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年1月28日下午2點
主席:季季
評審委員:小野、季季、施淑、陳雨航、彭小妍
列席:蔡文甫、蔡澤玉、陳素芳、鍾欣純
紀錄:鍾欣純
前言
九十七年九歌出版社慶祝創社三十周年,舉辦「二百萬小說獎徵文」活動,希望透過高額獎金的鼓勵,吸引更多華文作家與寫手投入長篇小說創作。雖投稿者眾多,但因創下華人最高獎金紀錄,評審在必須「有更高的期待」下,首獎意外從缺,九歌出版社因而續辦徵文,總計收到來自世界各地華人作品156件(台灣106、海外13【含馬來西亞3】、大陸27、港澳10)參賽;初審之後,由小說家陳雪、駱以軍、鍾文音複審,選出13篇進入決選。五位決審委員小野、季季、施淑、陳雨航、彭小妍,公推由季季擔任主席。
季季:請各位評審委員先談評選標準與整體看法。
小野:我是用自己閱讀的經驗來看這些作品,讀得下去就一直讀,讀不下去的就先擺著看下一本。我在乎的是整個文字結構跟想說的東西協不協調,以能讀得下去的優先,大概以這樣的閱讀方式選出我的部分。
拿寫實來說,有些作品是很寫實的,以台灣為背景,有些作者試著模擬很多外國名字,是抽象,科幻或是奇幻小說,這樣的作品,我就把他擺在同一個等級的並比。但這類作品有些試圖寫回台灣的一些文化,反而很牽強。
蔡先生:是不是寫台灣的比較多?
小野:不完全沒有寫台灣。整體來講我覺得還不錯,200萬小說獎應該選得出來。
陳雨航:我也覺得應該要選出來。我一向認為比賽就是要有第一名。此外有一點我會很注意,如果是寫實的調性,時間的準確度不能離譜,有太多篇時間都不對,如果是寫實,就應該貼近事實。另外很特別的是,有一兩篇看起來感覺就是翻譯小說,這就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如果九歌這次的得獎小說,看起來像翻譯小說,會引起怎樣的反應?
施淑:可能因為我教書,比較會以文藝史或文學史的觀點來看,所以對於實驗性或是比較前衛的作品,比較有興趣。當然有一些很前衛的東西我未必能夠了解,但比較叛逆的、批判性的作品,會優先考慮。當然寫實主義還是文學一個很重要的標的。我的標準大概就是手法的藝術性,觀念上的突破性,另外就是現實主義。至於整體的印象,我第一篇看《女神的肖像畫》,好像是電腦裡組裝再拼貼,還有《狩獵家族》,也是這樣的感覺。還有就是奇幻的完全脫離台灣的現實,也許這是80年代後的精神狀態,虛擬,或是網路,跟現實生活完全都搭不上關係,有幾篇在小說藝術還是可以肯定,不過兩百萬的獎還是讓我卻步,最後還是要看各位是否要有個折衷,所有的文學獎都是這樣。
彭小妍:我基本上跟小野一樣,讀得下去的我就先把它讀完。我看我的標準就是好看的。我沒選的,像是《邊境之門》,想要討論事情,卻在玩弄文學技巧。我覺得這個已經過時了,所以我沒有選它。《詐騙家族》也在玩弄技巧,但我覺得它把台灣的現實融在一起。基本上我是從技巧,還有它想要表達的東西來看。光有技巧,讓你覺得不像小說。比如寫校園的,我就覺得太老套。我希望看到一些比較特殊的才情。我選的就是因為它竟然能夠達到我的希望,沒有選的,就是它不能引起我的注意。
季季:大家一定都有偏見跟偏愛。文學獎就是要綜合大家的偏見跟偏愛來集大成。我自己的標準第一個就是剛剛各位講的,讀得下去,包括故事吸引力、結構、文字、意象,是不是很清楚地把故事說清楚,另外我想各位一定贊成,我們是要選一部中文小說。至少如果有一天能夠被翻譯成外國文學,那我們可以知道它是一部發生在大中國地區的故事,這種地區性我還是滿重視的。
還有我非常重視小說的邏輯性的問題,年代的邏輯,人物的邏輯,裡面有很多部的人物,前後面名字不一樣了。還有就是對白轉換的錯誤,這種現象也很多,最嚴重的是有的小說從頭到尾敘述的文字就像對白,對白要讓我們看出小說人物的生活性與人性,如果敘述從頭到尾跟對白是完全一樣的,你讀起來就像是一潭死水一樣,沉悶乏味。
