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惠能:是六祖自稱自己的名字。關於這名字的由來,傳說六祖誕生的那天,有二位奇異的出家人去到他家說:「到晚上時你家產生麟兒,不妨名之為惠能。」惠能父親便問:「是何緣故?」「因為惠的意思是惠施眾生;能的意思是能作佛事。」
出家人說罷辭去。惠能父親就依照指示命名。
惠明:一個出家人,俗姓陳,叫惠明,在俗時官的職銜做到武官四品。雖然他也是有參禪求悟之心,但是真性粗通而未精,缺乏上根智慧。他聽聞五祖密付衣法給惠能,就帶領不少人追蹤前來,他走得快,走在眾人的前頭,結果追上了惠能,為了求法請教惠能。
印宗法師:是江蘇省吳縣人,出家後精研涅槃。唐高宗咸亨二年(六七一),抵京師,敕居大敬愛寺,可是他竟堅辭而去,到蘄州會見五祖,後來在廣州法性寺講涅槃經。這位有道高僧,是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開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圓寂的,世壽八十七歲。
===============================
經典佳句分享:
之一.......
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
(今譯)
「不要去想『對是不對』、『好是不好』;善與惡都不去著意思考之時,試問此時誰是明上座,誰認得你真實的面目?」
經過這麼一說,惠明在言下忽然契悟。他再說:「從上代祖師以來所傳的密語密意之外,難道還有什麼其他的密意不成?」
惠能立刻回答他:「既然現在對你明示說法,自然就不是什麼隱密。你如果透過空靈智慧來返照觀察,窮明自性的本源,就會發現隱密的真理,其實就在你身邊。」
惠明說:「雖然我以前也在黃梅山求道,卻從未省悟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何幸今日蒙您指示,就好比是人的飲水,冷或熱都祗有自己知道一樣,現在您就是我的師父了。」
惠能曰:「你的見地很對,佛法就是如此。」我曾和你同拜五祖,在黃梅參學,知道你根基不錯,現在你好好地自我珍惜,嚴加修持為要。」
惠明又問:「今後我何去何從呢?」
我對他說:「到了袁州就歇腳,到了蒙山就留下來。」於是惠明向惠能頂禮辭別而去。
-------------------------------------------------------------------
之二.............
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惠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今譯)
印宗再問惠能:
「黃梅山囑托衣鉢,當時弘忍大師是如何傳授法子?」可否告知。
惠能曰:「若是說如何指示傳授就無所得了,只不過談一些『自性』的問題,並不談論禪定和解脫的事情。」
印宗問:「為什麼不談論禪定或解脫呢?」
惠能便回答他:「因修禪定得解脫是包括『能求、所求』二法,這就不是佛法。佛法是無彼此對待分別的不二之法。」
------------------------------------------------------------------
之三............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今譯)
印宗又問:「什麼才是佛法不二的法門?願說得更詳細些。」
惠能於是對他說:「法師講的涅槃經,所說到的『明佛性』就是佛性的不二法門。以譬喻說,高貴德王菩薩請問於佛:「要是有人犯了四波羅夷重大的佛戒禁止的罪過-即犯了一淫戒、二盜戒、三殺人戒、四大妄語戒。並且又作了五逆罪惡:即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四破和合僧、五出佛身血,以及佛經上所謂「一闡提」-不信因果,無慚無愧,不信業報,不見現在及未來世,不親善友,不近隨諸佛菩薩學習經戒,斷滅一切善根的人們,這些人本來還是有佛性,但是不是因此就永斷了身口意三善業的根性,墮到地獄去受苦,而不可救治了呢?
佛回答他說:「所謂能生妙果的善根是有二種,一種是常,一種是無常;常是內,無常是外,可是佛性並無內外之分。再有一義:常是無漏,無常是有漏,可是佛性又並沒有無漏有漏的可言,故佛性非常非無常,這就稱之為不二的法門。其次,五善十善這是善,五逆十惡這是惡,但佛性又不論善或不善的分別,這就稱為不二的法門。」還有五蘊-色、受、想、行、識與十八界-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以及眼識、耳識、鼻識、身識、意識六識合起來的總稱,這在迷惑事理、流轉生死、住不正道的凡夫看來,見到是世法、出世法二種之分別。然而有智慧的人通達佛法道理,於是十八界都看作是「空」,這靈智的心一念不受、不想,更不去作,自然沒有任何分別可言。無二無別之性,就是純一無二的佛性。
===========================================================
心得分享:
近日在幫爺爺抄六祖壇經的經文,這是我很愛的一本經典。
呵…..打字打的好累唷,但值得啦,想跟大家分享幾段不錯的道理。
抄經文一方便可以練習寫字,一方面可以靜心體會真理,我真是愈寫愈起勁呢。
覺得賢才難渡,但永遠不要放棄渡人,因為人人都有佛性,只是尚未明心見性,有時需要別人點醒,然後等他通了,往後能成就不可思議之功德,救渡很多芸芸眾生,能多一個人加入聖業行列,那是我最開心的事,所以現在辛苦一點沒關係囉。
(幕後花絮:這是半夜二點睡醒起床,很有精神抄起六祖壇經突然領悟到的一番道理,法喜)
文章定位:
人氣(81) | 回應(4)|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