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傳宗接代才正常,家裡也這麼要求我。

  但是,同性戀者最大的苦惱還是來自內心,就是你不知道怎麼做自己。在心裡藏著這個事,很孤獨,一直到27歲,我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中度過的,困惑、壓抑。回望過去,我想當時在學校要是有心理老師,能跟我好好聊聊天,該多好。所以,我一直到現在都挺想當老師的。

  京華時報:父母現在怎樣看你?

  小振:在大都市裡,大家生活獨立,接觸的事多,接納度高,我在微信圈裡轉發了些和同性戀相關的新聞等信息。我微信裡加有父母,我想他們都看到了。那次,我媽打電話問我是不是,我想也找不到好的機會跟她說,於是就說是。電話那頭媽媽沉默了很久,然後就掛了電話。我當時就知道她很難過,沒辦法接受,但我沒打電話回去。

  他們至今不理解,也不接受這個事實,只是不再提起而已。

  很多人怕“出櫃”惹來非議

  京華時報:你身邊同性戀朋友們的生存狀態怎樣?

  小振:我們曾組織過一個調查,開始時,很多人回答說不介意同性戀,再深入問假如你身邊的朋友或是兄弟姐妹是同性戀者,大多人就不同意了。

  我身邊的同性戀者大部分沒“出櫃”,還是擔心別人知道了會對工作、晉升、同事關係有影響,怕他人異樣的目光和指指點點。我一朋友說他讀高中時,被發現是同性戀者,因此受到同學欺負,事情鬧到了校長那兒,校長還說是他錯的,要他退學。

  翻遍我們的課本,哪怕是大學的,都沒有提到同性戀的內容。如果課本上有對同性戀信息的解讀,我想社會會慢慢理解和接受。國內外一些同性戀組織,每年都會呼籲國家從立法上認可同性婚姻,不知道將來我們能否解決這個問題。

  尋求治療

  交給診所500元遭到電擊

  京華時報:是父母讓你去進行治療的嗎?

  小振:今年春節回老家過年,親戚們無一例外地又熱心介紹對象,父母只有幫我敷衍。親戚們走後,爸媽很直接地對我說希望我找女朋友結婚。因為男人不結婚,會被人嘲笑討不到老婆。他倆還說,上網查了,同性戀可以治療。

  當時我沒辦法說服父母,怕他們說我不孝順,就也上網搜,第一條就是心語飄香心理諮詢中心的廣告,說專業治療同性戀。今年2月10日前後,我從廣州飛到重慶。當時的確是懷有一線希望的。

  京華時報:治療情況和效果怎樣?

  小振:所謂扭轉治療,就是將同性戀扭轉成異性戀。到了重慶,找到心語飄香諮詢中心,讓我驚訝的是高昂的費用,諮詢一小時500元,治療需5個療程,一個療程6次,算下來要3萬元。

  負責人就是姜開成。我問他同性戀真的能治好嗎?他說“當然啦”。我問他怎麼治,他說有厭惡治療,有催眠、電擊、情緒體轉移等。

  我交了500元,想試下效果。他把我帶進一房間,脫了鞋躺在沙發上,讓我放鬆,閉上眼睛,覺得很安全,沒有人打擾,讓我想像和男性發生關係的場景。他說,你身體和心理有反應的話,就動一下手指,我動了下左手指,當時他就用電擊治療儀猛戳我的左手臂,我一下被驚到了,跳了起來,我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要的就是這效果,讓我對同性產生恐懼、厭惡。我問以後的治療也是這樣嗎,他說是,每次會重複三四次,最好每週來3次,一共有100餘次。

  我聽了很驚愕,在很放鬆、舒服的狀態下被這麼電擊,不會變成異性戀者,倒會變成精神病了,那真的很恐怖。第二天,我就買機票回北京了。

  接下來那幾天,晚上我突然會被驚醒,現在想起這事兒還會發抖。我有一個朋友,他​​也接受了這樣的治療,他沒把自己是同性戀者的事告訴家長,自己偷偷治,堅持了一個月放棄了,他說,那段時間精神恍惚,工作生活很受影響。

  訴訟維權

  通過法律手段阻止其他人受騙

  京華時報:回京後你起訴了心語飄香諮詢中心,是怎麼考慮的?

  小振:回京後,我對朋友說了這事。特別是圈裡的同性戀朋友,他們很激動,說這完全是騙人的,同性戀不用治療,也完全沒辦法治的。他們說應制止這個事,不能讓更多的人上當受騙,因為很多家長會逼著同性戀孩子去治,醫生一說可以治,父母便都會信。所以朋友們想通過訴訟,讓法律監管並製止這件事。

  大家一起搜索了很多信息、資料,特別是查到姜開成高級諮詢師的證件是假的,心理諮詢中心只有諮詢資質,不能進行治療。我直接在海淀法院起訴了心語飄香,還起訴了百度。因為百度搜索將心語飄香推廣到了首條,百度有義務審核心語飄香的營業執照。

  今年3月,我遞交了起訴書,百度、心語飄香​​侵犯了我的健康權和人格權,損害了我的精神健康和身體健康,要求兩被告共同賠1萬餘元。

  就診錄音成為呈堂證據

  京華時報:庭審情況怎樣?

  小振:姜開成親自到庭了,他否認對我催眠、治療,說讓我交的500元只是給我介紹了怎麼做。幸虧我當時開啟了手機錄音,錄下了他給我進行催眠、電擊治療的證據。

  在庭上,法官讓我講述治療時的情況,我還覺得自己渾身發抖。現在我們都在等判決,李對龍律師說,估計得一個月。

  京華時報:庭審進行時,法院外有同性戀行為藝術,表達同性戀無須治療,你怎麼看這個行為?