另一個更嚴重的是,作者因為是兩百萬獎金的小說所以要出重手,加了非常多的麻辣,題材無奇不有,但是作者的才華卻無法支撐他加進來的麻辣的情節,就會變成一部敗筆的作品。兩百萬的獎金也是考驗作者的真誠,有些作品就失去了寫作的初衷。寫作的初衷是要很真誠地面對每一個字去書寫,這個才是最重要的。我想今天會得到比較高票數的作品,都至少有這一點點可貴的地方。
第一次投票,每位評審以不計分方式,圈選3~4部。結果如下:
《笑江湖》(後改名為《摩鐵路之城》):小野、季季、施淑、陳雨航
《詐騙家族》:小野、施淑、彭小妍
《伊賽貝德‧32》:彭小妍、小野
《小城市》:季季、陳雨航
《邊境之門2》:施淑、陳雨航
《口袋人生》:季季、陳雨航
《巫山》:季季
《狩獵家族》:小野
《千手玫瑰》:彭小妍
《艾絲美拉達的鞋》:彭小妍
《彩虹的七次方根》、《回望黃昏》、《女神的肖像畫》
其中零票作品不予討論,評審針對得票作品依序發表看法。
一票作品討論
《巫山》
季季:小說分為上下兩部,我當時看上部的時候幾乎覺得它是我的第一名,但是到了第二部就發現怎麼會落差這麼大,第二部他已經進入英國的哈利波特,中了魔咒的感覺。那個部分變得非常瑣碎,而且一再重複,最後我給它的分數就不高。這個作者很有野心,文字功力在這裡面起碼是排名前三名的,他的寫實能力也很好,而且對山林景觀的描述,在其他小說裡幾乎是沒有看到過的。但是到了後面的部分寫到夢境、魔神仔的部分,我就覺得離現實太遙遠了。我只是說一下優缺點,但是我要放棄它。如果只是上半部真的是很完整。我是為了上半部而選它,希望給這個左者一些鼓勵。
《狩獵家族》
小野:就是剛剛講的問題,它本身不像寫台灣,我選它是因為這是很少見的以男性為主的作品,其他幾部都是講三代女人,但它的缺點也是滿清楚,我放棄。它的主題很有意思,就是不曉得發生在哪裡,我把它當一個奇幻小說在看,它雖然提到倫敦、曼谷,但它本身的所在是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季季:這部作品的野心很大,它是東西方文化的一個對照,還有男性跟女性,南方與北方,熱與冷的對照。但是這個小說從一開始就有一個邏輯上非常嚴重的錯誤,男主角二十三歲從大學畢業,因為不想回到沉悶的家,所以到倫敦流浪,突然在曼谷轉機後,不是計畫好地要去倫敦,卻去倫敦第二天就開始開計程車,一個流浪的人沒有英國國籍也沒有當地的駕駛執照,怎麼可能開計程車呢?這絶對是不合邏輯的。小說可以想像,但在講事實的時候還是要符合事實。主角在倫敦遇到那些奇奇怪怪家族的事,就是因為他開計程車,如果他基本的原點錯誤的話,後面那些事就不可能成立了。再來還有一些疑點,作者完全沒辦法說服我們,首先,他寫他二十二歲離開家去流浪到二十五歲回到家,二十二歲到二十五歲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一片空白。還有他講到他的祖母是從熱帶嫁到寒帶不能適應所發生的故事。他的祖母到底為什麼從熱帶嫁到寒帶並無說明,小說一定要把這個邏輯說清楚。另外他講到寒帶這麼冷的地方有扶桑花,那是熱帶的花。所有的小說我想基本的常識還是要對。還有剛才講到的,它的敘述文字太翻譯化,贅字跟贅詞非常多。
施淑:這次有幾篇作品比方說《邊境之門》、《小城市》、《伊賽貝德‧32》還有《女神的肖像畫》,第一個就是感覺像翻譯小說,資料像從電腦上抓下來拼成的。我感覺最強烈的是這一代,或者說是80後,動漫或是漫畫的想像方式是小叮噹的任意門,從一個空間跳到另一個空間,次元當中的次元,特別是像我這種LKK實在是很難理解。像《狩獵家族》,我想台灣也許因為漫畫的世代,他們的精神狀態,我覺得可以稱為台灣傳奇。因為接受的都是外來資訊,都是拼湊起來的。作為閱讀是很有趣,但是跟台灣的現實都很不搭調。
