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24 11:16:26|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農糧署101年終記者會,展望102年「農田活起來 農業好未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彭惠美報導/龍去神威在,蛇來紫氣生!又到歲末年終賀歲的溫馨時節,農糧署於昨(23)日舉辦101年度年終記者會,為喚起國人對米食的重視,中國醫藥學院以健康、樂活的稻米健康瘦身操揭開序幕,李蒼郎署長回顧過去一年的施政成果,首推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增加總產值及效益88億元;其次是推動產地直銷優惠方案,節省耕鋤費用1,421萬元;以及啟用GPS相機勘災,縮短天然災害救助作業時間為30天,並辦理全面受理農民繳交濕穀輔導及設置作物生產專區,內外銷成績亮麗。李署長更進一步展望102年的施政新點包括,積極推動農地活化計畫、規劃推動農友IC卡、發展初級加工產業、推動芒果觀光季、開發台灣米外銷大陸市場、發展公糧低溫儲存及研議簡化救助作業流程,並鼓勵民眾低碳消費,重視生產、生活及生態,購買國產優質農產品,創造農業好未來。

農糧署說明,該署101年積極推動各項重要農業政策,施政成果豐碩,除例行辦理之健康農業如吉園圃、有機農業等面積及驗證產值逐年成長外,並辦理多項重要的新措施,分述如下:

  一、推動活化農地計畫 提高效益達88億元

10111月起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以兩個期作連續休耕之5萬公頃農地為活化對象,鼓勵一個期作復耕進口替代作物、具外銷潛力或有益生態環境的有機作物以及產銷無虞之「地區特產」等,並依作物種類給予不同的轉()作補貼,評估復耕收入優於現行休耕所得。目前該署已完成辦理宣導會189場,寄送連休農地地主說帖,建立契作聯繫管道及輔導農民契作事宜,強化契作體系,並輔導代耕業者及補助玉米收穫機等。預計至105年可活化農地4.5萬公頃,提高糧食自給率至34.9%,增加總體產值及效益達88億元,並創造10萬人就業機會,及活絡週邊相關產業發展,期望大家共同來推動,相關資訊可至該署全球資訊網(www.afa.gov.tw)「活化農地專區」查閱及免費諮詢專線:0800-015-158

  二、啟用GPS相機勘災  縮短作業時間為30

為加速天然災害救助時效,讓農民早日復耕復建,該署自101年起啟用GPS定位相機,由基層公所針對已屆收穫或需及時採收復耕作物,優先拍照存證,並上傳行動化敏感作物種植面積調查系統,立即完成災損確認,將救助時程由44天縮減為30天。101年度因受低溫、颱風及豪雨等災害影響,計辦理 13次農業天然災害災損查報及救助,採隨到隨辦原則,截至10112月底止,救助農戶數合計54,777戶,救助面積35,152公頃,核發救助金額131,221萬元,協助受災農民復耕。

  三、辦理製茶廠衛生安全評鑑 建構台灣名茶五星級形象

為推廣台灣名茶精品,鼓勵生產單位建構茶葉生產加工衛生安全環境,舉辦製茶廠環境衛生安全評鑑與行銷活動,從全國參加之425家製茶廠中,評選出衛生安全最高標準之5星級製茶廠10家,4星級31家,1-3星級284家,並頒授優質製茶廠星級識別獎牌,提升台灣茗茶形象。

  四、建構外銷生產專區  創造48.5億元出口佳績

為建構穩定產業供應鏈,提高農民所得,該署輔導設置作物生產專區,而外銷專區更創造48.5億元出口佳績,其中 9處蔬菜外銷專區,面積達4,800公頃,外銷52,482公噸,外銷金額23億元;22處花卉生產專區、契作外銷面積537公頃,出口金額達6億元;25處優質水果專區,面積達5,150公頃,出口金額達17億元,供應優質果品,以外銷專區(番荔枝)為例,為調節產期,專區輔導以生產冬期果為主,建構100%通過農藥殘留標準安全管理體系,建立「翡翠果」品牌穩定價格,外銷合格品每公斤70-90元,101年已輸銷890公噸,佔我國總外銷量4,929公噸之18%

  五、輔導購買玉米豆類收穫機 儲備飼料玉米推廣基礎

  該署為協助農民以機械進行採收作業,提高其種植意願,擴大活化面積,提高國內硬質玉米自給率。針對主要復耕進口替代作物硬質玉米及豆類,輔導受託收穫者及大佃農購置新機,硬質玉米聯合收穫機12台,及豆類聯合收穫機6台,提高代耕能量, 已建立硬質玉米收穫機、豆類聯合收穫機、原料甘蔗收穫機等代耕聯繫窗口名單資料,並登載於本署網站/活化農地專區/農機代耕服務聯繫窗口,供農友查詢。

