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0903605
藝術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廣義上包括繪畫治療、音樂治療、詩歌治療、遊戲治療、園藝治療、陶藝治療、舞蹈治療、演戲治療等。但嚴格來說,音樂治療、詩歌治療、遊戲治療、園藝治療、舞蹈治療、演戲治療──這些手法是屬於「創作性藝術治療」(Creative Arts Therapy)或「表現性治療」(Expressive Therapy),而運用繪畫、拼貼、彫塑、物品等美術手法的才叫「藝術治療」(Art Therapy),因其主要是依賴美術裡的繪畫和造形手法,所以為了明確與區別起見,日本學界多半使用「繪畫治療」一詞來代替美國一般所說的藝術治療。
這門學問的理論基礎主要是來自形跡學、腦神經學、精神分析、心理學、社會學、形色心理學、藝術學、創作論、哲學....等,屬於二次大戰後新興的而且仍在發展中的一門「跨科際」學問。目標在於培養「藝療師」(Art Therapist)人才,以輔助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了解病患乃至治療時的若干不足。但對於某些較輕微或慢性的精神心理困擾則可獨立作業,例如透過各種美術技巧的表現,藝療師和受測者產生互動、對話及解析等,以促進後者走向正常,抑或針對正常人,協助其自我了解深層心理狀況,乃至發現、挖掘、增強其潛在的創造力。
不過,繪畫治療其實尚可再細分出三大類:娛樂性繪畫治療、指導性繪畫治療、精神性繪畫治療。其中咸認為精神性繪畫治療最具治療意義。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它是以透過繪畫將病患無意識的部分意識化(利用回饋、外化、聯想等作用)為其目的,但其他精神分析方面也有人試圖運用現存分析、心象分析、催眠分析、行為主義等途徑。我國自從數名留美學者引進藝術治療理論以來,迄今為止,大體上似乎仍偏重在「娛樂性繪畫治療」,至於最具治療意義的「精神性繪畫治療」,或因其醫學意味較濃,困難度相對增加,則尚待加強。試看目前各大學多半將藝術治療劃歸美術科系,社會教育方面則多把藝術治療導入在兒童美術類別,即可證明刻下國人對此學門的認知程度或接受度。
關於精神性繪畫治療,一般認為在於針對個人主症狀屬情緒障礙的神經症以及神經症兒童,效果最為顯著。至於陳舊性精神分裂或精神遲滯(深入生理層面,已固定化,屬於精神科醫師的領域),則殊難收到真正治療的效果。目前較常用的治療對象有:逃避上學、團體不適應症、飲食障礙症、家庭暴力、自閉症、躁鬱症……等等。
繪畫手法的分析依據
治療依據,主要是運用美術中的輕度運動、外化、轉移、發洩、娛樂、聯想、象徵、回饋、昇華、開發等功能。引導繪畫主題主要有:A.樹木、B.人物、C.房屋、D.風景等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至於觀察者(即藝療師)用來進行做具體分析的依據,除了各類主題的綜合分析、個別主題的內容分析外,技巧形式上則有下述各層面:順序、筆勢、陰影、擦拭、對稱性、透視、透明性、方向、細膩度、省略與扭曲、動態、地平線、大小、位置、斷裂、筆力與線條及其他。
藝術門診
至於藝術門診的全套理論與實務。係陳才崑和葉竹盛所合作創建,簡單的說,主要是站在藝術治療的基礎上再向上闡發。偏重在「治療」藝術工作者所遭遇的創作瓶頸,透過面對面的觀察分析導引等工夫,釐清個人特質,整建中心思想,協助其突破困境,再創新境、高潮,或形塑自我風格。
參考資料
http://home.kimo.com.tw/taiyounivers/art-therapy.htm
http://arts.imagenet.com.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