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的喜悅
想像中的藝術是一種精神狀態的感覺,它是將腦力和體力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感覺運動,把這種感覺應用到書法藝術的線條上,與書寫線條時運氣的節奏感、運筆的頓挫感、喜怒哀樂的情緒感相配合,自然書寫出之線條之點、畫、波撇、屈曲會顯現一股想像不到的筆力,也可從呼吸的呼氣、吸氣加以緩慢的調整,必然能穩定手腕,用筆自然輕健,將全身的精神力量灌注於筆端上,筆下的每一點畫在穩而熟練字會集中精力,提筆剛健秀挺,按筆沉著凝重,由於書寫時「意念」充分而自然的表達,反映出情緒或心態,因此由衷的感覺到佛家的法喜--歡喜心,從內心抒發出很自然的喜悅,產生出一股無法形容自在的振奮力量(註一),在筆毛蘸著墨水與宣紙接觸時,仔細傾聽如「蠶食桑葉」的音響,感受運筆時美妙而舒暢的感覺。當然筆在手掌中運動時的節奏感帶動了血氣的流動,如會運用「逆流血液」則能衝破血管管壁脂肪的阻塞,達到血液暢通、身體健康的地步。因此必須在站著運筆時,將兩腳如肩膀寬的放開,左手手掌壓著宣紙,成三角定點以穩住身體的重心,想像中把精神力量灌注於筆管上、灌注於筆尖上(註一),配合筆壓頓挫的把體力牽引到筆尖上,寫出的線條會顯現出流動的方向,自然也會顯出一種力道的感覺。由於書寫時心緒都會平靜下來,心態也接近祥和,如此才能達到無形中的運動,自然能健康,養顏美容了。八年前有一個機會買了一本沒有書局出版的書,那是李澤厚著的「美的歷程」(A History Of Beauty),開始走入「美學」領域,之後觀看人都從美的一面來看,竟開始喜歡每一位跟我親近的人,根據我所學的氣功就有這麼一說,如登山要吸取天地靈氣,就必須將雙眼凝視從山谷中飛騰而出的山嵐,深深的吸一口氣(所以懷孕的婦女用心瞪著美麗的兒童圖片會生出可愛的嬰兒。)從美的角度來看,瞪著的感覺自然非常好,心中的反應也是一種愉快的感覺,當然要說這是與人正向互動的技巧也未嘗不可。書法寫作技巧必須加上對線條美的發展引動墨水流動滲透的感受,寫字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當然書寫時筆蘸墨水的濃淡,線條粗細游動的方向,筆壓輕重等形態技法的講究,能寫出「氣隨意轉、意隨筆動」充滿力道的線條,前所未有的顯現個人藝術修養的韻味之美,也因此在生理上懂得運氣的靜態運動,對身體養生有很大的助力,而在心理上對線條的美的體會也生出對心理舒暢感,那種美感也能使自然平靜中情感的長大常有想像不到的喜悅,佛家的歡喜心自然煥發出來,感染著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意緒,經常欣賞了線條美之後,漫步走過,一唱三嘆的訴說咀嚼線條之美,慢慢去觀照,徐徐去靜觀,自然產生審美意識,也會在無形中產生出藝術創作。於是不再有什麼生活的壓力,這就是了解成長和發展所生出的衝擊而產生的樂趣。
書法講究線條之美,則臨帖以吸取前人之美的工作是無法避免的,個人書寫出的作品,當然不要有前人的痕跡顯示在個人的筆跡中,所以經常臨摹必然會引起強烈的創作慾,凡人都善於學習,又勇於創作,至於如何應用線條顯現之美與學習書法的技能,就要進一步研討先人對書法所提出的理論,有關書法美學便已進入精神狀態,那必須用心思考的問題,「筆法」就是技術,「章法結構」便是精神,書法線條的走動、影響作品全篇的氣勢,怎樣於由字成行、由行成篇,首尾相呼應,前後不斷,起伏轉折,上下牽帶,使書寫出之字成一「生命體」,才是達成個人目標的方法。