《千手玫瑰》
彭小妍:就好看性來講,開始的時候《千手玫瑰》,覺得有一些可以期待,可是看到後面,我會覺得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作者把一個諜報小說寫得比報導文學還像報導文學,這是他的大敗筆。所以我放棄。
《艾絲美拉達的鞋》
彭小妍:這部前面簡直是不倫不類,可是後來看進去,反倒是寫文革的荒謬。我覺得它有一個好處,讓你想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是到後來虎頭蛇尾。這個作者有才情,會吸引你的好奇。他想寫的是一個有關文革的傳奇,設計了很多場景,卻讓你覺得他在寫現代的傳奇。也就是他控制不了整體,所以很可惜,我也放棄。
兩票作品討論
彭小妍:《伊賽貝德‧32》那種流浪的題材,讓我想到《傷心咖啡店之歌》。它的問題比較小,語言我覺得掌握得比較好,但是有一點,喜歡用外文,但外文常常拼錯。作者想要製造一種流浪,包括女主角她父母親的關係、她到處遷徙。我覺得這個小說情緒的掌握還不錯,會讓你想要看下去,想要知道發生什麼事情。
基本上是三個女人的故事,最後女主角的母親失智,女主角本身好像也在重複母親的路。故事結構上是可以的。這種失根、流浪的想望,就題材來講,也是可以接受的。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好看的。結構上我覺得也說得過去;女主角去追求愛情,她最後的命運,就是失掉記憶、流浪到他鄉。
小野:我想這個小說它滿奇特,從以前到現在,時空拉得很長,包括加工出口區、女工的生活,它的時間非常清楚是發生在台灣,空間是跳的,從鄉下到國外,作者很想把異國的情調放在台灣這個環境中,可是它的異國情調又跟台灣整個歷史的殖民經驗有關。所以這個小說是把時間跟空間還有台灣本地非常本土的東西,例如挽面、換藥包這種很本土的東西,加上了異國情調,揉在一起是很奇特。在台灣歷史的時空裡,一個女人的命運,最終她媽媽瘋了,她自己也是失去記憶,想要違抗這個傳統之後的結果就是她不被整個很保守的社會認同。它揉進了非常多發生在台灣這個社會本土的元素。把異國情調擺在一個台灣鄉下成長的女人的身上。整體來講我覺得她把時空揉得還不錯,所以我選了這篇。
施淑:我開始讀的時候,覺得這篇的文字相當好,所以馬上就被吸引了。雖然發生在台灣,台灣加工區剛剛成立,剛剛經濟起飛的時候,到國外好像也變得不像以前那麼遙不可及,可是愈寫就愈覺得這個太容易了,生活情境的轉變太容易,比方敘述者的女朋友明月,到了台北以後就變成董事長的情婦,然後一下子又可以到法國到英國,感覺上好像生活跟生命都是很容易的事,跟這麼沉重的一個主題:漂泊、流浪,追求一個夢境天堂,很不搭調,變得像一個傳奇,這次的幾篇小說裡頭好像都有這樣的毛病,所以我沒有選它。
陳雨航:我認為這《伊賽貝德‧32》是一個失憶女子的人生浪漫長旅。但是敘述很多是和時代對不上的,作者敘述的是一個年輕女子的經驗,可能作者的年齡比較大,所以作者自己的記憶,並不是主角的記憶,所以兩個對不起來,譬如說主角十五歲離開家鄉搭公路局汽車去台北的時候應該是1983年,可是公路局在1980年就結束了。她爸爸船難,船的名字有阿拉巴馬、亞倫巴馬,這其實只是同一條船。還有去向歐盟求援的情節,那時根本還沒有歐盟。我覺得它的致命傷應該是剛才施老師說的部分,生活太容易了。
季季:我沒有選它不只是他英文錯很多,中文也錯很多,名字寫錯也是。當然還有剛剛其他委員所提到的缺點。它裡面有很多邏輯上的問題,比如說那個有錢人的老婆到美國多年,回台北來突然要去舊家看那幅畫,1977年就買了那間房子,但是她回來都去住旅館,到了1981年她突然要去看那幅畫,我覺得是作者要安排她去撞見丈夫的外遇對象。這是不合邏輯的,像這樣情節的安排過於牽強突兀,這部分它前後出現很多類似的,所以我沒有選它。
