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2-07 10:00:00| 人氣27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1第六屆懷恩文學獎兩代寫作組決審紀要/真實而獨特的人生

【聯合報/王藝學/記錄整理】

時間:2011年11月5日下午三時

地點:台北市三連大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廖玉蕙、陳義芝、路寒袖、成英姝

懷恩文學獎「兩代寫作組」去年首度徵件,回響熱烈,今年特將獲獎名額由三名增至八名。第二回徵件,參賽作品數量與去年持平,都是121篇,由劉靜娟、張娟芬、王盛弘兩階段初複審,選出20篇作品晉入決審,決審委員將評選出前三名,以及優勝五名。

分述總體印象

名詩人、師大國文系副教授陳義芝擔任主席,四名決審委員分述總體印象。

名散文家、文學教授廖玉蕙指出,這批作品多著墨於家族故事,可以讀到家家各有一本難念的經;筆法上概皆素樸親切,少部分作品的文字略顯粗糙。評選時首重內容的感染性,看能否引發人性的共鳴。

名詩人路寒袖說,這些作品題材多元,有小家庭的細節,也有歷史、戰爭,大時代的場景,生命經歷多半坎坷,寫來真誠動人,文字堪稱流暢,但精緻度還需再琢磨。路寒袖表示,作為兩代寫作組參賽作品,執筆者可以是對話的角色,但不宜過分凸顯,導致喧賓奪主。

首次擔任懷恩文學獎評審委員的名小說家成英姝略微激動表示,這些作品「非常棒,重複看了好幾遍,很難抉擇」。父親成湯曾口述畢生經歷,由女兒成英姝執筆完成《我曾是流亡學生》(聯合文學)一書,這一年父親因病衰弱許多,病中希望女兒再為他寫作第二本書,以留下他「真實而獨特」的經歷;成英姝表示,看過這些作品後,很想對父親說:「你沒有很特別。」因為這些作品裡的人生經歷都太獨特了,用兩千字以內的篇幅講述一個人一生中最波折的三十年、四十年光陰,「太可貴了」。

陳義芝讚揚「兩代寫作」的價值,可讓沒有書寫能力的長輩的動人故事藉此獲得流傳。陳義芝看重作品中的兩代交融交織,聆聽、探求、挖掘,彌補時間與生命的斷層,呈現生命的美好;表現上,也需技巧,但可形之於無形,清晰、流暢為尚;邏輯上有可疑之處的,則持保留態度。

第一次投票

每位決審委員不分名次各圈選8篇,結果依編號序羅列如次:

〈三代針線情〉(廖、成)

〈母親不怕鬼〉(廖)

〈醉雞〉(廖、陳、路)

〈與外祖母的臨終對話〉(廖、陳、路、成)

〈小腳阿嬤〉(廖、陳、路、成)

〈收驚〉(廖、陳、路)

〈軍國少女〉(陳、路、成)

〈遠遠的風中〉(路、成)

〈夏荷〉(成)

〈老天的拼圖〉(廖、陳、路)

〈捅箍〉(成)

〈羊和木瓜〉(陳、成)

〈看病〉(廖、陳、路)

〈言午許〉、〈大正十五年〉、〈我的爸爸是老大〉、〈一兩黃金一頓飯〉、〈我的阿嬤是巫醫?〉、〈那段用青春換來的滄桑〉、〈愛,無怨尤〉未得票,逕行淘汰。

1票作品中,廖玉蕙放棄〈母親不怕鬼〉、成英姝放棄〈捅箍〉;成英姝指出,〈夏荷〉寫經濟起飛時期的工業汙染,這個問題在當今越演越烈,題材具有現代性,也記錄了兩代人對同一性質事件的不同看待態度。成英姝為〈夏荷〉拉票,惜未能如願。