學習固然要有目標,可是剛開始學習時常常說不出一個目標來,如照著某些老師教導書法的方法學習,常會造成因描紅而以為寫得像就是目標,此種學生必須花費好大力氣的解說才能將觀念改過來,而個人在學習中也要想辦法去認知:「到底所為何來?想達到何種境界?」那就要培養個人的藝術涵養了,比如從唐朝四大家學習楷書,那只是在學習筆法,算是基本工夫,而後從宋人如蘇東坡所表達出來的空漠之感,感受東坡之「退隱心緒」已不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對社會的退避、對整個人生所遭遇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意義的懷疑、厭倦及企求解脫與捨棄,如你能從其所書的赤壁賦中感受出那種人生感傷、又強作慰藉以求超脫的話,那你就能明白書法所要表現的已是個人的感情了,這就是學書法與個人興趣的關係了。有時空閒下來會思考到人生所為何來?有時可能在半百年紀裡會跌向宗教中去,在佛學禪宗中可能勉強找到一些安慰和解脫(抱歉由於對回教、基督教或天主教不理解,所以不以為例),只是這種對整個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想求超脫根本就不可能,於是自我嘲弄一番罷了,如果以蘇東坡為例,前人在無可奈何中只有尋求以退避社會、厭棄人生理想的生活態度來過生活、更以反對矯揉造作和裝飾雕琢來提昇某種透徹了悟的哲理高度,因此蘇東坡從書法上表現出一種追求質樸無華、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於是這些年來個人書寫書法所持的理念,雖然不敢說是常常,而是偶而也掉進「平淡質樸」的形象意境中,自以為這就是人生的真諦、藝術的極峰了。有人說:「別太不斷的自我安慰了!也別太時時隨遇而安了!」但是我竟因書法寫作時時保持了「樂觀情緒」,這是誰也想不到的一種埋藏在心裡深處的「很想徹底解脫又無法做到的想出世的意念。」
由於對美學的親近,有時會對書法生出一種「以形寫神」的想法,於是追求著從筆劃的線條去表現出內心的精神氣質、內在的風度格調,當然外在的形狀或姿態就容易傾向古拙了。既有意做到這樣,就必須藉助眼睛的觀察、藉助此一靈魂之窗來探究線條的活動,把「氣韻生動」「以形寫神」顯現出來,在個性、本體去樹立一種表現為靜的具有無限可能性的人格理想,其中反而蘊藏著動的多樣的現實性。於是在寫作上常思考著要如何運作才能做到此種境界,尤其線條的粗細就能看出這種形神生動嗎?後來個人是著重以書寫時的筆觸來揮灑出氣韻生動的形神,其實仔細看來線條的抒情性質如果是愉快的,常常顯出流利而無頓挫,轉折時也不露圭角,換言之凡是不愉快的線條就時時頓挫,停頓得太過分便顯示出焦灼和憂鬱感,所以線條形式常表現出人的種種風神狀貌。書法寫作常能由本身用正確的態度看出是否能面對工作與學習的需求,因為線條已完全表現出愉快還是憂鬱的感情,何況運筆時的運氣、深呼吸已在從事靜態運動,對身體的健康有相當的益處,而於筆畫的結構上,也能有美學的要求下,自然生出精神上美的悸動,在對社會的貢獻是有正向而積極的效用。書法寫作最需要的是在沒有任何壓力狀況下書寫的,有時也應知道和體會這是一種「自由的工作」,終究寫毛筆字時毛筆是一種軟性的筆心,所以用力的重量完全要看書者本身的修養與把握住筆毛的彈性,清朝大書法家何紹基寫字時常弄得滿身大汗,全身之力集中於筆端,筆壓之用力輕重使用全身之力矣,想起來固然十分可笑,但那也是表示出一種對使用毛筆的心態,這也是正向的工作態度與行為了。書法是一種抒情達性的藝術手段,所以應確認書法是精神支柱,它也是無所拘束而皆中繩墨的修養方式,行草常能表現出「游走快速,連字連筆,一派飛動,迅疾駭人。」把悲歡情感痛快淋漓的傾注於筆墨渲染之間。