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拾起用書寫手帳的習慣,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十歲那一年,表哥送了我一套《中國兒童》插畫雜誌。那也是第一套屬於我的圖書。薄薄的每一冊《中國兒童》裡除了故事以外,也有實用的生活常識和小貼士。其中一期用漫畫的方格子畫了一格一格的說明圖,教小朋友們如何製作時間表,把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事和每一周都會重復的事用時間表內的方格子記錄下來。小小年紀的我當時並不知道我正在學一個重要的人生哲理:自己的時間由自己掌握。
中學時期,零用錢比較多了一些,於是存錢買了精美的手帳來規劃時間與寫日記。結果卻因為太精美了,不捨得用,日記漸漸變成了周記,又漸漸地變成了回憶。
但是少年的我卻愛上爬格子。沒有幾位朋友的我,把許多想說的話用方格子譜成一篇篇的小品散文。我也嘗試寫短篇小說。短短的篇幅天馬行空,還把我鍾愛的懸疑推理、科幻與武俠元素融合在現代文字裡。那個時候,我以為我長大後會成為作家。爬格子投稿卻教會了我另一個道理:不是所有做的事都會有結果。
我也愛用作文簿的方格子練習鋼筆字體。那時候發現了中文字體是如此的美,也漸漸愛上了書法。宣紙折一折就能變出一排排的方格子,用來練習毛筆楷書。我卻比較喜歡高中時期自習的行書、隸書與小篆。其實,如果我的楷書練習得好些,我會更早明白自律的道理。規範、框架未必就不好。
伴隨成長的歲月,自認不愛受框架拘束的我以為摒棄了方格子就叫作自由。於是許多美好與哀傷的日子就這樣糊裡糊塗地被淡忘。書局賣的手帳一年比一年昂貴、奢華,然而人們卻在電腦與微軟的誘導下慢慢的放下了紙筆。
長大的我少了方格子時間表,我的時間看似自由了卻常常變得不夠用。利用電腦寫部落格,算是慢慢地恢復了紀錄生活點滴的習慣。但我卻更習慣性地把對文字的記憶推給了電腦。不知不覺中,我竟然只能認字,變得不會寫字了。偶然在筆記簿裡想寫些文字,竟然像個不用功的小學生一樣,紙張上出現了許多的空白,或是用拼音代替。我才警覺到電腦越強,人腦越頓。我渴望回到用稿紙的年代。
學設計以後,我總會在空白的筆記簿上自行畫上方格子來作動畫或網頁設計的故事畫稿。就算最後的繪畫是在電腦上完成,格子故事圖卻絕對不能少。而我喜歡的插畫家幾米也在《幾米故事的開始》一書中提到方格子小圖也是他創作中重要的一環。我終於明白了,方格子不是束縛;它代表了對自己的思緒與生命的紀錄和把握。
如果你問我:今年的生日願望是甚麼?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待我們再見面的時候,請你送我一疊稿紙,可以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