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前的半小時,煩躁地不想工作,索性開始瀏覽網路。
腦細胞轉呀轉著,突然就這麼決定出去玩。
「好想出去玩呀!」
這慾望已被自己壓抑許久,想著一直膠泥著的實驗進度,想著已經很扁的錢包,想著總是叮嚀自己要存錢的父母,想著...不管了!我一定得要出去走走,不然一直窩在這充滿著烏煙瘴氣的地方,別人沒瘋,自己先瘋掉。
念頭一定,美麗的黑森林似乎呼喚著我,衝動的我馬上連線德國國鐵網站,同時告訴自己,即使來回車票需要價一百五十歐元,即使得要自己走,我也豁出去了。大不了,勒緊腰帶一個月,大不了,享受一個人的自由!
嘿!選了九月底的時間,車票只要半價,六十六歐元。
嘿!Freiburg的背包客旅館還有位子,而且,一個晚上只要十二歐元!
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就這樣,一個完全沒有策劃的旅程展開序幕。
朋友曾經問我,喜歡自己旅行還是喜歡和別人一起走?
有這麼一句話吧:好的朋友不一定是好室友,好室友卻一定是好朋友。我想把「室友」改成「旅伴」也非常的貼切,和志趣不同的人旅行很痛苦,不如自己走,而有好的「旅伴」則會讓旅行的回憶更美好。
我很慶幸,身旁有不少好「旅伴」。
事實上我個人覺得和我出去玩的人很可憐。
因為我屬於「精神層面」的旅行者,大多時候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但卻要「走」很久,很遠。
吃不好的原因在於「吃不起」標價甚高的餐廳,所以只好遷就麵包,超市簡單的乾糧或者麵條;
睡不好的原因在於「負擔不起」舒適的旅館,所以只能睡「背包客旅館」,即使依然有套房,我依然會選擇「通舖」,也就是六人以上的房間,這樣的條件大多是年輕人的天堂,雖只有簡單的一張床,卻設備齊全,物美價廉,缺點在於大夥就寢時間不同,難免會被吵;
走很久,很遠則是因為歐洲的「車錢」貴的驚人,有鑒於捨不得把錢砸在上面,只能乘坐「11」號公路。
所以我的旅伴必須具備不少「特質」:
耐操,不能太會「哀」;
具彈性,因為計畫趕不上變化;
開朗樂觀,可和陌生人打成一片;
勇於嘗試,這樣才有樂趣;
行李簡便,隨時準備打包走人...
千雯,是我大學和研究所時期共同打拼德文的戰友,三個月前拿著獎學金也來到德國,準備和我抱頭痛哭。
事實上撐過三年德文老師的「苦毒」,我們都屬於耐操型。念頭一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電子郵件一發,
兩人六天五夜的「隨性」自由行,就這麼定案!
有什麼好玩,好笑的事情,請待我慢慢道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