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感應 Extrasensory Perception(2010)
著作:既晴
推薦序:喬齊安(Heero)
(書籍封面版權屬於皇冠出版社)
個人主觀推薦:本土作品請大力支持
作品簡介
有一種特殊的行業正在慢慢興盛,從事那行的人專門解決現代人內心的謎團。這些謎通常都是匪夷所思、完全不合邏輯常理的胡思亂想,並不能靠偵探或警察來調查,比如說想要弄清楚長期的惡夢裡究竟誰是真兇;找尋召喚惡魔來幫人發財求愛但卻似乎不存在的男子;查出和未婚夫眉來眼去的怪占卜師是不是女巫……
他們不是心理醫生,不會開藥、不會催眠或逼你講一堆不切實際的廢話。他們熟讀《異常心理學》、《超自然學》、《黑魔法》、《你也是白馬王子》、《看透女人心》這類書。他們通常是補習教育下的受害者,舉凡語文、書畫、樂器、棋羿、演講……各類技藝都有基礎,而且最好具備特殊靈異感應能力,才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具體準確地解決客戶的問題!
偵探也許是一個最科學也最不科學的職業,常規上說來,他們總是會按照假設→實驗→證明→再假設→再實驗→又得證的順序,來調查各種稀奇古怪的案件,是故科學也;但另一方面,他們也隨時必須接受更多令人難以置信的結論,偵探的思考要有其寬容度、更要有跳躍力,是故不夠科學邏輯的腦袋,也許能找出最接近真相的答案。既晴筆下的張鈞見,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物:能解決各種匪夷所思案件的怪奇偵探。
雖然本作在內容上是張鈞見的出道作,但他並非首次出現在讀者眼前,早在《別進地下道》《網路凶鄰》《超能殺人基因》《修羅火》等長篇作品中成名已久,而《感應》是以張鈞見大學畢業退伍後為時空背景,描述他初入偵探行業所調查的四起案件。這些案件都有個共同特徵,就是並非一般的刑事案件,而是牽扯到夢境、巫術、未來、腦部疾病...等,以特殊議題為主軸的案件,這也一直是張鈞見系列的主要特色所在。
在前四部長篇作品中除了案件本身之外,如何將張鈞見的形象塑造起來使之活靈活現,以及構築他身邊的人際關係,都是相當重要的寫作任務,經過四部長篇的鍛鍊後,終於讀者們可以透過《感應》來瞭解過去的張鈞見,因此《感應》的地位比較像是前傳的功能,透過四則短篇記述了他如何進入這行、如何適應偵探工作,還有調查過程中因經驗不足而碰壁走了不少冤枉路...等新鮮人之旅。而隨著時間的進展,張鈞見的功力漸增、藏不住的偵探天分也開始展露。
以下簡介這四個故事,不會爆重要劇情雷,但若擔心影響閱讀樂趣的建議略過不看:
〈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廖式偵探所不接刑案,而是解決各種怪奇謎團。張鈞見的面試考題是委託人陳圭仁要求解決夢中的兇殺案,他反覆在夢中目睹藍衣人被殺死,然後通過鏡子到一個房間,竟遇上宛如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警察豬男、雀女在做園藝、人馬是被天神放逐,還有個靜修的聖僧。大家聽了陳先生的話,說他是見到已消失的藍精靈,還推斷兇手是陳圭仁,要他接受剝皮折骨之刑。陳圭仁相信只要他能想出真正的兇手,就可不再做惡夢......
〈打動她的心〉Touch Her Heart
成功的股市分析師孟師翔,他委託的事件是找人。孟師翔曾經投資失敗想自殺,卻遇見一位葉先生,兩人相談甚歡,葉先生說他想嘗試用預言魔法占卜來買股票翻本,孟師翔聽了很心動,就和葉一起做儀式召喚魔法。沒想到真的在股市非常順利,此時孟師翔喜歡上一女子,這女子卻對他不屑一顧,孟師翔求葉再召喚愛情魔法,一切如孟師翔的心願,女子答應他的求婚。沒想到婚後孟師翔卻有外遇對象想離婚,妻子著了魔似的死不答應。因此孟師翔非要把葉先生找出來協助他解除魔法......
〈臉孔辨識失能症〉Prosopagnosia
張鈞見被警察約談,原來他被當作命案嫌犯!死者林雅琪是編曲家的妻子,死時臉被挖爛,喉中卡著張鈞見的名片!林雅琪的丈夫有機會與名導演合作一部新電影,而導演正是日前林雅琪委託張鈞見找尋的人。此案問題點非常多:林雅琪怎會在此合作案前就認識名導演?兇手又何以要讓林雅琪臉部無法辨識?林雅琪的丈夫曾受傷患了臉孔辨識失能症,難道與此兇案有什麼關聯嗎?
〈未來的被害者〉The Future Victim
這次的委託人徐桂綺聲稱有一個自稱是女巫的女子要詛咒她,第一次是家中浴室玻璃門碎掉,第二次是差點被關在電梯裡,第三次是煞車忽然失靈。徐桂綺之所以懷疑那位姓葉的女巫,是因為葉小姐對她男友有意思,而男友礙於葉小姐是同事不好拒絕,甚至帶徐桂綺去看葉占卜!究竟徐桂綺是真的遭受巫術所害,還是只是庸人自擾?
縱觀這四則作品,都並非常見的推理故事,其所牽扯的元素範圍極廣,不是出幾條人命、查查案、抓抓兇手就可了事。奇妙的是,看似複雜的設定,並不會造成一般讀者的閱讀障礙,相反的卻有一種吸引力,除了吸引基本教義派的推理迷外,更有抓住閱讀其他類型小說讀者的潛力,像是恐怖、魔幻、驚悚...等。即便如此,《感應》的骨子裡仍舊是一本推理小說,該有的偵察推理、意外結局一樣都不少,四個故事的謎底絕對都能讓讀者料想不到,這也是除了怪奇謎團外,本作另一點值得大力稱許之處。
詹宏志先生曾經如此稱讚過伊坂幸太郎:
「...如果現有的推理小說已經走到山窮水盡,
伊坂幸太郎一定是那位使日本推理小說命運柳暗花明的人物。」
這段話除了讚揚伊坂幸太郎作品的獨到之外,也點出了推理小說寫作難以突破的窠臼。而突破這個概念,既晴老師則用了張鈞見系列來身體力行,點出了未來的偵探必須處理人心的謎團,而不僅僅是一般檢警就能偵辦的刑事案件。這就是突破了由屍體組成的傳統推理小說,卻又不失其原始精神所在的努力方向。
看著一步步建構完成的張鈞見系列,我們可以預見本土推理嶄新的一頁,更期待既晴老師日後所端出的佳餚,能夠持續豐富並擴大推理小說這片美好的園地。
後記
首先當然要大力感謝皇冠給予我試讀的機會,這也是我第一次寫試讀文,過去曾經報名別的出版社的試讀都落選了,所以能接到獲選通知真是格外的興奮與感恩。
既晴對我來說是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他幾乎為島田莊司在皇冠出的每本作品都寫了專文導讀,他更是早期在網路上,促進推理小說閱讀不遺餘力的重要人物。在去年的島田莊司特展上,我甚至有幸與既晴老師及幾位在場的朋友,一起聊了他新書的題材構想;但陌生且慚愧的是,我至今尚未完整讀過他任何一部作品,前幾年曾翻過《超能殺人基因》,但因彼時覺得題材並不合我的閱讀喜好而未竟全功。希望藉著本次《感應》的試讀,開啟我進入既晴老師與怪奇偵探張鈞見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