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6 12:58:07| 人氣3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話題:看,我們是同志!(圖)。(2013.11.04)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話題:看,我們是同志! (圖)

10月26日,第11屆台灣同志遊行(圖/女同學社)

  看,我們是同志!

  全亞洲最大的台北同志遊行萬人空巷,每年都參與香港同志遊行的我,總想藉此充權(empower),對自己的身份多一點自信。台灣,同為華人社會,有著相似的文化和製肘,但台灣的性別平等工作卻走得比香港前,到底是什麼讓這個島嶼的人在性別議題上先於其他地區?那幾小時,就說明了一切。

  第十一屆台北同志遊行的主題還原基本步,重用第一屆主題:看見同性戀。或許有人會問,每年都出來游行,不就已看見了嗎?但是在任何群體裡,都總會有被邊緣化的一群,總會在大環境下淡出,所以這個主題,正正提醒我們如火如荼的同志運動中被遺忘、沒有代表、消音的一群的存在;看見和現身與政治,三者在社會運動中從來密不可分,集體的現身和個人經驗,就是政治(注)。既然遊行以“看”為題,本文就從眼睛出發,記錄我第一次參與台北同志遊行的所見所聞,著重第一身的經歷,親身感受港台對性別和政治的差異,希望分享之餘亦能反思香港的同志運動。

話題:看,我們是同志! (圖)

  在台北同志遊行第一件看到的是人,很多人。不但參與人數眾多,更讓我深刻的是參與的團體很多元,成群結隊的熊族、一身皮衣膠衣束縛的BDSM愛好者、跨性別團體、老師、各大學的學生組織、殘疾同志、宗教團體、商業機構、泰國、日本、中國和其他亞洲地區的團體,一起在台北市政府外聚集,繞著市政府遊行,非常歡樂和多元化。雖然娛樂用藥、性工作和BDSM也放在桌上討論引來了爭論,在我看來,反而是主辦單位希望開拓大家對“ 同志 ”的形象和想像空間,給予一個真實的面向;當我說同志,很多人可能已立刻聯想到男同志、中產、有品味、會打扮等等的刻板印象,美好的形象把“非主流的同志 ”遮擋,好像要達到某些標準才能被接納,而忘記了同志亦凡人,其實直人的好事壞事,在同志圈中亦如是上演;說到底,這只不過是人性。

  眼花撩亂的同時,我也特別留意口號和紙牌上的要求;很多都跟教育有關,比如說要求把性別平等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也有要求盡快通過伴侶法,我看到的是台灣人著重製度上的改變,希望把同志放進建制裡,在源頭消除歧視;香港人對歧視的理解流於個人層面,比如說職場上的歧視,(當然,香港社會連這種事也沒有法律保障),但甚少意識到製度上的歧視才是歧視的根源,因為製度不認可,也沒有給予權利,大眾也就認同同志在製度內是次等的,卻沒想過歧視深入社會的各個領域,而且每日都重複發生和不斷強化。

  雖然跟台灣比較,香港好像處處不足,但這正是鼓勵同志繼續努力的最佳例子。台灣的同志遊行從第一屆的兩千多人到今天六萬人出席,這條路一定也不平順,但這證明,只要堅持下去,雖然可能多花一點時間,但還是會漸入佳境;社會的改變,從來都是由無數的人向前走一小步,來推動時代的巨輪向前運轉。

  撰文: Ly (女同學社義工)

  (注) Personal is political,個人即政治,意為個人層面或私人領域的事情,其實也是政治議題。在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中強調,個人受到的壓迫並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製度、社會和權力的不公所導致,例如:女性受制於家庭崗位、母職、生育,其實是父權社會所建構出來的製度。

  話題:看,我們是同志! (圖) 話題:看,我們是同志! (圖)

  女同學社(leslovestudy.com)是一個由同誌社群創辦和經營的倡議組織(advocacy group)。2008年創辦G點電視(GDotTV.com),為香港首個為同誌社群服務的網絡電視台。

  (本文由女同學社授權淡藍網發布,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台長: →☆ 魅格格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