獲2票(含)以上作品總計10篇,逐篇進行討論。

逐篇討論

〈三代針線情〉

廖玉蕙指出,本文寫台語片導演阿公因電視開播與布袋戲上映而壯年失業,轉而跑船,一個台鐵便當盒裝著的除了家族故事,還見證了台語片的日趨沒落,題材特殊;鐵盒裝著針線與修容組,由阿嬤傳給母親,日後不管作者去到哪裡,母親也都幫她準備一副針線與修容組,具有深刻的傳承意義。

成英姝也被以針線盒作為傳承的意象而打動,並認為作者讓每一個細節都精巧呈現了。

路寒袖同意〈三代針線情〉的題材與意象都動人,但文字挾沙石以俱下,應再鍛鍊。

陳義芝表示,文中不告而取便當盒的行為,不足取。

〈醉雞〉

廖玉蕙嘉許〈醉雞〉的情節有意思,富閱讀樂趣,但是全文只停留在述說前兩代的故事,未回到作者這一代,結尾稍嫌倉促。

路寒袖認為,〈醉雞〉的遣辭造句缺乏琢磨,但故事生動,引人共鳴,瑕不掩瑜。

陳義芝表示,本文文字平順自然,口語、溫馨,在「嚴格管控食物、嚴防黑市買賣」的政策下,為了順利將雞自桃園鄉下帶到台北作買賣,而想出餵雞參酒的米飯與番薯簽,令人印象深刻,表現了奮鬥求學向上的精神。

〈與外祖母的臨終對話〉

路寒袖說,本文一起筆就顯現了作者有豐富寫作經驗,人物形象刻畫鮮明。

廖玉蕙、成英姝、陳義芝一致表示,這是個小說一樣的故事,富傳奇性;在敘述視角及文法上則略顯混亂,廖玉蕙舉例:「外祖母告訴我,那是母親小的時候嘔吐,作為家鄉小鎮子唯一藥鋪的女掌櫃,一籌莫展的她想到了偏方……」讀來不夠清朗通暢。

〈小腳阿嬤〉

這是廖玉蕙心目中的第一名。小腳阿嬤的形象生動、鮮明,作客後把被單都洗乾淨了才離開、早早地就到候車室等車等等細節都描寫得相當傳神;以「不正常的小腳活出正常的人生」作結,精采。

路寒袖說,本文從生活細節上刻畫一位舊時代女性,表現了她對人與生活的敬謹態度,人物有血有肉,十分鮮活。

陳義芝也認為,〈小腳阿嬤〉寫出老一輩人醇厚的做人做事態度,漿洗被單、候車等細節描寫生動,如在眼前。

成英姝雖也同意阿嬤的形象具體,但是她的人生與小腳並沒有絕對關係,成英姝不能完全同意「不正常的小腳活出正常的人生」這樣的結論。

〈收驚〉

廖玉蕙誇獎,本文寫出了生猛的民俗力量,阿祖的形象亦魔亦幻亦現實,老人家對小孩的寵愛、疼惜,小孩子對老人家的恐懼,寫實、沒有曲意美化,故事完整。

路寒袖指出,本文對傳統台灣厝的空間格局的描寫,房間裡幽微光影所發散出的鬼魅感對小孩心理所產生的影響,是文學作品裡很少見到的。

成英姝說,阿祖這個角色有特殊性,描寫立體,有說服力。

陳義芝:筆墨精練,刻畫人物傳神 ,在古舊蒼黃的光影中,有很豐富耐人咀嚼的人間事理。

〈軍國少女〉

路寒袖認為,本文以日本人的眼光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戰,視角獨特;全文看似平鋪直敘,但自有濃濃文學性,尤其是日本文學的氣味。

