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這篇倒不是言情小說
只是生活紀實
不用太期待
並不是刻意
只是剛好今天有空
所以跟棋約了吃飯
許久不見
總覺得眼前有一片汪洋
聊著透不到心底的話
然後
在我們左邊的那桌預約席來了
於是坐在出入口的我
彷彿為了收取門票而存在
大概聽了不下數十次的”不好意思~借過一下~”
後來乾脆跟棋成L形坐著
但現在我覺得這樣是好的
因為不再是汪洋的感覺了
說到關於感情
才發現我們都在彼此震動的剎那見證著
像我跟她在東海遇到的單車男
還有我去台南找她時遇到的我的鳳凰木
原來都在現場感受到對方的”震動”
(好像是目擊證人喔!)
但後來說到她的病友
掉下的眼淚卻使我們恢復對話的感覺
打碎了許久不見的硬梆梆的外在寒喧
她說到在垃圾山生活的人
(我腦中想到的是”過於喧囂的孤獨”)
雖然在我們的眼光裡是病人
但在他的生活圈中
身邊的人知道他會對天空大罵
有時會很暴躁
但都巧妙的合諧的相處著
這樣如果我們讓他就醫
改變他的生活
真的是對的嗎?
(突然想到之前想過的小說:一個自認為沒瘋但周圍的人都說他瘋了的人,如何證明自己沒瘋)
有沒有可能我們拿來做標的或準則錯了呢?
或是那條底線根本就不存在!
談到她論文的觀點
有酗酒丈夫的婦女的不離開
多數有困擾的人
是在自己的困境中又選擇了更加深困境的路
而那樣處境的婦女的不離開
或許是在那樣困境下的”積極面對”
就像宗教一樣支撐沒有現實希望的人
我覺得這個觀點是有趣的
也許看起來是被迫接受
但也有可能是積極面對
像現在的老爸
”看一個人要看到最後”在他身上真的很神奇
如果當初離開了
我們真的過著比現在更好的生活嗎?
能想到現在還能吐槽老爸的冷笑話嗎?
不過老媽說
是她付出最大的代價
說的也是
選擇不離開的女人都有”總有一天他會變好”的期待嗎?
棋說她遇到的都是
是不是每個男人在30,40歲時期
面臨經濟及家庭焦慮時
都會有那樣失控的階段?
身邊幾個朋友的爸爸也是
還有以前聽過的”出走”也是
是還沒學會
還是還沒適應
還是不知道如何面對
或者都是
(我又開始不安了~對於婚姻的不信任)
想到”時時刻刻”裡的”自己的房間”
每個女人都需要一個去喘口氣的地方
只是去坐著發呆也好
為何
不是說婚姻是感情的依靠
家不是最安穩的地方
卻需要一個奇怪的地方讓自己在婚姻中支撐下去
(想到我的劇本中要用的畫面:一個傾斜而怪異的地方,與周圍格格不入,卻是女人在裡面能喘息的地方)(今年可能會演出,到時再跟大家宣傳)
還說到俐的朋友
A在同學婚宴上與同學B天雷勾動地火,然後懷孕嫁入B豪門
但B在別人婚宴上直勾勾盯著別人的新娘看
”幾個月就知道悲慘的一生”值得嗎?
還有”無名戰士”(沒有玫瑰的花店4中感人的說法)
受虐孩子在角落為自己的生存奮鬥著
還有去布袋的公車上
看到三角的鐵皮牆最高處的鎖
那個角落也許是別人最重要的家
還有能一個人面對寂寞的人
只是選擇與寂寞相處
或是無奈接受
態度的不同
今天的眼淚
為了好多事情而流
外面拜天公的鞭炮聲
趕走了情人節的寂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