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30 11:15:52| 人氣5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界博物館日的思考(二)∕游桂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博物館管理的良窳,牽涉到人(staff)、事(work)、地(place)、物(objects)。人︰即指博物館的組織架構,不管是依藏品內容,按學科分設部門;或依博物館功能的推展分設部門;或混合學科與功能分設部門,均應包含有文物研究人員(curator)、博物館教育人員(educator)、文物維護人員(conservator)、博物館專業設計人員(design-er),以及一般行政、庶務人員等形成工作團隊,陣容愈堅強其管理效用愈好。事︰即依組織架構所設之部門業務,應分工而合作,共赴事功。地︰即藏品保存、展示的場地,應符合文物材質要求其環境的安全性,例如、恒溫、恒濕、防蟲、防霉等物理性化學性的環境安全。物︰即是博物館的藏品的質與量,豐富的藏品,高品質的藏品是博物館展示最能吸引觀眾的因素。

 由教育部和文建會合作修正過的最新「博物館法」草案(據說已排進立法院討論議程)第四條,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各鄉、鎮、市、區公所所設立之博物館納入公(立)設博物館管理之,以提高其博物館之專業性,確保其組織法制地位。第十四條規定博物館應置專業人員,其資格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博物館行政、技術及其他人員之任用,依其設立機構、組織辦法之規定及各該設立性質、需求不同辦理。此一條文旨在推動博物館專業人員認證制度之建立,也就是人員的任用以專業為考量,非以具公務人員資格為唯一考量,避免外行領導內行,因為靈活的任用辦法才能延攬專業人才。

 基於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和性質,它早已不是那種「早上開門,晚上關門」「想看的人進來,不想看的人不勉強他進來」的靜態、無目的的純粹「陳列」。現代的博物館除了充實自己的館藏、努力研究藏品之外,還要設法把這些人類文化的「物質證據」與所有人分享,這就是所謂的「文化權」。但博物館學習是一種有別於學校教育的「自發性學習」,如何誘發這種自發性學習,即有賴博物館教育、推廣人員的努力,所以許多博物館設有「教育推廣組」。美國芝加哥費氏自然史博物館主席William Boyld說︰「博物館的學習環境不同於課堂內的學習,它是自導性的,觀眾不需具有任何學術背景。文物不是讓觀眾畢業,而是讓觀眾流連更久,學得更多,可一生常往。」這正符合「終身學習」的原則。美國博物館學家Bonnie Pitman將博物館觀眾分為︰想像的學習者、分析的學習者、常識的學習者、動態的學習者,一個好的展覽設計是儘可能滿足這四類學習模式。

 博物館的展示空間其實正是一個三度空間的藝術創作,因為其空間運用、展示手法、動線規劃、燈光安排、顏色選用、展品定位與觀眾的互動等等,是否能吸引觀眾、滿足觀眾均是考驗佈展人員的功力。我們看文物也不光只是看它的外表所呈現的形狀、顏色、材質、紋飾等,其實它還蘊含著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以及審美的等其他豐富的資訊,它是人類活動的一部分,這些也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

 在講求行銷的年代,博物館亦不可自外於這樣的潮流,所以如何利用文化資產,作為開發文化教育的觸媒以利於社會發展,自是博物館從業人員的責任。行銷策略可以所謂的「6P」因素來表示︰產品(product)、呈現(presentation)、價格(price)、地點(place)、促銷(promotion)、消費者(觀眾)(people),選擇最有效的執行方法,使博物館在有效的營運策略下,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其最大的功能。地方性博物館的典藏及展示內容,通常是與地方的歷史、文化、產業、人文、地理、人物、習俗和自然環境特色等特徵有關係的,應成為地區居民能認同的地方代表性,營造一個讓民眾方便利用、樂於利用的空間,建立地方文化資料庫中心,使民眾能透過網路利用館內的資料,舉辦各種為社區歡迎的教育活動如各種研習班、演講、導覽課程、示範表演、創意設計競賽等。此外,開發社區義工人力也是重要的一環。還要做好公共關係,建立與各界的合作關係,尤其與他館之間的合作、交流、聯盟來分享資源,傳遞外來資訊以造福觀眾,甚至提供觀光客知性的文化觀光之旅。總之,一個好的博物館是要具備內外雙修的條件,這就端看經營者的能力和熱忱了。

台長: 招潮人
人氣(5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