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區分成幾個不同的「自我」來討論。
自我區分為三種我;「認知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和「真正的自我」。
從那斜角度來看,
有的人可能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認知的自我),
有的人他日復一日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卻夢想著有一日能夠環遊世界,能成為有錢、有勢,矇矓著,(理想的自我),
在現實生活理,他只是因為埋頭苦幹、為人可靠、心地善良又有一技之長,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有用的人(真正的自我)
我們進些了解這三種(自我)的真正含意;人們對自我的認知,通常都是被扭曲的;而理想中的自我,則往往是跟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完全相反;真正的自我,才是應該被認知的自我。
不論我們是這三種自我中的哪一種,都會有一大串的形容詞去定義各個自我的特性。所謂「真正的自我」,可能就是「忠實、幽默、善於交際的和勤奮的」。「認知的自我」,可能是「精力充沛、完美主義者、熱愛音樂和愛慕虛榮」。其實這幾項特質分析是毫無意義的。
沒有一個人的特質是那麼純粹的,百分百的可靠,就算說得更漂亮,也不代表任何意義。其次,每個人對「扭曲的自我、假象的自我、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這三種的感受,是隨時隨地在改變的。最重要的,其他人對你的看法,也會影響你對自己的評價。
你可能自認自己是個逗趣的人,但你怎麼做都不能逗別人發笑,那麼除非你是極端自負的人,否則要一直對自己取悅別人的能力深信不疑,恐怕很難。
如果沒有人知道那些形容詞背後代表哪些真實的表現,那些形容詞就是空洞的。你的履歷表可能寫著你具有「領導特質」,但如果你沒辦法向面試官說明你曾經領導過哪些人,帶出哪些具體成效,那「領導特質」這四個字,就無法為你帶來加分的效果。
重要的是,在評斷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看的是他有什麼表現,而不是他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有哪些真正的自我價值,或說了哪些華麗的詞藻。當然有些人處心積慮地運用虛張的聲勢或便給的口才,把自己一步步向上推,但如果沒有創造實際的表現,這些空有其表和天花亂墜遲早會被識破的。
一個人有什麼能耐,可以做什麼事,決定了他「真正的自我」;只有當個人的「技能」能被其他人利用,才會提升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真正的自我」是你有什麼需求不重要,要緊的是別人是不是需要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