陳雨航:我覺得它有點野心,講記憶存在跟創作的書寫,帶點科幻的情節,帶點古龍武俠的文字,或者是類似劇本那樣的形式,但我覺得很多東西玩過頭。它的好處是幽默。最後面幾個意象,一下子轉過去,我覺得還滿有趣的,帶有一點點科幻的味道。我覺得比較大的缺點是巧合度太高。
季季:我選它,最主要是肯定這個作者。就題材來講,這個作者是有創意的,他也有能夠支撐這個創意的才華,但是也如陳雨航所說,他真的是玩過頭。我們看到最後才知道,原來他所敘述的這個故事發生了兩次,我們在看覺得怎麼前面說的跟後面說的不一樣,後來才知道它是把故事又重寫了一次,他這個出發點就是要來說明人的記憶是可能有錯亂的,他這第一次的記憶跟第二次的記憶是不一樣的。但是比如說它講到最後一次大學聯考,它一直停留在那個年代,可是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情,它還是停留在那個年代,我覺得那個可能不是很符合。這個小說,它其實在講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就是那位媽媽,她的孩子在學校遭到霸凌,因而受傷變成了一個植物人。雖然它裡邊敘述的還有作家、編輯等等的人物,但是支撐整個故事最緊繃的一部分是那個媽媽根據教科書去養鴿子,她到處陳情,但沒有人理她,她非常生氣,知道市長某月某日在101大樓的七十幾樓上面辦一個活動,所以她要去復仇,她訓練的鴿子可以直直地衝破101大樓,把大樓的玻璃都衝破,至少在現在的小說裡還沒有看過這樣的場景跟意象,滿震撼的。另外一個是在地下殺人的這件事,在捷運軌道裡發生的案件,這也是沒有人寫過。但是問題是,這樣的想像跟我們所知道台北市生活的實況有很大的落差,以現在來書寫重新建構,看似可以成立。可是101大樓被鴿子衝破這件事,當然只是想像,到底還是不太符合事實邏輯。我投它票主要是要肯定這個作者對於書寫的努力,它文字的靈敏,跟結構的鋪展是很成功的。
小野:我沒有投它的原因是,它的敘述方式很像一個電影的分場大綱那樣,一段一段都是影像,這篇特別明顯就是一塊的一塊的。就一個劇本它影像感很強,它跟其他篇比,有的花了很多的形容詞在形容一個情境,它幾乎沒有,幾乎都是動作,情節一直往下發展,讀起來有點吃力。怎麼像個電影劇本,來龍去脈非常快,我覺得是個滿年輕的人寫的,都是用影像思考每件事情,幾分鐘前幾分鐘後,之後又是影像,它介在好壞之間,我沒有選它。
施淑:他的企圖很大,小城市,就像電腦有的程式。我覺得它談時間、記憶、救贖問題。最後一章都在談論時間跟記憶的問題。前面的幾章除了像電影的分鏡一樣,他的思考方式,很像四格漫畫,任意門式的,所以這篇小說給我很強烈的感覺,就是台灣新一代的作者,也許80後也許90後,他們好像已經沒有辦法敘述跟描繪,都只有一個觀念或印象這樣拼貼起來。此外,這麼大企圖的一個作品,不管講城市的罪惡,或者人的記憶跟生命救贖,相當哲學性的問題,放在可以說很通俗或者很庸俗的主題,那個媽媽為她的兒子復仇,還有跟骨灰罈結婚啊、股票,當然是都很現實,感覺小說的主題觀念,跟他寫的情境搭不起來,一方面很庸俗,一方面又盡量要抽象。
彭小妍:我覺有點像新聞事件拿來拼湊的,它用了一些詞彙,看起來好像很深入的思考,但事實上它沒有一個心靈的東西在裡頭,所以會讓人有一種浮光掠影的感覺。基本上我是贊成施老師的看法,我沒有選它也是因為,我覺得有一點,類似九把刀的寫法。滿多人在模仿九把刀的密碼,我覺得這個影響實在太大了。
《邊境之門2》前半部好
