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繼上次的「疲憊」一文之後,小娘決定痛定思痛,原本不確定因素都有了明確的方向。大頭哥因為其父同意暫由母親代為照顧,故即將轉學到天母,由一代暴君-小娘,接任安置服務!
當然,安置的意義,不可能只有食衣住行這麼簡單了。
要從起居生活習慣、品格教育以及手足倫理教起,每天都是一場戰爭,充滿許多的調整與輔導。
小娘總覺得,一個和二個應該沒差多少,結果試帶了兩個月才發現,差多了,兩個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帶,經濟變得更沉重了,現在小娘為了錢顯得斤斤計較了呢。
前個晚,為了省錢,自己買了一把打薄剪刀,要幫孩子們剪髮,結果,大頭哥被我剪得像是狗啃的!於是又自掏腰包去曼x,啃,一次竟然要NT450,簡直是坑人嘛!一路上嘴巴一直嘀咕著,一邊念一邊又替大頭哥設想,怕孩子感到愧疚,於是,很認真(硬裝)的拉著孩子們說:「你們看喔,哥哥剪的很漂亮喔,又花了很多錢,表示他一定是個很專業的人喔,而且吧還是設計師呢,我們一定要像他一樣很專心的學喔,才會有一天可以像他一樣工作賺很多錢......」,=”=唉,真不知道有沒有ㄠ過去.........
當然啦,除了經濟的負擔之外,時間和情緒問題的調適......
照顧小孩子,吃和用的是最簡單,但是人格培養與教育才是困難的地方。
大頭妹上次因為蜂窩性組織炎住院,起因是蛀牙。大頭妹經過看牙醫的痛苦,於是根本不願意看牙齒,導致有許多顆蛀牙都無法治療,為了治本,乾脆去找了一家兒童牙醫就診,很幸運的找到一位懂得孩子心理,也會輔導小朋友看牙齒,使大頭妹躺在診療椅上服服貼貼的。
為什麼呢?若我執意再去成人牙醫,大頭妹恐懼的心理一次會比一次加劇,而我的脾氣與耐性也會變差,看不到好處的地方,我為何還要繼續?不如,就改變治療的場所呢?找一個合適的醫院來幫助大頭妹,不是更好嗎?
通常我們都曉得,成人牙醫之冷酷,因此,每當聽到機器聲音,兩腳都發軟的時候,牙醫都會說「長這麼大還怕痛、這沒什麼啦、哭那麼大聲會被別人笑啦.....」,我對牙醫的同理心打零分!
牙醫生其實不大需要同理心嗎?我不這麼認為!
要安撫孩子恐懼的心理,同理心是很重要的技巧,教導孩子認識牙醫治療的用意更是重要,但不需要強調打麻醉針、抽神經、拔牙,這些字詞都會使人感到害怕,更何況是孩子?
這間兒童牙醫很棒的地方,也就是牙醫師不會對孩子發脾氣!是的,這為什麼重要,因她能夠有穩定的情緒,可以冷靜在孩子的口腔操刀,而孩子也會信任這樣的牙醫師,僅管他是十分討厭躺在那邊、被一堆醫療器具弄來弄去。
牙醫師更期望父母把孩子交給她們負責,不需要因為孩子看牙後賄賂,或是自己也害怕看牙醫而獎勵、哄騙孩子,只要以平穩的口氣告訴他們這是該做的事,就像是刷牙、看病、逛街一樣的固定。
其次,診療過程一定會不舒服,孩子們會抗拒,但為人父母會忍不住想要罵小孩,或是過度想要保護小孩,這都不對,我們應該要配合醫師的診療方式,若孩子無法躺診療椅,就要配合醫師退到一邊,讓孩子不能接觸父母,讓她以感覺來認知到不配合會得不到她想要的(也可以換成要束縛、要求母親到外面等)
當然,若孩子表現得好,會學習不哭控制自己哭的聲音,那麼,醫師就會鼓勵讚美孩子的表現,通常這樣良性的制約,孩子會明白順服一個安全的固定模式,相對的也可以運用在生活習慣糾正上。
ps.這醫師僅管孩子哭成什麼鬼樣子,依舊是溫柔輕鬆的聲音在告訴孩子「喔,還在哭喔,阿姨要請媽咪出去了」、「好棒喔,學習不哭了」、「ㄟ,怎麼哭哭了呢,那是緊緊的感覺,不是痛喔!」、「來來來,阿姨要用小蜜蜂嚕(磨牙),來阿姨要吹氣球(打麻醉)了喔,牙齒會緊緊的喔...」、「哇,我們要來戴美麗的小皇冠(牙套)了」......真是耐心十足啊!!
(圖上就是大頭妹裝了兩個小皇冠的樣子)
所以,我開始學習以這樣的方式再帶領大頭哥和大頭妹,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我開始適應要照顧兩個小孩,而她們也要開始適應家裡自己不是媽咪唯一的孩子,也要跟手足分享媽咪!
家事也是要分配執行,大頭哥負責洗碗、掃地、倒垃圾,大頭妹負責收玩具、幫自己刷牙及洗棗,而訓練之下,兩個人都會做得很好,大頭妹還學會了自己洗頭與溜直排輪!呼~~~簡直是,讓我大吃一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