  小振:認同他們說的無須治療。作為同性戀者,是否痛苦、有壓力,關鍵是能否認可自己。經過這次治療,我發現自己真的很荒唐,估計接下來不會去嘗試了。

  目前,我沒查出有扭轉治療成功的案例。個別同性戀者是因為怕被歧視,壓力大,才想做扭轉治療的。我認為需要改變的是家長、社會的眼光。

  連線診所

  同性戀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目前,多數人認為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無須治療,少數人則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病,患者對同性產生性愛的思想和感情,有的可發生異常行為,是最常見的一種性變態類型。

  同性戀是否需要治療,能否治好?記者曾就該類問題隨機向多家心理諮詢中心或診所進行詢問,大多數心理診所認為,同性戀不是疾病,但其均表示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方法,幫助同性戀者更好地取得對自己的認同,走出壓力和困惑,從而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觀點1:不算疾病

  深圳晴天心理診所:可以幫助患者認清自己的真實性取向,從而更好生活。主要是心理諮詢,進行治療不會涉及藥物,諮詢師不同費用不同,需要一段時間每週來一次。

  晨帆心理諮詢:是否要改變成雙性戀或異性戀,要看諮詢者意願,幫助諮詢者認清自己的真實需求,不涉及藥物,會有不同的心理諮詢手段,費用大概一療程10小時,每週最好一次。

  北京國奧健康科技研究院:按照心理療法可以引導,收費每小時300到800元不等。

  中歐國際青年心理健康研究院:如果本人願意,可做心理上的輔導,比如心理諮詢、催眠等等,治療費用每小時1000元以上,一周一次以上。

  觀點2:是精神疾病

  邯鄲錢式中醫院:可以矯治,通過祖傳針灸和湯藥,配合一些心理諮詢,達到治愈目的。需要住院,住院先交5000元,之後多退少補。

  學術劃分

  同性戀已從疾病分類中剔除

  就目前對同性戀的扭轉治療,較為常用的有行為療法、移情療法、環境療法、精神療法等。

  據了解,行為療法即讓同性戀者在治療時,對同性產生痛苦、厭惡的情緒;移情療法,即通過視覺或幻覺,讓同性戀者對異性產生愉悅,對同性產生厭惡;環境療法就是在必要時,將同性戀者調離其所處的同性環境,或適當調整同性環境中的異性比例,豐富其業餘生活等。

  精神療法即啟發同性戀者自由聯想,幫助他們發掘尋找同性戀行為的發生原因,分析其性質,制定矯正方法,使同性戀者逐步改變“戀同”傾向。

  據了解,2001年4月,我國新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也將同性戀從疾病分類中剔除,這就意味著,同性戀不再是一種疾病。

  專家分析

  無方法能有效改變同性取向

  我國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專家、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教授、曾從事同性戀、性心理、性功能障礙等問題專業研究的叢中認為,關於同性戀,大家形成的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同性戀是一種自然現象,無法人為地增加或者削減,只能客觀地接納;同性戀無論是否與遺傳因素有關(目前科學還沒有得出明確結論),同性取向不是個人自主意志選擇或決定的結果,因此,同性戀者個人對自己的性取向的形成沒有任何個人責任;兩個同性戀者相互愛戀,像異性戀一樣成為夫妻,其沒有損害社會他人利益,所以,同性戀者與社會道德水平高低無關;目前,還沒有哪一種醫學或心理學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改變同性性取向,同樣,也沒有什麼醫學或心理學的辦法,能隨意改變異性性取向。

  因此,在我國精神醫學界已明確認為“同性性取向”本身已經不再算做精神障礙,同性戀者屬於正常人的範圍,其不再算是“病人”了,既然如此,將來也就不再對同性戀者的性取向進行所謂的“醫學治療”或“心理治療”了。

  所以,同性戀者是人,是與異性戀者同等地位的人,具有法律所賦予個人的全部權利,包括健康權、生存權等。

  事件回放

  原告索賠萬餘元討健康權人格權

  7月31日上午9時30分,同性戀者小振就“同性戀矯正”起訴百度和重慶心語飄香心理諮詢中心案在海淀法院開庭,以健康權和人格權被侵犯為由,小振向兩被告索賠1萬餘元。該案是我國首例同性戀者就性傾向歧視性商業行為提起訴訟。該案沒有當庭宣判。

  小振訴稱,2013年8月,他在百度上搜索“同性戀治療”,第一條搜索結果是重慶心語飄香諮詢中心,致電診所後,小振得到諮詢師姜開成“可以治療”的答复。

  小振稱自己到該診所治療時遭遇“電擊”。今年3月,他將百度和心語飄香訴至海淀法院。

  對此,心語飄香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姜開成認為,“同性戀矯正”是為自我認同有障礙的人提供服務的,其只是為小振提供了心理諮詢。百度辯稱,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是心理學學術上的討論,本身就很難區分,推廣也是為了保證網友的權利,也看不出電擊對小振有不好的影響。

  目前該案尚未宣判,而在百度搜索“同性戀治療”“同性戀矯正”,已看不到百度推廣心語飄香的網頁。前天,記者聯繫心語飄香負責人姜開成,其本人拒絕接受采訪。

(京華時報記者:張淑玲/實習記者:金禕)

 

台長: →☆ 魅格格 ★←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