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審委員:李瑞騰、陳義芝、張曉風、劉克襄(依姓名筆畫序) 時 間:2008年10月18日上午十時 地 點:聯合報第一大樓會議室 列 席:洪淑華、王盛弘 第三屆懷恩文學獎社會組總共收到稿件587篇,經方梓、蔡逸君、鍾文音、孫梓評、符立中、王盛弘交叉初、複審,選出31篇作品晉入決審;四位決審委員將自這批稿件中評選出首獎、二獎、三獎,以及優勝十二名。 李瑞騰被推舉為主席,決審委員分述總體印象。 張曉風表示,閱讀這批稿件可以發現這個社會到處充滿溫馨的人物與故事;評選時她會避開雖富文學性,但與徵文主題無法扣合的作品,也將審慎斟酌同質性太高的題材,以求得獎作品的多元性。 劉克襄在這些作品中讀出了傳統社會對弱勢者的多元關心,紛亂中有溫暖;他看重的是作品呈現出的社會意義。 陳義芝同時著眼於內涵、主題的深刻性,以及文字書寫的清通暢順;缺乏韻味,文字或故事不吸引人,傳播上短少魅力,不符合徵文主題,故事套式,敘事觀點紛亂的,都不受到他的青睞。 李瑞騰則掌握這個獎的特殊性,兼顧故事的感人與文字表達,因為感念、感恩的故事說得不好也難感動人;他不選矯情或不合情理的作品。 第一輪投標 每位決審委員不分名次各圈選10篇。 獲一票作品有13篇、獲二票作品有9篇、獲三票作品3篇,未得票的6篇作品淘汰。 一票作品討論 依編號順序討論獲得一票的作品。 〈掌〉(劉):劉克襄從文中捐獻時手與手的接觸讀到了另一層面的施予;李瑞騰覺得短短的篇幅中,講了太多概念。淘汰。 〈母親〉(張):張曉風認為寫得自然感人,但相似題材多,它並不特別出色。淘汰。 〈遠渡〉(李):李瑞騰讚許本文描寫曾是外勞的父親,以及生活周遭的外勞,焦點集中;陳義芝附議,說它文字表達明晰。保留。 〈眼裡的大海〉(李):李瑞騰放棄。 〈骨中書〉(張):張曉風嘉許撿骨場面描寫細膩;李瑞騰有同感;劉克襄則認為結尾下得太重,沒有說服力。淘汰。 〈九袋糖〉(李):李瑞騰認為,死前一刻前塵往事湧現,描寫有可取之處;但張曉風指出,文中所述與日據時代史實似有出入;劉克襄認為故事是虛構的;陳義芝補充,虛構,而且未完成文學的真。淘汰。 〈逝水滄茫〉(李):本文寫師生情誼,正是李瑞騰一生情感之所繫,讀來有共鳴,但文字不夠清暢;劉克襄覺得它稍嫌淺、平;張曉風、陳義芝建議保留。 〈送老王返鄉〉(張):李瑞騰指出,本文寫出長途跋涉的艱辛,但情感表現不夠深刻;張曉風放棄。 〈習愛〉(張):張曉風稱許它寫出很多家庭遭遇的人口老化問題;劉克襄認為人稱轉換稍嫌混亂。淘汰。 〈那孩子教我的……〉(陳):陳義芝說,寫不在幸福、正常家庭成長的小孩,令人心疼;張曉風也覺得讀來心酸。保留。 〈立志當個好房東〉(劉):劉克襄認為此文表現出現實社會存在的問題,有淺淺的感謝,呼應徵文主題;陳義芝推崇作者推己及人,有實踐力。保留。 〈養兒〉(李):李瑞騰稱讚本文兼顧自然、人文與親情,但原題反諷性強,建議改題〈龍眼樹〉;其他評審都為文中對社會現實的嘲諷持保留態度。淘汰。 〈香香〉(劉):劉克襄放棄。 經過充分討論後,〈遠渡〉、〈逝水滄茫〉、〈那孩子教我的……〉、〈立志當個好房東〉獲保留,晉入第二輪投票。 二票作品討論 〈阿好〉(李、陳):陳義芝指出,外勞題材雖然習見,但本文處理穩當,細節生動、有情味。 〈收支簿〉(張、陳):陳義芝說此文具相當寫作意識,但結尾比較單薄;張曉風附議,說它真實感佳,可惜虎頭蛇尾;劉克襄則覺得設計性太強;李瑞騰建議將父親的紀錄與兒子的詮釋以不同字體標示,讀來將比較清晰。 〈相識〉(張、劉):劉克襄覺得這是個好故事;張曉風讀出姐妹情深,但文字不夠好;陳義芝、李瑞騰也都覺得文字使用得不甚恰當。淘汰。 〈老ㄟ〉(劉、陳):劉克襄說文中老師的教法有創意,但整體鋪陳得稍微浪漫了點;這是陳義芝的前三名作品,自然、平實,事件令人印象深刻;李瑞騰認為寫法有點卡通化。 〈媽媽生病以後〉(張、劉):陳義芝提出,媽媽生病、子女照顧,是天經地義的事,這只是個普通的遭遇;劉克襄則認為,並非每個病患的家屬都有此凝聚力;張曉風附議,因父母生病而手足反目的例子很多,能如文中描述的齊心協力並不容易。 〈陽台的嬌客〉(劉、陳):陳義芝欣賞文中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互動,且題材有特殊性;劉克襄讚揚作者的真心、細膩。 〈寫信〉(張、陳):陳義芝認為本文構思特別,但前後兩封信件筆調不一致,設計性太強;劉克襄也對其設計性太強略有微詞;張曉風則認為整體性尚佳,建議保留。 〈經霜歲月〉(張、陳):陳義芝欣賞本文態度誠懇,情懷樸實,俚言俗語使用生動,感受到生命的希望;張曉風嘉許結尾寫得漂亮。 〈花田童年〉(李、劉):李瑞騰認為文筆好,但是懷舊非懷思,主旨上未盡符合;陳義芝也認為少了與他人的施與受;劉克襄則覺得有股淡淡的美好氛圍,讀來溫暖。 經充分討論後,除〈相識〉淘汰外,餘皆保留,晉入第二輪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