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09 11:37:56| 人氣1,0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俊志陳雪談同性婚姻:只盼身邊有個伴(圖)。(2014.01.0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俊志陳雪談同性婚姻:只盼身邊有個伴(圖)

左起:陳俊志、陳雪、陳怡安(資料圖)

  反對同性婚姻的父母,高聲呼喊“反對同性婚姻”。而同志緊握雙手,肩並肩對抗寒風,就像對抗街頭上的反對者。兩派人馬對峙,只因為民間團體推動的“ 多元成家 ”修正草案,將決定台灣人權是停滯不前還是向前邁進。雖然話題吵得火熱,擁有同志情誼的名人只是輕嘆,“我們只是希望老了以後身邊有個他,難道這麼難嗎”,一語道出修法困境。

  去年11月19日下午,“立法院”紅樓202會議室擠滿媒體、學生、學者和旁聽民眾,找個位子都很困難,“婚姻平權'民法'修正公聽會”,讓贊成和反對同性婚姻的雙方各自表達立場,唇槍舌戰。同志以悲情訴求,要求讓他們合法擁有一個家。反對者卻擔憂會演變成“人獸交”,律師任秀妍更質疑同性伴侶,“有血緣的孩子才可能愛他,收養的小孩不可能愛他”。雙方沒有交集,只是各自表述。

  民進黨“立委” 蕭美琴、鄭麗君與尤美女 ​​等22名“立委”聯署的修正草案,是民間團體推動的“多元成家方案”,內容包括婚姻平權(含同性婚姻)、伴侶制度、家屬制度,其中涉及婚姻平權的“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已經“立法院”一讀,交付“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

  一場場記者會、一次次上街遊行,同志和反對者都高聲吶喊,揮舞旗幟,要捍衛自己的立場。對立如此嚴重,來自於修法踏出的一大步讓贊成者歡呼、反對者擔憂。贊成者認為,家庭的形式從此不是一夫一妻,還有同性婚姻、同居等概念,有法律正當性,才能讓同志與異性戀平權。但反對者擔心傳統家庭觀念被破壞,剝奪家長教育權等。

  同志的願望目前社會是奢望

  草案通過一讀後,引發社會激烈討論,藝人首先發難。基督徒郭採潔在Faceobook暗示聯署反對修法,被網友罵到臭頭;主持人何戎也堅定維護“家庭價值”。已成“人夫團”的浩角翔起表態能接受孩子是同志,大力贊成同性婚姻。阿雅則說,自己不是一定要結婚的人,屬於多元家庭一分子,只要真愛,世界就會更好。

  “立委”、官員、縣市長不免被要求選邊站,各自有擁護者。但發聲的藝人,畢竟不是當事人,無法理解同志究竟為何如此急於修法,擁有合法權利。但以真正置身“多元成家”環境的名人自身經驗,如何去面對修法後的改變?

  本刊專訪長期拍攝同志紀錄片以及《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的作者陳俊志,他從國中起就知道自己喜歡男生,直到大學仍不敢出櫃,面臨的壓力是世代的辛酸。

  “我在國中就知道自己是Gay,但在那個時代,我們被視為'玻璃',是怪物、怪胎。”今年已經47歲的陳俊志回想確認自己愛男生時,表情相當沉重。思考了許久,他說:“我讀台大外文係時,即使已經大四,都不敢讓外界知道自己是Gay,只能偷偷去現在叫二二八公園的新公園。”

  “那個年代太壓抑,害怕家人和社會不能接受。我記得當時遠遠看見同班男同學,我知道他一定是同志,但不敢和他相認,只能趕快跑走。”同學一定也看見他,兩人卻不敢打招呼,談到這段經歷,陳俊志笑得很開懷。他說,以前會跑,現在見到老同學 ​​,肯定會給一個大大擁抱。

  陳俊志去美國唸書後,看見美國開放社會下的同志運動,才逐漸認同自我。他的作品《無偶之家,往事之城》,就是介紹西門町的一群老Gay,沒有孩子,只希望一群人,雖然沒有血緣,老了可以住在一起。“這就是同志的願望,很單純的願望,但在目前社會卻是奢望。”

  陳俊志:希望同志不用太辛苦

  從1996年起,陳俊志執導了7部同志紀錄片,“鏡頭下的他們,會吵架,會家暴,也會相愛,和一般人一樣”。同志伴侶、同居共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陳俊志認為,將同性婚姻納入“民法”,同志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握著咖啡杯,陳俊志的表情越來越嚴肅。他說,參與同志運動後,才知道為什麼這條路那麼辛苦,“我們不可能有下一代,總希望下一代不要再過我們這樣的日子”。這是他堅持用影像記錄同志,宣揚草案的最終目標。

  談到在西門町看到很多年輕同志,陳俊志滿臉興奮地說:“我好像看到當年的年輕人,小男生、小女生牽手,多高興啊。他們不用過得那麼辛苦,前方沒有路障,修法對同志當然好。”

  “只是要一個合法的環境。”陳俊志認為同誌已經不再偷偷摸摸,但外界仍有異樣眼光。修法後不一定能改變反對者的聲音,但至少有好的環境,讓更多同志站出來。即使是如此簡單的訴求,反對者仍高聲嚷嚷,稱同性婚姻影響層面太廣,以“人權”為出發點,認定不是一個爸爸、一個媽媽的家庭,“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往哪裡去”。

