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6-30 01:07:59| 人氣1,4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香港地區】從獅子山下到斷背山下—香港第一代男同志的故事。(2014.06.27)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江紹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凱亮(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哲學博士候選人)】

每當我們講起香港人值得驕傲的地方,大家定必聯想到羅文的《獅子山下》,歌詞強調上一代人那種努力奮鬥、自強不息、無畏無懼和同舟共濟的香港精神,而伴隨而至的往往是一個個男性的、雄糾糾的和異性戀的身影,並且是符合社會期望的好兒子、好丈夫和好父親,換言之,這是一個「直」得非常的大香港故事。但是,在這個主流論述之下,你我有否曾經想過這些為早期香港社會默默耕耘的第一代香港人(即戰前出生的年長一輩)會有可能是同志呢?你又可曾想過他們有些喜愛扮裝、在建立異性戀家庭以外也會縱情於男色之中呢?又或者遲至暮年的六十多歲才找到自己的那些年呢?他們這些「攣」得很的小故事雖然一直不被社會所重視,但卻成為他們永誌不忘,以及在多年之後仍然津津樂道的粉紅回憶。

無可否認,本土論述均在有意或無意之間將他們的聲音掩蓋。首先,香港雖然有不少老人研究,但牽涉老人與性的課題則甚為罕見,更遑論是有關同志身分的討論;第二,過往以社會歷史的角度探討香港人身分認同的研究亦頗為「主流」,致使女性和性小眾的身分鮮有被提及;第三,香港的同志研究主要集中於分析戰後的同志生活。因此,生於戰前的香港老(男)同志是長久被忽略的一群,社會大眾對他們所知不多,而最新出版的《男男正傳:香港年長男同志口述史》(江紹祺著,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出版,下稱《男男正傳》)則補足了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空白。

香港第一代男同志的口述歷史

受到《又喊又笑:阿婆口述歷史》(新婦女協進會主編)和《四代香港人》(呂大樂著)的啟發,《男男正傳》以口述歷史的形式記載了十二位60歲或以上(即在1950年或以前出生)的第一代香港男同志的心路歷程,了解他們過去現在的生活,刻劃他們置身於超過六十年的香港歷史長河中所呈現出來的複雜、流動、曖昧和矛盾性,特別是在性取向上所面對的種種困難。書中所描述的並非是甚麼驚天動地的情慾故事,反而是這些長者娓娓道來的生活點滴。

例如陳伯所代表的是一個典型獅子山下精神的故事,他年少時從大陸偷渡來港從事「走片(運送電影拷貝)的工作,後來在輾轉之間因為經營眼鏡店而成功養活了妻子和幾名子女;明哥是一個真正的左派老「同志」,他由最初目不識丁到後來因為工會的關係而得到讀書認字的機會,故任何事情都順從黨的指示,後來因為1989年發生的六四天安門事件而徹底改變了他對黨國的看法;施魅力則代表著一個平凡得很的都市小人物,相識滿天下,無論在社交、性慾和戀愛上均極為活躍,年輕時更喜歡扮裝和易服,現時積極參與同志熱線的義工工作,成為萬千男同志的解語花。

在當時那個同志身分極為模糊,甚至還沒有性身分的年代,他們就只餘下傳統男性的角色,需要肩負傳宗接代和養妻活兒的責任。同性的情慾往往要在家庭以外,又或者是完成作為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和好父親的本份後才能夠實現。不少要等到晚年才開始戀上男色,例如書中的陳伯和李叔要延至六十歲才鼓起勇氣向心儀的男性說一句「我愛你」。再者,他們活於一個只有書信而沒有網絡的世界,若要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實在談何容易。加上當時保守的社會風,亦令他們敢在書信徵友時直接道明來意,致使整個書寫、寄出、收信和回覆的過程,非常漫長,但正正是這些期盼等待,而令整件事情充滿質感。信件的筆跡也能反映筆者的個性和寫作時的心情,施魅力在訪問中的一句「有誠有信」更加突顯了書信往來的深厚情意,令大家珍惜彼此得來不易的關係。