施淑:它寫台北上班族的生活,裡頭一個要死不活的男子,寫得很傳神。另外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那部分,就像現在年輕小說家那樣,很傳奇,然後也很翻譯小說,
陳雨航:會寫邊境2,我覺得是因為最後一段,他後來在邊境之門等,然後一個女子出來了,她說你在寫一個什麼故事呢?他說我在寫一個漂流,有一種循環的味道,所以就有一個2。我覺得這個作品滿通俗,現代感很強,也可以看出他是受網路影響,但沒有嚴重到受不了。另外,這個小說寫出來不會太用力,讀起來還算是好讀。
小野:這篇我一直進不了狀況,讀不下去。
彭小妍:我的看法跟陳先生相反,我覺得這篇小說太矯揉造做了。它想寫一個純粹的愛情故事,由敘事者跟小女孩討論要怎麼寫這個愛情故事,這個太老套了,寫得也沒什麼技巧。這篇我覺得真的不行,想要玩弄老技巧。
季季:它的問題跟《巫山》一樣,前半部非常好,下半部不好,現實的部分很有人味,很有現代生活的味道,像小編輯的生活、單親媽媽、男女的愛欲等等,這些看起來都還滿自然。但是敗筆的地方在那個小編輯實在沒有才華,他寫的小說中的小說是完全的敗筆,那個漂流我完全看不出代表了什麼意義,非常地呆板完全沒有人味。
《口袋人生》企圖心大,書名好
陳雨航:《口袋人生》,我覺得這個作者企圖更大,是最有野心的一個。他要談的是那樣大的問題,而且局面拉得很開,個別都滿有意思,但整個湊起來,就沒有《笑江湖》那麼順。它討論生存的問題、道德跟性,提出的思考角度倒滿有意思。看起來你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他的人生就是這樣,思考就是這樣。我覺得他最大的企圖心他自己也說了,其實是提供另外一個思考角度,是這個小說最有意思的地方。對於我們原來的一些成見應該是有針砭的意圖。最有趣的部分是他說別人認為是很好的作品他自己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這個是《口袋人生》最好看的部分。文字是很西化,敘述還好,但是對話都出現西化的影子,時空上有點違和感。
施淑:我覺得這篇小說,就像裡頭重複出現的老鷹合唱團的Hotel California,這真的是台灣,他都在寫末日的情境,墮落、迷航、罪惡,小說裡頭如果選段的話,有些我覺得寫得很好,但是故事情節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想入非非,大量的性的描寫,有一點會覺得就是為了驚悚而驚悚,那樣去營造它。這篇作品裡頭有很多西方的作品,從巴爾札克到杜斯妥也夫斯基、紀德等等,很奇怪,那些作品幾乎已經是現代以前的經典,勉強就只能到現代。整個小說很後現代,可是他提到的通通是文學經典,覺得這個作者文學修養很好,也對於文學史很熟悉,寫末日台灣。中間的斷裂跟分歧,我覺得很難理解。可是在反映現在台灣文化人的精神狀態有部分還是很傳神的。
季季:第一,我覺得書名很好,因為它的書名跟它的結構是吻合的,一小節一小節真的很像一個口袋一個口袋,讓人生的樣態一個個呈現。另外,口袋的象徵意義其實都是私密的、微小的狀態,就像現代人的情緒或者是心靈,就是這種口袋狀態,如果不把它掏出來,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這部小說的企圖心非常大,它講到族群融合,甚至探討死刑,尤其他著墨最多,貫穿全篇的其實在探討死刑在台灣要不要實行的這個事情。它甚至也提到一個公審團,其實在台灣根本還沒有出現的,他已經把死刑跟公審團納入司法體系,這部分我覺得非常好,這當然也是作者的企圖心。剛才施老師提到關於性的描寫,性也是口袋裡很重要的部分。我覺得這個小說最重要的是,現代人的虛無。咖啡館的老闆、服務生,都在用各自的角度來看別人的人生也看自己的人生,那三個被指控為兇手的人,他們不斷用回憶來說我以前做過什麼,我覺得整個小說都在寫虛無的人性,所以他們偶而說一些謊話,這些謊話在虛無裡面是成立的,這是我的觀點。另外一個就是它的文字跟結構也都非常好。作者因為看了那麼多的經典,所以它的結構是很成功的,跟書名是可以吻合的,文字也非常地簡潔。但我覺得它說理說太多,這是這個小說最大的敗筆。