  除了同性婚姻遭反對,伴侶與家庭制度也被護家聯盟、下一代幸福聯盟等單位炮轟,直接挑戰現有家庭觀念。贊成修法的“立委”辦公室助理私下表示,現在只有婚姻平權進入一讀,伴侶與家庭都未聯署提案,“伴侶盟堅持要綁在一起修法,社會衝擊太大,本來就該一步一步來”。助理認為,推動婚姻平權的機會較高,一次完全衝撞現有體系,反彈聲一定會更大。

  陳雪:結婚不知權利在哪裡

  同時擁有同性婚姻與伴侶身份的作家陳雪,也深深感受到同性婚姻不合法,會讓“我們很無助,不曉得擁有什麼”。即使她已經和另一半“早餐人”結婚,自稱“早太太”,無力感還是在她心中蔓延。

  今年43歲的陳雪,以書寫女同志情慾的《惡女書》成名,2009年與同性伴侶早餐人閃電結婚,在Facebook公佈喜訊。另一半早餐人和女生結婚的事情,也拉高成家族議題。陳雪說,早餐人的母親早就知道女兒是同志,但仍抱著“女兒可以嫁出去”的一絲希望。公佈婚訊後,反而是70多歲的大姑姑說服早餐人的母親。

  陳雪說,大姑姑主持家庭會議,定調辦桌宴客,起初並非所有人都支持,後來逐漸接受。陳雪過年和早餐人回家,早餐人的親戚熱情打招呼,還送新婚禮物,把陳雪當家人,“身邊的人都支持了,只有法律不承認”。

  從“伴侶”升格成“配偶”,陳雪沒有感受到真正的改變。她說,法律還不支持同性婚姻,房貸、所得稅、醫療同意書,異性戀只要結婚就享有的權益,陳雪卻沒有。“為什麼這些應該是婚後擁有的基本人權,我們卻沒有?我們很無助,我們不曉得擁有什麼。”

  對於同志結婚遭受極大壓力,陳雪不曉得那些人為何那麼激動。她說,法律如果能明定“同性婚姻”,獲得正名後,社會逐漸接受法定的合法關係,同志就可以慢慢獲得認同。同性婚姻入法後,同志會想“我們不是情侶,是配偶了”,讓同志從絕望到看見希望,這是她贊成修法的期許。而且她們願意走向婚姻,就是願意承擔結婚後的優缺點,“我們很努力工作、繳稅,為什麼不能結婚”。

  陳雪提到7月兩次住院時,在病房裡吊點滴,早餐人幫忙填寫資料時,護士因為不知道兩人關係,隨口問:“你是她的什麼人?”早餐人大方回答:“我是她的伴侶。”有的護士不懂,有的理解。陳雪覺得很無奈,“異性情侶在一起相當自然,同性情侶就算解釋了,別人也不一定了解”。即使像她已經結婚,法律仍不承認,社會仍不了解,“別人有你沒有的剝奪感”,是同志即使結婚都會面對的困境。陳雪支持修法,讓同性婚姻和伴侶等獲得法律保障,相信一般民眾會逐漸接受。

  陳怡安:未婚生子自在又快樂

  前跆拳道女將陳怡安和小她7歲的羽球教練張豐進相戀多年,未婚生子還同居,伴侶關係備受外界矚目。三年前,她終於因為房貸,與張豐進結婚。她和張豐進的相處模式,就是伴侶關係,不靠一紙婚約維護感情,他們互相喜愛、互相照顧。

  陳怡安除了經營手工香皂店,就是盡職的母親,專心照顧兩名子女。她回想當時同居,沒有感受到壓力,她並非不婚族,只是當時的相處模式很好,​​“沒結婚對我和先生而言,從來不是個問題”。兩人經過溝通,認為同居模式很好,​​家人也接受,就持續下去。雖然現在踏入婚姻,感情還是和婚前相同,“以前沒想過遺產或繼承權,對我們來說,在一起快樂最重要,沒想那麼多”。

  許多伴侶相處愉快,面臨保險、繼承、醫療時,關係不被承認,就無法行使權力,是同志與伴侶族群最擔憂的問題。但修法路遙遙,即使社會上有陳雪、洪偉明、蔡康永等知名人物的經歷,反對者仍懼怕同性婚姻。

  要建立更好的家庭制度,仍有賴雙方理性對話。即使反對,也有討論空間,讓社會取得共識,否則無論貿然修法​​還是全力阻擋,都只是破壞情感的價值,讓法律變得不堪,對社會沒有益處。

  陳俊志小檔案

  生日:1967年
  學歷:紐約市立大學研究所電影製作碩士
  現職:美麗少年電影公司負責人、紀錄片導演、作家
  作品:《不只是喜宴》《美麗少年》等紀錄片,《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陳雪小檔案

  生日:1970年
  學歷:中央大學中文系
  現職:作家
  作品:《惡女書》《蝴蝶》《人妻日記》等

  陳怡安小檔案

  生日:1973年
  學歷:政大企業管理係
  經歷:跆拳道運動員、主持人
  現職:手工香皂店負責人

  (來源:時報周刊---報導:楊竣傑/ 編輯:陳裕盛)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