書法既是藝術,在身體與精神的培養都有所幫助,書法講究氣韻、筆意、結構、章法,固然有一定的方法可以達到,其實它相當符合所謂休閒活動的要求,由於線條表現是採用骨法用筆,而再現對象則使用應物象形,至於賦予色彩有時應用隨類賦形,在空間構圖上是會經營位置的,最後講究模擬仿製的傳移模寫則居於最重要的位置。書法既把這種線條的藝術集中化、純粹化,那麼常成為名士的高妙意興和專業所在,當然書法在表現出來的那種飄逸飛揚、逸倫超群、神清氣朗的風度,只有在休閒活動中了。上了年紀個人對於價值觀念已漸漸地看開了,對人生也沒什麼好衝激的事了,這些年來開始對藝術養成濃厚的興趣;開始對書法有股莫名其妙的喜歡,有空聽聽音樂會;欣賞一下畫展,數個月月底遠去台北欣賞張大千畫展,看看畢卡索畫展,走過三峽祖師廟後當然去看看李梅樹的美術館,一直以為人生走到此一地步,除了追求美以外,還能有什麼呢?或許跟年紀有很大的關係吧!從十年前不務正業的投入「美學」的研究後,幾乎已不食人間煙火,不但喜歡每位學生,脾氣也跟著消失,從美的一面來看,不但凡事都很美好,而且幾乎沒有缺點的展現眼前,而且穩重下來,一點都不輕浮,而書法寫作時也能使人平穩下來,除了美其名是氣功外,書法軟性的毛筆在寫作上牽扯著意氣的流動,關係甚為濃厚。衡量一下自己的喜歡和性格,真的很奇怪對毛筆有相當的喜歡,固然剛開始時並沒有野心成為一個書法家,只是每當拿起毛筆寫字的時候是快樂的,而且發現線條之美在精神顯現出氣韻感。
注釋:
註一:讀者文摘二零零一年二月號第四十五頁有「腹式呼吸法訣竅」,CAROL KRUCOFF and MITCHELL KRUCOFF,M.D.指出:
腹式呼吸能幫助身體平靜下來,而消除因精神緊張而致的不良影響。以下是練習深呼吸的方法:
一、仰臥,放一本書在肚子上;讓腹部肌肉放鬆,深深地吸氣進腹內使肚皮鼓起並把書頂高。呼氣時書隨之下降。這樣呼吸,空氣就不僅進入胸腔上部,也能進入胸腔的下部,於是整個胸腔擴張。
二、坐直,右手放在腹部上,左手放在胸部上,深深地吸氣,使腹部上的右手隨呼吸而起伏,胸部上的左手則靜止不動。用鼻吸氣,呼氣時可用鼻或嘴,盡情享受腹式深呼吸的美妙感覺。
三、在面前放一隻時鐘,要有秒針的。慢慢吸氣五秒鐘使腹部脹起,然後慢慢呼氣五秒鐘。可隨時用腹式深呼吸法深呼吸,例如早上醒來時、晚上睡覺前、感到緊張的時候。
註二:姜淑惠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醫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細胞免疫學及預防醫學研究所中醫免疫功能研究。目前任職於彰化基督教醫院,擁有中、西醫執照資格,出版「你應該注意的身體警訊」一書,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於一九九九四月初版,第四頁說:「所謂的健康不僅代表身體(Body)層面,更應拓展至心理(Mind)及靈性(Spirits)更高境界。」第五頁:「然而重建健康的原動力在於自己,不能依靠任何人。它必須靠自行、自察、自覺、自己去達成、自己去實踐。也就是要透過自我的覺醒、反省與覺察,進一步思考如何治療,然後付諸實踐。」
莊醫師深信醫生的使命在於教育、指導及諮商;醫生至極的境界,就是做好預防醫學的工作。這股自在的振奮力量依姜醫師的解釋:「來自生活環境給予身心內外的無形壓力,壓力就是不自在。所謂自在就是自己做得了主,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自己能降服自己的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