彭小妍:《口袋人生》也是很喜歡用一些洋文。我覺得他這個情緒是虛假的,雖然寫的是台灣沒錯,但是套了那麼多虛假的情緒在裡面──洋人的情緒,洋人的討論方式。就一部小說來講,這種拼湊,這種套招式,讓我覺得這不是好小說。
小野:有點像彭老師講的,它都是透過別人的感覺來寫自己的感覺,就像他是看電影,然後想像電影的一些畫面一些感覺,但不是很真實,作者或許講了非常多的道理跟書,可是文字之間不像有真實的情感。剛才雨航拿來跟《笑江湖》比,《笑江湖》裡面沒有一句是這種東西,他寫的東西一路都是那種調調,就是青少年的觀點;而《口袋人生》就是一個文化人知識份子的調調,不是很真實,因為它引用得太豐富了,那是別人的,不是他真實的感覺,所以我讀起來沒有感動,沒有選它。
三票作品討論
《詐騙家族》在虛假真實中,尋找真正的家
彭小妍:我覺得這些作品裡面,我比較能接受的是這部。作者以詐騙為比喻,跟台灣的政治情境結合起來。小說的主題呈現生活裡面充滿了詐騙,台灣這個社會充滿了詐騙,所以你不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第一頁就出現了鏡子的意象:詐騙現象可以反映整個台灣的現實社會。可惜最後草草結束。但起碼就整個小說而言,整體結構是成立的。整個社會詐騙當道,我們的生活也就是詐騙,真假夾纏,使我們看小說的時候虛實難辨,作者這方面處理得還不錯。
我覺得這篇可以打動我的地方,是描寫他找尋家的部分。因為他的原生家庭媽媽、爸爸是完全忽略他的,到了詐騙家族,反而覺得好像有個家,所以他追尋家庭,搞不清楚哪個才是他真正的家。另外就是他在詐騙家族裡面耳濡目染,對到底是不是有真情這件事情懷疑,因為這個緣故,他沒有辦法很坦率地去接納同性戀的愛情,他覺得好像是真的,又好像是假的,不知道怎麼辦。這點我覺得處理還不錯。
施淑:這篇前半部我覺得處理得還很好,到後半部小說的敘述者被詐騙家族遺棄以後,回到他原來的身分,上了大學,然後去網路詐騙,我的感覺又是一切都是很簡單。我倒是覺得主角小浩被綁架,然後成為詐騙家族的一員,就像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如果他可以從這方面發展的話,那就像小說裡講的,詐騙的過程就像一場華麗的舞會,很可能可以達到這樣的目的。因為詐騙本來就是虛無跟現實之間的替換,可以處理更加深刻,可是作者好像在這邊就停下來了。雖然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政治上的訛詐,然後經濟上的比方簽賭之類的,都反映了台灣詐騙的氣氛,可惜沒有很深入。但這篇小說還是很悲哀的,因為他同性戀的情節,然後到最後寫給他好友的信,可以看得出來很絕望很悲哀。
小野:我選這篇是因為,就用一個「騙」來講一個人生、台灣的現況,很簡單的結構,幾個人物,一個小小的騙人的家庭,然後往下發展,故事非常簡單,可是整個氛圍很寫實,你會覺得怎麼這麼好騙,可是台灣的社會其實真的很好騙,真真假假的感覺很像人生,也像台灣的現況,我覺得文字跟內容都很能凸顯現階段的台灣,他也不是直接說台灣,就以一個這樣的家庭來敘述,男主角一開始我也在想他是男的還女的,原來他是個同性戀,就是這曖昧曖昧的敘述滿吸引我的,所以我選它。
