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17 09:53:22| 人氣1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時社論》告別低電價時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時社論》告別低電價時代!

2017/5/8 下午主筆室

 

核三廠歲修發生意外,今年夏天供電將更吃緊,政府勢必增加緊急發電能量,發電成本就會相應提高。新修正《電業法》明年1月就要生效,對電價也會產生影響,並衝擊民眾的日常生活及荷包負擔。

面對長期缺電及電價上漲趨勢,政府要做好政策規畫,以多元供電機制導引社會正確用電,民眾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改變隨興用電習慣,公民團體更要強力監督政府及台電相關政策的執行,避免特權壟斷或鯨吞蠶食公共資源的現象發生。

《電業法》修正主要在實現自由化,打破台電獨占地位,吸引民間力量投入電業經營。但自由化不是口號,更不是鬥垮台電;電業自由化的目的是「效率」,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帶動最高發電與用電效率。能源轉型是基於台灣利益,不是政治口號,不容為政治支票撐起保護傘。

不客氣地講,人民的薪水20年原地踏步,物價卻不停攀升,電價上漲將提高生產與服務成本,增加民眾荷包支出,勢必帶動新一波物價上漲,確實影響深遠。但用電戶應了解,電價上漲不必然等於增加家戶用電支出,關鍵在於「節電」與否,能否以減少用電量,維持用電費用不變。長期以來,政府與民眾從不曾認真面對、推動「節約用電」,這4個字始終只是口號。

低電價是節電無法推動的關鍵。台灣住宅電價每度2.8元,是亞洲鄰近國家最低,工業用電也維持低檔,造成人均用電量亞鄰最高的結果。蔡政府雖喊出「節能300億度」的響亮口號,但過去1年電力消費仍持續成長,尤其住宅用電大增超過5%,高雄市更超過6.5%,成為用電成長王。固然極端氣候夏季酷熱用電必然成長,假若台灣電價漲到日本17.2元,用電成長一定比現在低得多。

電業自由化後電價上漲幾乎是必然,經濟部長李世光再怎麼拍胸脯說電價不漲,都只能「參考」,行政手段只能短時間壓抑價格,建立長期、健康的電業環境,就沒有不調整價格的理由。

節電之外,消費者必須了解自己的用電習慣,進而在「電價套餐」裡選擇符合自己用電習慣、既節電又省錢的電力商品。電業自由化的必要投資是智慧電表及電網建置,消費者根據智慧電表的數據,分析自己的用電型態,例如用電主力在夜間,可以選購以離峰電力為主的商品,以獲得較優惠的價格;當用電戶有這樣的電力商品需求,必然刺激售電方推出相應的商品包裝。

電業自由化成功推動的前提,是民間資金的踴躍投入。站在消費者立場,歡迎投資,不歡迎投機。政府可以適度獎勵,給予優惠價格,但不可以過度保障投資方利益;過度偏向投資方利益,等於變相吸引投機客搶進。過去台電以國營事業壟斷電力市場,虧損轉嫁國庫;電業自由化後,理論上會以漲電價形式轉嫁消費者。

電業自由化後電價有合理化空間,但不表示可以過分保障業者利益。陳水扁時代曾開放發電業民營,不合理的收購價格造成若干流弊。蔡政府為推升再生能源成長,以「躉購價格」保障投資方利益,同意太陽光電以16.7元的價格購入,利潤太過誘人,吸引投機客瘋狂搶入。2008年政府再生能源目標是2025年達8%,蔡英文政府為了推非核家園,同樣的期間,竟然把目標增為20%,祭出更優惠的價格,企圖以重利吸引資金投入再生能源市場。

以不合理高價收購再生能源,必然導致亂象頻生,滋生弊端。原來只准無生產力的鹽灘地設置集電棚架,如今已失控,連高等則農地也租給業者「種電」。投機客高價租地,優惠的躉購價格賣電仍有厚利可圖;農民不下田就有豐厚的租地收入,何樂不為?政府應拆除優良農地上近百座大面積太陽光電棚架。犧牲糧食安全換取綠能「業績」,是不折不扣的殺雞取卵。

電業自由化讓台灣從全島單一電網轉為區域小電網是必要的,不再南電北送,可以避免因輸送造成的大量電力流失,也節省輸電網路建設的巨額投資,尤其避免天災損及網路,影響供電安全。小區域電網雖不能達到「自己用電自己發」的極致境界,但可達到高標準的供電效率及節電目標。

電業自由化不是修正《電業法》就能達到,用電戶必須先觀念革命,政府除了營造公允的自由化環境,提高競爭誘因,保留邊做邊修的空間,其餘則不介入,才可能完成電業革命。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70508006009-262101

台長: 太陽能安裝詢問 0980505868
人氣(1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