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如果就字面上的意思來看,只是說有德者一個修養的作為,
儒家的君子,有時是有德者,有時是在上位者,
其實兩者是相同的特質。
一個在上位者的,應該要具備能德化天下的魅力,才能德風草偃,
這種君王治理的國家,必定以禮樂去教化人民,
一個國家的人民特質,也就反映出了這個領導者的能力。
君子在他個人格的修養來說,是具備獨立自尊的,
他不會為了討好別人,而去降低自己的尊嚴,委曲求全的配合,
因為那樣是不問是非,是敗壞正義,是迂腐無知,沒有人格可言。
既然明白何者為非,他就會堅持這個正義為原則,
即使他並不喜歡這個人,但只要是合乎正義的事,他必定會去維護。
「不黨」即是不勾結任何團體。
君子之所以維持正義,是因為愛人,因為他內在對於人的愛,
所以他要維護這公平性,不因為任何利益或是逃避問題,
因為這一切出自於仁愛,當然也就不會造成紛爭與傷害。
國家若要長治久安,絕對是領導者的問題,
而領導者人格,會潛移默化的深植人民。
那麼,我們現在的領導者是怎樣的人格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