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寄好文章
﹝關係與自我投射﹞
記得短居倫敦時,自己努力的學會獨立與獨處。在夜深人靜,無依無靠的城鎮裡,望著月亮,感受身邊從未感受過的寂靜,靜悄悄的,好似這世界只有我一人存在。
那種恐懼與害怕,曾經大到讓我每天哭泣。
但是,後來漸漸的為自己打氣,要自己看清楚自己的需要。要自己學習什麼是獨立與勇氣,要自己為自己的生命學會負責。
那時,常看見也從異國來的年輕學子,一不清楚的就和誰靠近,然後又驟然的分開。那種感情不長久,雖然好像在讀書,但大家的眼神飄來飄去,總是張望著誰是那個我可以撲向他的人。這種感情是危險的,因為衝動,所以每個星期,當有人回自己國家去了,他的短暫伴侶就會恐慌,然後尋找下一個。
曾經看過大陸女孩,覺得靠自己太辛苦,和已婚的英籍學校總務主任靠在一起。
曾經看見和日本女孩交往的台灣男孩,覺得索然無味後,急著要分手。
曾經看見日本男孩,這個月女友是大陸人,下個月女友變成韓國人….每個星期,學校同學的伴侶是誰,都要update。
情感,在異鄉的日子,是安慰劑,安慰遊子孤寂又恐懼的心。
我學習忍受孤獨,同時,清楚了愛與需求的不同。
塔羅說:唯有你變好了,你才會遇到好的戀情。
因為那時你可以給,不只要收;而對方不僅能收,亦能給。
如果只是一方強烈需求,索求無度,那會失衡;如果只有一方拼命付出,犧牲委屈,那也會失衡。如果情感裡常是計算與較量,那更會失衡。
真正的愛,是需要學習的。而大部分的兩人關係,其實是一個人內在與自己關係的投射。因為自己不喜歡自己,而認為對方一定不喜歡自己;因為自己無法安撫自己,而感覺對方無法安撫自己;因為,自己內心不穩定,而覺得這一段關係很不穩定。
關係的另一人常被物化,不是被視為一個生命在認識與瞭解,而是是自己內在需求與缺乏的填充物。自己需要什麼,缺乏什麼,以為對方可以給,或是可以填滿,所以形成關係。
我常問困在關係裡的個案:「你在這段關係裡,拿什麼?那人又在這段關係裡,要什麼?」
因為要不到了,拿不了了,因此關係裡的兩人都不愉快,都怨了。
說白了,就是各自想像中的關係破滅了。自己所投射出去的需求,落空了。
即使建立了關係,沒有人應是附屬在另一人的控制之下,也不會存在,只為了滿足其中一人的需求。
但無奈的是,大多數的人童年都有缺憾,愛獲得的不完全,把那未竟的缺憾投射在長大後的伴侶身上,以為那人就是滿足自己缺憾的解救劑。然後,又在不清楚自己、也不清楚他人早年陰影是什麼的情況下投入關係,再屢屢受挫。
引於絢慧的這人生
http://tw.myblog.yahoo.com/graces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