  六、推動產地直銷優惠方案 節省耕鋤經費1,421萬元

為讓國人可以容易購得並享用當季新鮮的時令蔬果,自1011030起以該署為行銷平台,推動產地直銷大宗蔬菜大訂單優惠專案,以甘藍菜為例,甘藍生產及運銷成本每公斤4.1元,大訂單產地定價每公斤6元,農民尚有1.9元賺款。並可減少耕耡經費,倘依101年度甘藍超產203公頃,以耕耡經費每公頃補償金7萬元估列,可節省經費1,421萬元。未來該署將持續推動產地直銷大訂單優惠專案,籲請各機關團體共襄盛舉多加訂購,用實際行動支持辛勤農民及本土農業。

  七、全面受理農民濕穀繳交公糧  帶動市場價格上揚3%

為協助農民解決烘乾濕穀問題,101年起全面受理農民以濕穀繳交公糧,該年濕穀繳交公糧比率增加至63%,較10059%,提高4%101年收購公糧數量44萬公噸較10039萬公噸,增加5萬公噸,農民繳售意願增加,帶動市場價格上揚,101年梗稻市場收購價平均每公斤22.79元,較10022.12元,增加0.67元,增幅為3%,增加全體稻農實質收益。

  八、米穀粉推廣應用  創造米食新商機

該署科技計畫將米榖預拌粉研發成果技術移轉予大型麵粉廠,預計102年量產,並成功開發「米麵條」系列製品已成功技術移轉予國內2家大型製麵廠,1019月起陸續量產上市,目前採團購及預購方式銷售,每月預估使用米榖粉5公噸。另外該署藉由辦理米麵條產品創意大賽及米榖粉烘焙產品創意大賽,讓國人聊解米榖粉特色及多元化應用技巧,食品加工業者及烘焙業者更是好評不斷,成功引領米食消費新風潮。

擘劃102年嶄新施政  期許農業好未來

  一、102年全面啟用GPS  研議簡化救助流程

由於運用GPS定位相機辦理勘災作業,可有效縮短救助時程,本署已購置3百餘部配發基層公所勘災人員使用,今年度起可全面運用於勘災作業。為進一步縮短救助作業期程,本署已規劃於農業天然災害發生後,由基層公所受理農民「申報災損」與隨即「勘查」等簡化方案,近期持續與地方政府研商並將擇定試辦單位,該方案倘經試辦執行順暢,將再進一步納入法規全面推動施行。

  二、芒果觀光季 邀請國際觀光客到台灣享受芒果

該署輔導設置優質芒果專區及外銷供果園,落實吉園圃及產銷履歷標章認 () 證,保障品質安全,建立穩定供應鏈,將台灣安全優質芒果推向國際舞臺,102年預定辦理芒果觀光季,活動內容包含國際貿易交流、芒果品種展示會、國際名人芒果園區、加工品展示及製作、文化創意,期能使台灣成為亞洲優質安全芒果供應國。

  三、用油及肥料IC  提升作業效率

102年將建置現代化農友IC智慧卡,整合農民生產及各項農業施政資訊化作業,及時掌握農業產銷資訊,初期於農機用油及肥料等補貼措施應用試行,將可簡化農民申請程序及減輕鄉鎮公所的工作負擔,未來再逐步將重要農業施政及輔導措施納入辦理,提供農民多樣性服務,並提升政府決策制定效能。

  四、發展初級加工產業 開發農糧產品多元應用

農糧署發展初級加工產業,以農產食品加工廠為核心,鏈結前端(原料生產)及後端(精緻食品或餐飲)業,協助加工廠改善加工設備,運用科技研發改善加工效率及品質,整合農產加工食材規模供應,建立垂直整合體系,串連行銷通路以因應加入FTATPP等國際雙邊或多邊貿易自由化,推動農產食品創新與加值。

  五、開發台灣米外銷大陸市場  創造新商機

該署表示,經過兩岸多次諮商談判、召開稻米銷陸座談會議及辦理大陸對台灣米之生物風險評估考察,中國大陸於101616日同意台灣米輸陸,成功開拓國產米外銷大陸市場。101718日訂定「臺灣稻米輸往大陸地區出口管理規範」,引導業者朝高品質高價位方向拓展銷陸商機。統計101年出口到大陸773公噸白米,佔全年稻米出口量3,104公噸之25%,為當年最大輸出國。102年推動重點,建立台灣米品牌,加強外銷米之衛生安全品質管理,確立「高品質、高價位」行銷策略,來開發大陸台灣米市場。

  六、發展公糧低溫儲存  提升米糧儲藏品質

該署加強推動自動化環控之低溫筒倉儲存公糧,改善稻米儲存環境,保存稻穀新鮮度,以改善公糧品質,保障消費者健康。未來稻穀從乾燥、儲存至加工之輸送可一貫化作業,節省裝袋堆疊及搬運勞力支出。

      李署長於記者會特別強調,為因應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亦將積極推動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記者會現場也特別測試番石榴的維他命C含量是蘋果的50倍,奇異果的4倍,讓消費者認識台灣水果具有高營養價值,同時也展示辨識國產香菇、大蒜、金針等方式,提供消費者新鮮、安全、安心、具地方特色及魅力的地區農產品,鼓勵民眾愛用國產農產品,提升農民收益,期許大家共同攜手創造農業好未來。

台長: 總編輯
人氣(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