陳雨航:施老師剛剛說了,前面幾個部分,詐騙那個細節看起來都還可信,我覺得最要命的是後面,這個情節佔的篇幅又很長,這個也是結構失衡,很長,可是可信度又很低。我覺得裡面最好當然是和台灣的現實性結合,所以他現實感很強,這部分我很喜歡,這篇我第一次看到覺得有那麼一點冠軍樣,它的文字也不錯,雖然是寫實的調子,有時候還有點詩樣的語言,看到後面我覺得可信度低,又有點草率,有太多意念的獨白,那部分我沒有辦法接受。
季季:詐騙家族的前面部分處理得還不錯,把台灣虛虛假假、真真實實,兩岸關係等等通通都碰觸到,很接近台灣的城市生活,因為這發生在台北。但是後來他被詐騙家族遺棄以後,失掉了家族的支撐,自己一個人要詐騙,他是一個年輕人,只好到網路去詐騙。所以就發生了那些網路上的詐騙等等,但是真實感非常低,你會覺得那些是拼貼的東西。他為什麼會被綁架是因為他出生在一個畸形的家族,他母親是跟男人外遇生下了他,爸爸是有錢人所以他才會被綁架,先天有這樣的背景,自己又是小兒麻痺,從小沒有享受到家庭的愛與溫暖,被綁架後雖然是詐騙家族,但他們都很疼愛他,好像很溫馨和樂的家庭,那個部分其實滿感動人的。後來他被遺棄的部分,其實是有突顯詐騙的本質,小浩雖然感受到這個家庭的愛,最後他們還是騙了他。他被遺棄以後發生的事就完全沒有支持性,也不感動人,所以我沒有選它。
四票作品討論
《笑江湖》向《麥田捕手》致敬,也向金庸致敬,最大的缺點是書名
彭小妍:因為這種作品我讀得太多了,在文學獎裡面我讀了太多有關校園的這種題材。這篇不讓我覺得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主觀上講就是,他的寫作方式不能吸引我。比方他在汽車旅館裡面打工,我覺得只是反映人生百態,沒有什麼真實的思考或感情在裡面。這部作品我不覺得是個傑作,我沒有辦法選它,因為無法打動我。它的描述太瑣碎了,我覺得需要有一點讓心靈方面開展的地方,它沒有開展出來,完全是瑣碎的,所以我沒有辦法覺得它是好小說。
施淑:我的觀點跟彭老師不同,這篇是我的首選。就像彭老師講的,校園小說太多了。儘管這樣,它真的寫出了台灣80後90後那代的意識狀態,然後也寫出來台灣的芸芸眾生和小市民的生活,像他寫到伯母看的電視劇是「娘家」,敘述者的世界,音樂方面通通都是日本的,平井堅、森山直太郎,沒有Bob Dylan,也沒有披頭四,六七○年代反越戰那種革命、批判性通通都沒有,就像小說裡講的,反正就是一種懶懶的不爽,然後他要的是一種懶懶的平靜,很倦怠很懶的。我認為他把這代的,不能夠接受制式的學校教育那種規訓的小孩寫得很好,還有台灣社會生活,像汽車旅館、開店、選議員什麼的,五花八門的社會百態,寫得相當真實。儘管這種小說滿多的,但是這個作者有他個人的真的感覺,他說他要一種有感覺的生活,而他確實感覺了台灣教育的失敗、台灣市民、社會的庸俗。我對這篇小說很不能忍受的一點,就是這個標題真的是太庸俗了。因為有武俠小說然後又有黑道的味道,跟小說裡無處不在的憤怒很不搭調。
陳雨航:這個也是我的首選。如果說小說可以反映時代的話,有一種敘述歷史的功能的話,這可能是一種,至少這個小說有達到這一部分的功能。我覺得這是一個溫馨版的《麥田捕手》,它有個部分的情感滿動人的,雖然沒有著墨得多深,就是對他伯父的情感。還有,我們其實都替某一個財團或是某一家公司做事,後面都是同一個老闆,它也說出了台灣這樣的一個狀況。文字很老練,語言也很鮮活,我覺得年輕人寫不出來。另外裡面有一個有趣的,用味道來判斷女性是不是處女,是有點令人莞爾的奇想。
