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0 17:44:35| 人氣22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澳門回歸五週年紀念之我沒什麼意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來源http://www.macaodaily.com/index.htm

雖則說我沒看法,但在「澳人治澳」的大環境下,「澳人話澳」也該有些地位。我無言,唯有從人家的文章找看法。

以下是澳門日報今天的社論。轉載自http://www.macaodaily.com/

﹣﹣﹣﹣﹣﹣﹣﹣﹣﹣﹣﹣﹣﹣﹣﹣﹣﹣﹣﹣﹣﹣﹣﹣﹣﹣﹣﹣﹣

慶祝回歸五周年 合力再創新輝煌

浩瀚歷史長河,五年彈指一揮間。短短五年,“小小澳門創造奇蹟”:獲得中央政府的關愛和支持,在行政長官何厚鏵為首的第一屆特區政府的領導下,扭轉了回歸前的頹勢,經過固本培元,確定了經濟發展的定位,適度開放博彩業,促進其他產業的協調發展,經濟增長率連年攀升,市道欣欣向榮;政局和順,社會團結,人心向上,公共行政、法務、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體制改革循序漸進。澳門人,不但迎來久違的歡顏與自信,更積極儲備能量,儲備知識,準備在下一階段的黃金時期繼續耕耘。

澳門奇蹟的得來,不是偶然,不是幸運,而是澳門不折不扣地落實“一國兩制”,不斷探索和開創“一國兩制”事業新局面的必然結果。澳門,始終以“一國”為前提,實現“兩制”的共存共榮;始終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澳人治澳”,堅持“愛國愛澳”,擴大團結,並將此一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實際行動,薪火相傳;始終緊緊依托祖國內地,開展“遠交近融”;始終依靠群眾,信任群眾,服務群眾;始終清楚認識澳門自身的基礎和條件,務實進取,不浮誇,不冒進,居安思危。

在上述共同理念的驅動下,澳門史無前例地開放博彩業,引進外資,並與內地達成更緊密的經貿合作關係,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澳珠兩地以跨境工業區作為實質合作的試金石,不斷深化開發橫琴島的?究工作,為推動澳門產業適度多元化、突破單一經濟的制約、開拓發展腹地等創造條件。

“行政主導”,行政與立法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衡,司法獨立的政治體制得到確立;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從制度上保證行政長官對特區負責和對中央負責的統一。五年來,澳門政壇多重大局,少顧局部利益;多講協調,少有抗衡衝擊,穩定的政治氛圍,是澳門上下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最佳保證。

特區政府貫徹“以民為本”,強調人文素質的建設,高於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建設。幾年前經濟困難,失業率高企,特區政府適時採取紓解民困的措施;近兩年澳門經濟高速增長,但隨?龍頭產業的迅猛發展,本地人力資源等出現大幅度流轉,生產成本提高,加重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基層職工的薪酬水平大多原地踏步,結構性失業問題揮之不去。特區政府繼續採取一系列減稅措施,還富於民、藏富於民,藉以盡量合理分配經濟發展的成果。

二○○○年和二○○二年兩次澳門地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二○○一年第二屆立法會選舉,到今年的行政長官選舉和選舉委員會選舉,每一次都是澳人當家作主的生動寫照。澳門的“選舉文化”進一步得以淨化和昇華,增長澳人對“一國兩制”、《基本法》與法治文明的認識,鍛煉澳人的議政能力。更多社會精英不但投身澳門的政治建制,也參與國家的立法和議政能力;一批又一批有信念、有能力、有責任感的青年俊彥,從前輩手上接過棒來,逐步擔負起領導社團、參與建制的重任。

澳門實踐“一國兩制”的經驗,是今後發展與進步的最寶貴財富,必須珍惜,必須善用。特別是澳門將要朝向提升綜合生活質素的目標奮進,這一過程是耕耘,而非收成;是付出,而非回報。只要同心同德,借鑑回歸以來的成功經驗,澳人每一分投入,必將轉化為化解危機、迎接挑戰的智慧和能量,成為澳門未來生生不息的原動力。

未來五年,澳門特區要在多個課題上積極探索,謀求突破。

第一,嚴格按照《澳門基本法》,循序漸進地發展民主政治,深化“澳人治澳”的政治內涵。“一國兩制”從來沒有排除民主的發展;相反,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確保社會均衡參與,永葆“一國兩制”的青春,更有利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第二,中央與特區的關係有必要繼續鞏固,在“一國兩制”的大前提下,互補優勢,促進澳門與內地的共同發展;同時,特區要自覺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

第三,設法提高施政水平。這不僅要求政府提高依法施政和科學、民主決策水平,主要官員與公務員隊伍須自覺執行行政長官的施政理念,維護特區政府的管治權威;公務人員要進一步發揚“公僕精神”,切實貫徹“以民為本”理念;還要求立法機關、司法機關,以至作為政府與民間紐帶的社會團體,都要以嶄新的面貌,不斷創新,緊貼民情,但不媚俗,不搞民粹;要提升素質,但不孤芳自賞,拒人千里。

第四,正如何厚鏵競選連任時的政綱主題:“同建優質社會,共創美好明天”,澳門美好的明天,需要施政團隊、社會各界與廣大居民共同構建。過去,澳門有所謂“政治冷感”,實質是開放予民間參政議政的渠道較少,諮詢機制如“花瓶”,運作走過場,難以徵集真正的民意,也浪費提升民智的機會。政府的智慧,從來源自民間。進步的社會智慧,是行政、法務、教育等體制改革,乃至舊區重建等的關鍵。特區政府必須完善諮詢機制,廣納民意,藉以鼓勵社會大眾關心時政,踴躍、健康地表達意見和訴求,共同參與提升澳門綜合生活素質的社會工程。

今天,由行政長官何厚鏵率領的第二屆特區政府管治班子,將在國家主席胡錦濤的面前莊嚴宣誓,向中央政府、全體澳人許下治澳承諾。“路漫漫而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有理由相信,“一國兩制”的偉大事業,未來五年必將在澳門取得新成績,開創新局面。
﹣﹣﹣﹣﹣﹣﹣﹣﹣﹣﹣﹣﹣﹣﹣﹣﹣﹣﹣﹣﹣﹣﹣﹣﹣﹣

除了我,沒有人會看到這裏吧。

最後,我得說,香港人寫的文章不代表所有香港人的看法;台灣的新聞不等同所有台灣人的觀點;澳門的社論也不能說就涵蓋了所有澳門人的意見。而且,只看一則社論,得到的都是片面之辭;但也不一看得越多越好﹣﹣變成作舍道邊。反正,我說,參考。(離題萬丈了。)

俗語有云「當局者迷」,但旁觀者也不一定清。患癌的病人,治療之後還有待觀察;區區五年,就可以為「回歸」作注解嗎?日本六七十年代叫「高度經濟成長期」,然後,九十年代初,大家說「泡沬爆破」;具體過程,我不清不楚。

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們常說「開業難守業更難」。蔡楓華曾說「一殺那的光輝不是永恒的」。(「殺」字,不會打,借個字來用用;我雖不認為把蔡先生的名字搬出來會有什麼效果;但在重視知識版權的現在,我總不能把人家的名言據為己有)

轉載的香港社論跟澳門社論的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看的是現在,後者顧的是將來。

我對現實一知半解,實在是沒有置喙的資格的;但不禁附庸風雅的大放厥詞,貽笑大方了。

台長: 路過蜻蜓
人氣(22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sin Mei
@"@
2012-02-28 21:19: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