這與第四代(即1976年至1990年出生)甚至第五代(即1990年以後出生)的同志那種快來快去的關係形成強烈的對比,資訊科技的發達無疑是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智能手機的普及就更加促進同志之間的聯繫,但亦因此而選擇多了,拒絕和放棄的情況也不少。他們雖然羨慕現今的年輕同志可以充分享受網絡空間所帶來的快捷與方便,但卻認為感情是真的需要用時間和精神去苦心經營的。從他們崎嶇不平的情慾故事,所學習到的雖則是老生常談,但卻是至理名言—「珍惜眼前人」,性可以是順手拈來、隨心所好,但感情確實是要經歷醞釀、培養、沉澱和思考的過程,藉此寄語年輕的同志要學懂珍惜,嘗試給自己和對方多一個機會,不要輕言放棄。

老年男同志互助網絡

《男男正傳》的整個成書過程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後果,由最初純粹的學術研究,慢慢建立了一個香港老年男同志的社區互助網絡。藉著訪問和焦點小組討論,受訪男同志在每月舉行的私人茶聚中,可以就不同的主題暢所欲言,例如年少時怎樣「釣魚」、現時如何結識對象、如何面對老年的單身生活、以及忘年戀和隔代戀的可能性等。通過這些聚會,他們得以將過往一直埋藏在心裡的經歷坦誠地與人分享。

老年男同志因為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狹隘的同志空間和傳統的成家觀念,而錯失了不少結識朋友的機會,他們大多形容自己過往在情路上吃盡不少苦頭,但另一方面,他們並不認為一對一的戀愛模式就是最理想的。他們有些仍然活躍於同志桑拿,或者找尋男性性工作者。有時未必是單純地為了性的滿足,更多的是希望可以找個朋友聊聊天、說說笑。其實,他們或多或少都感到孤獨,當中有半數屬於單身,有男朋友的也未必同住,另有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是已婚或離婚人士,但大部分時間都孑然一身,而參與這個口述歷史的計劃,意外地讓他們建立了一個老同志互相交流的平台。

同志路不好走,唯願無憂安享晚年

《男男正傳》一書的完成並不代表這個相互支援的友好平台會頓然消失,不少老同志均表明希望組織一個屬於年長同志的團體,並且暫定
字為「晚同牽」,意指步入晚年的同志彼此可以手牽手,互相扶持。同志步入晚年,其實與其他非同志的長者一樣,最關心的是健康問題,當中不少受訪者的身體狀況愈來愈差,患上長期病患,甚至要經常進出醫院,陳伯就在去年與世長辭了。因此,他們現時最渴望的是可以活得健康和開心,能夠與志趣相投的同志朋友聚首一堂,愉快無憂地安享晚年。當香港現正熱烈討論全民退休保障和爭取資助老人院舍之時,希望老年同志的需要能夠得到社會關注,或者同志安老院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我們的城市。

相比他們,現在年輕同志的生活確實是幸福得多,不像前人般要兜兜轉轉大半生才能踏上同志之路,既然早已認定自己的性身分,理應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是甚麼,而作為同志更加不能獨善其身,香港同志運動的長河實有賴大家共同努力和付出的。

最後,年老男同志的路走來不易,他們的故事也是香港的故事。

《男男正傳》新書活動:

一、《男男正傳─香港年長男同志口述史》新書發佈會暨攝影展開幕禮
日期:2014年6月28日(六)
時間:下午3:00-5:00
地點: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賽馬會教學樓MC3@702室內
主持:呂大樂教授
對談嘉賓:江紹祺博士、吳俊雄博士
藝術家:沈嘉豪、陳家祺、黃勤帶及Gyorgy Palos

二、《男男正傳》新書座談會
日期:2014年7月12日(六)
時間:下午3:00-5:00
地點:油麻地Kubrick -百老匯電影中心一樓
地址:九龍油麻地眾坊街3號駿發花園H2地舖
講題:年長男同志,你們好嗎?
嘉賓:江紹祺博士(本書作者)、施魅力(受訪者)、伍梅神婆(受訪者)

三、《男男正傳》攝影展
展覽時間(1):6月30日至7月11日,下午2:00-晚上7:00(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除外)
展覽地點:香港薄扶林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賽馬會教學樓MC3@702室內
展覽時間(2):7月12日至8月10日,下午1:00-晚上8:00(逢週二至週日)
展覽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14樓藝鵠書店

*更多《男男正傳》新書活動,敬請密切留意Facebook Event「《男男正傳》新書巡禮

台長: →☆ 魅格格 ★←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