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16 23:39:14| 人氣2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初論詩人--李賀詩中的鬼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

詩人總是喜歡創些新奇的文字及語句,而這也就成為文學中必然求變的趨勢。有嘔心瀝血的創作不同形式的文學作品當開路先鋒才有繼起的效法者,在文學的創作群體之中好像看似如此,這也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所關聯。唐代的朝政興衰影響了文風的發展也影響了文人的性格,可見歷史的變遷對文人創作態度的影響是直接的,如果忽略了文人當時所處的歷史背景,我想就忽略掉了許多文人在文字中所用的典故及對當時政風的諷刺的言外之意。
當寫作的題材往往就取材於現實生活環境之中,能讓我們心靈視野混亂的,會是什麼?我覺得是無可避免的戰爭、悲歡離合、以及朝政的腐敗,主題幾乎離不開的環境與人之間的衝擊。

比如韓愈,韓愈為了興衰救弊,倡導「文以載道」的古文運動,強調的「道」是在為文要有內容要有思想,而這思想要以儒家的「仁」為中心,也就是說要言之有物,一個作者寫一篇文章目的可能訴求某些認同或情感,這是一種寫作動機的開始。村上春樹在「聽風的歌」一書中提到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並不存在一樣。人是因為處在絕望中而憂奮發之為篇篇嘔心瀝血的著作,那麼相對的完美的文章是否只是一座外表看似華麗卻空無一物的城堡呢?

雖然一篇文章要經過潤飾和修改,但卻不是一味雕砌著華麗的辭藻而成就『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濫情文學(這裡韓愈所要改革的就是對六朝宮體駢文的糜爛)。也因為有韓愈提倡文以載道的文學意識,所以深深地影響到宋代的理學家「格物致知」的風氣,而才有今日唐宋八大家。

【詩中的鬼才----李賀】
提到韓愈,韓愈在詩文的作品成就很高,卻也因為用字奇特,善於創造新詞,後代文人就把韓愈跟孟郊等字詞新穎的詩人納入韓孟詩派。

李賀,字長吉,生於昌谷,唐宗室鄭王之後,曾官奉禮郎,但卻是一個多愁善感只活了27歲的詩人,因為避父諱晉肅而未得進士,從此憤恨不平,加上又體弱多病,所以作品的情調又多呈現感傷,但李賀詩句中詩境有豐富的想像力,作品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

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而後為詩,如他人牽合程課者,及暮歸,足成之,非大醉弔喪,日率如此(新唐書)

從此處可以看出李賀從小對大自然的觀察的敏銳以及創作的濃厚興趣,而且對大自然的觀察更富有想像力,促成李賀的作品多充滿浪漫主義的風格,就像很多時候一首美麗以及富有意象的詩是一再地被修改過的,但我不知道古人的作詩習慣為何,不放棄每各捕捉靈感的機會而能日積月累的不斷地創作,李賀的才氣當然也不在話下,只是詩人總是喜歡標新立異,屬於韓孟奇險派的李賀也要不顧一切地發揚奇險風格,於是有了異於正體之外的長吉體。

以下是李賀幾首詩歌中的賞析:

<秋來>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賀不得志,召鬼來賞詩,以血中碧遙寄來世伯樂」

李賀在「秋來」一詩中「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其中秋天墳上的鬼魂在冷冷的夜裡還不安定地唱著鮑照的詩,乍聽之下,我是渾身毛骨悚然。然而這一首詩是寫詩人在深秋的夜晚伴著哀淒的風吹著梧桐窸窣作響聲,且看著自己歷來的創作沒有人賞識,古人都說名留青史,而李賀自己對進士未得一事卻開始意志消沉。
忽然感到這世間多的是孤魂野鬼,懷想前代的古人是否也和我有如此心境,而那些鬼,正是那些能賞識我的人,但都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對照到了鮑照的那首鬼因為還羨妒人世以及心懷有恨,「恨寫千年土中碧」,更讓我感到李賀期望他的作品只能被來世的人欣賞了,就像一塊沒沒無聞的璞玉等待被人挖掘及細心呵護的一天。
<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金銅仙人辭漢歌裡的「憶君如清淚,衰蘭送客咸陽道」這兩句可讓人為之動容,而李賀用「唐諸王孫李長吉」為此來強調自己是唐室的後代,而一開頭寫得是魏明帝為求長生不老而將仙人 從長安搬移至洛陽,可是怪事卻發生了,相傳這仙人竟潸然淚下,豈不合常理?只是過往的劉郎如今也埋葬在地底下,而昔日的三十六宮也昨是今非。李賀巧妙地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金銅仙人給人性化了,我讀來時像是神話故事一般,而「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更是千古傳唱,講得更令人有一種問天天不應的唏噓之感。人是感性存在的動物,而上天如果有感情的話,是否就跟人一樣會衰老?只可惜李賀當時的心情是仕途失意,往前也望不見古人,往後更望不見來者,那麼金銅仙人的淚就是李賀心中的淚,曾經君王這麼看重我還賜官奉禮郎,當如今李賀就像金銅仙人般辭官正要搬遷往洛陽,古今對照,彷彿兩各影子交疊在一起為天涯淪落人,成為李賀心中最深沉的感慨。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讀「李憑箜篌引」中李賀對於李憑音樂的美妙能幻化成句句有幻想力的文字,可見李賀平時對大自然的觀察入微,也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尤其「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的這幾句帶有神話色彩的詩句讓人耳目一新地感受到李憑音樂中的美妙情境,但這麼美妙的音樂恐怕很少人知道吧,李賀藉著形容美妙的音樂之餘,在篇外更有一種知音難尋的慨歎。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
村寒白屋念嬌嬰,古台石磴懸腸草。

「老夫採玉歌」李賀用生動的筆觸描寫老翁冒著生命危險採玉的憂愁及驚恐,而最可憐的莫過於那些葬於溪水下採玉的亡魂,那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亡魂是否也如李賀?李賀因為避了父親的名諱而不能當進士也是一種身不由己啊! 當人面對自身命運如此時,能掌握的是什麼?只是老翁的悲哀是「村寒白屋念嬌妻,古臺石磴懸腸草。」在如此危急的山坡上,鄙陋的家確是足以安慰心靈的恐懼及憂傷。而最悲慘的是如果一不小心成了溪水下的亡魂,那麼妻小的生活該誰照顧,李賀用「杜鵑口血老夫淚」些採玉工人的痛苦寫的極其深刻,而這種外加在身上的苦難更讓人感到低下階層生命不值的悲哀。


【後記】
李賀的一生坎坷,說實在也稱不上一生,也只度過了人生的27個年頭,而竟已有如此高的文學成就,只不過唐詩三百首也沒把李賀的作品列入其中,有人說是因為他的詩風是叛逆的詩風,用逆向操作的手法接近死亡(裡面描述太多鬼魅,稱為死掉的人會比較好聽點),我想這種鬼裡鬼氣的詩一定是不受好評,沒有積極進取的色彩,而充滿灰色的息氣就像卡謬的異鄉人一書主角對死亡的毫無顧忌甚至碰觸死亡的界線。而李賀寫出這樣的詩我想是對本身存在的價值跟現實人生所作的最極端及最深沈的抗議吧!

那麼不留名唐詩三百首,也算有後人(李商隱跟杜牧)賞識李賀的詩了!

台長: 天人菊
人氣(2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