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前茅”的高校並非所有專業都領先
“教育部不支援搞大學排行榜並反對借此拉贊助。”近日見諸媒體的這一明確表示,為近來沸沸颺颺的“高校排名”給出了官方聲音。日前,在華東師範大學參加 “大學與全球化”交流研討的一批中國和英國教育界人士也提出,與其熱衷追逐所謂排名,莫如有效打造大學的國際化影響,這樣的“無形廣告”對提升高等教育品質更有意義。
排名機構五花八門
目前,本市高三應屆畢業生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志願填報。而各種“高校排名”仍然紛紛出籠,以不同手段跳入考生和家長的視線。
記者了解到,推出排名的機構五花八門,如“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等。從排名的分類來看,有的是綜合性實力排名,有的是學術論文影響力排名。更搞笑的是,還有以見諸媒體報道的數量多寡為依據的“知名度”排名。因此,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緊急發表聲明說:“大學排行榜是一些民間機構的民間行為,教育部從未組織過大學排行榜的活動,也不支援搞大學排行榜,不贊成對高校進行簡單的綜合排名。”
囿于排名目光太短
在華東師大作交流訪問的英國艾克塞特大學校長史密斯,日前在所作的“高等教育在防止經濟衰退中所承擔的角色”演講中,也回應了有關“高校排名”這個並非中國獨有的世界教育怪狀。他說,大學應當跳出對排名的迷信與無限追求,更應放遠目光,以一種國際化的視野來提升自己的實力與知名度,“大學的興奮點不應當只囿于眼前的排名高低,它說明不了大學的辦學水準。高校所應堅持做的,是要不斷關注所開展的研究工作是否具有國際合作的背景。”史密斯校長舉例說,最近十多年來,世界許多高校的國際合作呈現出了跨多個國家和多種學科的態勢,國際合作項目增長驚人,法國增長了30%,英國增長了50%,而中國則翻了一倍。這才是大學的驕傲。
志願選定四大門道
華東師大黨委書記張濟順教授說,現在的一些排名還僅僅是限于大學校門內的“比較”,沒有將大學校區與社區,特別是與科技產業園區聯動起來考察。這樣的評判忽視了高校對社會的智力貢獻,體現不出高校的真正價值。
“所謂的高校排名,忽悠人的成分往往要大於實質性的意義。”針對高校人士的批評,那麼,正在選擇大學志願的考生和家長又該如何“識別”呢?對此,史密斯校長提出了一些選擇高校誌願的新“門道”:
一看 大學所開設的專業和課程是否為學生的未來就業考慮得足夠充分;
二看 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是單一狹窄型的還是交叉混合型的;
三看 這所大學的研究生數量是否在不斷增加;
四看 校園裏的師資與生源是否盡可能多地具有國際化傾向。
參考排行榜要冷靜
上海一家調查機構曾經做過一份對全國56個城市的線上調查,結果發現,有94%的中國家長會參照“中國大學排行榜”協助孩子填報高考志願,有85%的老師會建議學生在填報志願時參考排行榜,有49.60%的網民認為中國目前高校排名前三名的高校應該依次為北大、清華、復旦。有意思的是,與網民熱衷憑排行榜判斷大學“優劣”不同的是,絕大多數的高校校長對於這類排名的結果都表現出了十分的無奈。
那麼,考生和家長究竟該如何理性看待高校排行榜呢?某高校招生辦主任表示,大學排名可以作為考生填報志願的參考資料,但不應過分迷信。“由社會機構推出的各種大學排行榜公信度不高,而目前又沒有官方制訂的排行榜。因此,考生在選擇學校時應該首先想到的是,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光看排名或許能夠對學校的辦學層次有大致了解,但名次相近的大學之間的排序不一定客觀。建議考生和家長可以這麼看:比如1-10名,應該比30-40名好,以此類推,圈定一個選擇的範圍。這樣相對來說,就比較合理。”
中國教育線上網約請的招考專家特意提醒廣大考生,即使是大學排行榜中名列前10位的高校,它的所有學科專業也不可能都處於全國高校的前列,而排名相對靠後的高校,同樣也有在全國或某一地域內排名靠前的專業。“不論學校的排名在前還是在後,都有它的特色專業或者方向,只是數量上不同而已。況且每一位考生在理想、興趣、愛好等方面並非完全相同,存在著個體差異,這就要求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與本人的理想、興趣、愛好相近的高校及專業。”2009年05月18日 新民晚報
■想前往大陸發展嗎?想增加職場競爭優勢嗎?永誠專辦大陸國際證照保證班、國際中醫碩博班、兩岸心理諮詢師師資進修班、兩岸高階經理人MBA進修班,協助您取得全中國通用、國際認可的大陸證照,提升學經歷背景,累積兩岸人脈,為您媒合大陸工作、個人品牌包裝!請按此了解更多資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