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天下午要seminar的,濱口先生說今天的seminar改成聽化學教室的雜誌會,包括助手每個人都要去聽。雜誌會是英文叫"colloquim"的研究討論會,不定時舉行,從我來至今一年半辦過6次,一半是外國研究者的演講、一半是連系上教授都要稱他們為大前輩,而對我們來說是師祖級的老爺爺們的演講。像今天雜誌會的講者是1969~1987年(濱口先生說他1969年還只是大學生呢…)在系上物理化學第三講座當教授的朽津耕三先生。老爺爺是東大的名譽教授,慕名而來的人和徒子徒孫齊聚一堂,整個化學系會議廳都是滿滿的人。
朽津先生講的是物理化學研究的進展和方法。從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看物化的發展貢獻、重要性和現在焦點是在哪裡。對於我來說,曉得自己的扮演什麼角色,而不是一味埋頭做實驗是很重要的。我常常在興高采烈介紹我的研究給不同領域的人聽了以後要受到「那妳做這個有什麼用途?」的質疑。說的也是,我的研究是要用化學方法觀察一個細胞分裂的現象,進而解釋這個現象…光是看到這個有趣的現象已經是很有價值的事…如果我的解釋對一直是用生化手法研究細胞分裂的人有幫助那就太棒了…當然那距離解釋癌症(可以說是一種不正常的細胞分裂)啦、研發新藥等等人類急需的幫助是很遠的。我和工學部、藥學部學生討論過這個問題,說不清楚誰比較重要、比較有發展。濱口先生說「這就是我們理學部和人家的不同,我們要做的是最基礎最根本的東西」。我想是的,這樣的研究者要耐的住寂寞,就必需要能從研究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自得其樂。
朽津先生還對大學院生以及想進大學院的學部生說了作為一個研究者應有的能力包括:
1. 獨創性 創造力
2. 洞察力 (問題的本質將來性)
3. 推理力 批判力
4. 構想力 構成力 (理解解析總合)
5. 實行力
6. 表現力 (口頭 文章)
7. 統率力 (組織力 指導力)
8. 持久力 忍耐力
其中表現力是很重要沒錯,但是也有一些科學家以不善表達自閉聞名呢…
統率力…也許等到我有能力帶學弟妹作實驗再說吧…我其他的能力都還不齊呢…
濱口先生…我想他每一樣都具備了,而且他還可以不急不徐一派優雅。我最佩服的就是他的「洞察力」。我想破了頭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可以一下子就直指問題的核心,比我還要瞭解我的實驗。他給我的一點小建議往往就幫我很大的忙,但他又不是拉著你走。
我想很多人唸研究所的理由和我一樣:大學畢業就唸研究所嘛…不然要做什麼?我從沒好好想過自己有沒有要做研究者的決心和條件,現在照朽津老爺爺的標準想想,自己少了好幾樣,很是完蛋……但是現在知道還不算太晚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