小野:我也很喜歡這部。這部有幾個特色,第一,很少人把環境擺在台中,包括教育,這個作者都很熟悉,可能就是台中人,台中其實是一個色情的都市,比較少文學寫台中這個環境,台中不是南部,也不是北部,我對台中不熟悉,可是我對台中的了解也是如此,如果把台中作為台灣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滿好的。色情氾濫、暴力氾濫,透過小孩子的眼光來看也充滿了無奈,主角的命運也是很坎坷,只能在汽車旅館打工。那汽車旅館對他來說是非常快樂的地方,不只看盡了人生百態,也看破所有成人世界的虛妄,這篇真的滿像是很經典的台灣版的《麥田捕手》。老師就是鳥蛋,同學就是龜蛋,用最低俗的字眼,可是你看到他的憤怒,他幾乎把所有台灣很無奈的年輕人活在的家庭環境寫出來,不知道該怎麼辦,無奈的活著的環境寫出來。其中寫最好的就是汽車旅館,尤其是他把汽車旅館變成一個學校,然後所有的虛假一直進行著,文字跟內容配得很好。一個小孩子,他看的世界,是非常不可理喻的,但他還是活在這個世界裡,我很感動,其中講到味道等等,他都是用很過分的口氣,我覺得對,因為他極度憤怒,憤怒到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說這個事情,過程中他那個憤怒一直存在。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這種青少年時代,尤其到了戰後嬰兒潮,年紀很大了還是很憤怒。因為能夠體會他,所以非常感動,這也是我的第一名。
季季:這也是我的第一名。這可以說是這個作者向《麥田捕手》作者致敬的作品,也有向金庸致敬之意,因為他特別把作品名字題為《笑江湖》,小說裡面提到很多《笑傲江湖》的人物,他甚至把很多人物比擬小說裡的人物。整部小說就是他對那些學校、學生、老師種種的不爽。他裡面最崇拜的人也不是校長、老師,而是校門口的警衛老校工,他甚至因為自己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所以在他心目中老校工就像是父親一樣。整篇敘述的節奏,調子非常的統一,這是最大的優點,這次比賽沒有一篇小說有做到這點。從一而終,該酸的地方酸,該幽默的地方幽默,該寫實的地方也寫實,像裡面有黑道,有色情,有選舉,把台灣的庶民生活跟學校教育都做一個對稱。雖然在其他文學獎裡面看過很多校園作品,但是沒有看過寫得這麼好的。而且,我們應該在同一個平台上來比較作品,而不應該拿去跟其他文學獎相比。我覺得在這個平台上來看的話,這部作品不管是文字,敘述,節奏,意象,寫實,都是非常統一且一致。每次文學獎最後都是這樣,以缺點來講,缺點最少的,當然就是優點最多,這部就是這樣,幾乎沒有什麼錯誤的地方,甚至錯別字也非常少,結構也沒有問題。
首獎及入圍者勝出
經討論後,第二次投票淘汰掉零票和一票的作品,剩下六部作品分別為《笑江湖》、《詐騙家族》、《口袋人生》、《小城市》、《邊境之門2》、《伊賽貝德‧32》。
接著,進入第三次投票,評審需為這這六部作品給分,最高6分,最低1分,依此類推選出首獎、評審獎、推薦獎及榮譽獎,結果如下︰
《笑 江 湖》26分(小野6、季季6、施淑6、陳雨航6、彭小妍2)
《詐騙家族》22分(小野5、季季4、施淑5、陳雨航2、彭小妍6)
《口袋人生》21分(小野4、季季5、施淑4、陳雨航5、彭小妍3)
《小 城 市》16分(小野3、季季3、施淑2、陳雨航4、彭小妍4)
依序計分,結果為首獎《笑江湖》,評審獎《詐騙家族》、推薦獎《口袋人生》、榮譽獎《小城市》。
是否讓《笑江湖》獨得200萬元,評審委員各有意見,經再度討論後舉手表決,同意《笑江湖》是整個競賽作品中缺點最少,也是4個評審委員心目中第一名,因此勝出,獨得200萬元,並建議修改書名。
◎ 《笑江湖》獲「200萬小說獎」首獎,作者接受評審委員建議,改名為《摩鐵路之城》,其餘入圍作品則建議修改後再出書。
季季註︰
《摩鐵路之城》作者張經宏
《詐騙家族》作者徐嘉澤
《口袋人生》作者周立書(筆名馬卡)
《小城市》作者陳栢青
四部作品皆已出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