成英姝說,初看〈軍國少女〉宛如流水帳,與媳婦關係疏離的婆婆有一日突然對媳婦說起自己年少時的遭遇,平淡、含蓄、內歛,但讀著讀著,逐漸感受到暗裡激流的力道。

陳義芝說,雖然也看到了令人惘然的人生際遇,但表達形式上稍感生硬。

廖玉蕙給了三點建議:一、全文啟首一段刪去可也黄二、只有婆婆說的一個故事,沒有兩代之間的交流黄三、婆婆在大時代裡的場景寫得太少了。

〈遠遠的風中〉

成英姝說,這篇文章寫得很誠實,她周遭有很多這樣的人,父母希望子女認同「較高」的社會階級,文中所呈現的情感的百味雜陳打動人,可惜父母在文章中只能算是背景。

路寒袖認為,作者描寫自己從農業家庭向上爬升至中產階級,脫貧的過程寫得十分細膩,有說服力,但全文多半都是自己的感受,父母的形象比較扁平。

陳義芝直指,本文是自我述懷,不是兩代書寫,語彙、文法都不是很理想。

廖玉蕙舉出幾個語法不理想的句子:「我是脫落於階級秩序的那種人」,「而在我因緣學校的交往過的歷任情人中,他們一皆出身於……」,「要皆公教家庭否則就是公司體系內的中堅家庭」等等。

〈老天的拼圖〉

陳義芝指出,本文讀後讓人心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感慨,天地生養,老天自有安排,在這個逃難故事裡,人人卻都能感念對方,讀來動人。

路寒袖說,作者隨著自己的成長,逐漸知曉母親的故事,剝洋蔥一般地把故事講到核心,技巧佳。

〈羊和木瓜〉

陳義芝嘉許本文娓娓道來,清新、低調,不喧嘩,不過分講白寓意,「羊」讓一家人可以因此活下去,「木瓜」則傳達了冥冥之中自有天理、天道,有觀察、有描寫,成績不俗。

成英姝說本文富魔幻的氛圍,像個寓言,而非真實事件。廖玉蕙附議。

路寒袖則覺得全文讀來稍嫌單薄。

〈看病〉

廖玉蕙表示,〈看病〉寫爸爸侍奉阿公,作者侍奉爸爸,緊扣「看病」這個主題,情感真摰、寫實,敘述有層次感。

路寒袖說,本文以看病聯繫兩代之間的情感,寫活了血肉人生,結構安排也見巧思,堪稱佳作。

成英姝也被〈看病〉打動,她說:人敵不過生老病死,本文逼視了生命的脆弱與情感的可貴。

陳義芝進一步指出,〈看病〉雖只寫了兩代,其實擴而充之,是世世代代之間的傳承,文中有細膩的觀察與體驗,結構平穩,措辭妥切。

第二次投票

經充分討論後,進行第二輪投票,每人10票,依第一、二……十名各給10、9……1分。結果如次,依編次序:

〈三代針線情〉22分(廖7、陳2、路3、成10)

〈醉雞〉21分(廖4、陳7、路5、成5)

〈與外祖母的臨終對話〉14分(廖3、陳4、路4、成3)

〈小腳阿嬤〉36分(廖10、陳8、路9、成9)

〈收驚〉28分(廖9、陳6、路6、成7)

〈軍國少女〉13分(廖1、陳3、路7、成2)

〈遠遠的風中〉9分(廖2、陳1、路2、成4)

〈老天的拼圖〉21分(廖5、陳5、路10、成1)

〈羊和木瓜〉22分(廖6、陳9、路1、成6)

〈看病〉34分(廖8、陳10、路8、成8)

結果出爐

〈小腳阿嬤〉榮獲首獎,〈看病〉、〈收驚〉分列二獎、三獎,〈三代針線情〉、〈醉雞〉、〈與外祖母的臨終對話〉、〈老天的拼圖〉、〈羊和木瓜〉五篇作品列名優勝。



全文網址: 2011第六屆懷恩文學獎兩代寫作組決審紀要/真實而獨特的人生 - 懷恩文學獎 - 文學獎大賞 - udn閱讀藝文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357445#ixzz1fcYXI9Kv
Power By udn.com

台長: 閱寫協會

淑華
知禮棒!!
看陳義芝老師與路寒袖老師的評語
足矣!
2011-12-07 14:04:2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