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妹11/19傳給我她所閱讀的書籍封面和部分內容 探討人際關係的問題吧 只傳來一頁 就開啟熱烈討論(Sherry比較熱烈啦) 可能是因為這次我本不打算帶老媽參加於中國醫藥學院樂齡大學的交流活動 最後因了解自己事後會愧疚 還是帶她去了 對談是隨意寫 拉拉雜雜的 本想刪除 最近連續看了3本周志建鼓勵人說故事進行敘事療癒 從沒看書前的懷疑到受其書中故事的感動 想到我們的對談內容也有不少故事 儘管牽涉到私人領域 或許可以當敘事 以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因此決定保留下來
如周志建說的 要攤開自己母親的故事真的很難 我老媽日常生活節儉到不行 什麼東西都有用處 都不能丟 常為了丟掉我們認為是垃圾 她視為珍寶的東西多次爭執 參加活動 只要有供應免費餐點 她決不能漏掉 最近我會懷疑她是真的樂於交流活動 還是為了便當 若是為了便當 我實在沒興趣為此帶她參加 不過 當我學周志建以母親的成長背景來看自己的媽媽時 真的會有不同的解讀 媽媽生長在子女眾多且重男輕女的家庭 通常男生有的 女生都沒份(包括家產) 現在終於有自主權為自己爭取了 怎能輕言放棄 於是造就了這種個性吧
這裡有提到為何我一開始對說故事療癒感到不以為然的原由 回台後經常與老妹回憶從前 發現她很多過去的傷害到現在還過不去 怎麼可能同樣家庭長大的我會沒啥傷 於是開始挖掘過往 可是越挖越有新仇舊恨交織糾結 感覺更受傷而已 讓我懷疑探討舊傷源頭的效用 曾寫一封長信給老妹談論此問題 我想 說不定老妹正是因為無法停止探究過往傷痕 才會無法真正療傷 最後從她自己借我的書裡論及心理學家喜歡引導歸咎舊往的後果 更證實我的想法 巧的是 接連看的書也有類似觀點
這裡有引進老友珍對我寫關於三舅對我傷害的回應 我希望老妹了解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難免都會受到傷害 為何來自父母/家人的傷害會最過不去呢 家人不是我們最了解 更該諒解的人嗎 為了老妹還是認為我不願真正面對自己的傷 Sherry就停不住理論起來 周志建的書說動了我 讓我相信情傷要靠疏通 而誠實 多方位的敘述是良好的疏通方式 到此老妹已疲憊不堪 逃遁洗澡去了 隔天11/22才轉移話題
隔沒幾天 11/26老妹又傳網站連結和商業週刊的內容來 只說這讓她很有感 Sherry就又長篇闊論起來 到最後 老妹似乎有點認同了 我不知自己會不會當局者迷 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不過我看了很多遍 看不出有強詞奪理的跡象 應該還算客觀吧
很抱歉 搞不定手機 只好用相機翻拍 再轉傳電腦 效果不是很好 若看不清 可點圖片或按Ctrl鍵+滑鼠轉輪放大 這些只是提供個人對親人關係的不同觀點 不是要引發論戰 期望能有疏導的作用而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