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th,August,2006> Calcutta, India
飛加爾各答之前,匆忙的從網路上印一些旅遊景點出來
不外乎是一些印度廟和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建築
直到翻了翻旅館給的觀光客手冊之後才知道
原來德蕾莎修女奉獻畢生愛與光芒之地,就是在加爾各答
聽了旅館櫃檯小姐的建議,這一天在我參訪各寺廟教堂之後
也走了一趟Mother House
就是德蕾莎修女設立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開始工作之處
Mother House位在市區的一個巷子裡
一下了車就見到簡單樸素的修女會(上圖)
司機說,往巷子裡走進去就會看到
我仰頭張望著建築,心中正想著走進去幾公尺才會到Mother House
一個衣著整潔的中年的印度女子一跛一跛的走向我
狀似要拉我進巷子,又手指著前方
哦,原來她是要帶路
仔細看了印度女子一眼,雙手雙腳不自然的彎曲,應該是先天造成的殘疾
其實讓她帶路我有點退卻,就怕她待會兒跟我要帶路費
不過兩三步就到了門口,印度女子也自動的隱身而退
走進了門,扶疏花木簇擁一尊聖母像高踞在角落
轉個彎就進了個小庭院,院前擺了不許照相攝影的告示
再往前,就是德蕾莎修女之墓,坐落在一間房內
房外的告示說,若要拍修女之墓做為私用可,但不得用於媒體或謀利
我便把相機收到一旁,房間裡頭安安靜靜的
恐怕連快門輕微的喀嚓聲都會驚擾了一切
入房前要脫鞋,我懷抱著莊嚴恭敬的心赤腳踏進了房間
裡頭有兩位修女在一旁看書
一個華人光頭尼姑盤坐在地上寫著筆記
三個白人遊客坐在墓前的板凳上,看似恍神發呆,又像是在領悟些什麼
大家都面向著德蕾莎修女的墓
啊,Mother Teresa就在裡頭長眠哪
白石子砌起來的墓,上頭有一座潔白的聖母像
一朵一朵的鮮花環繞著
墓上刻了一些文字,我不敢走近一點瞧
總覺得揹著這麼大一個背包又帶這麼大一台相機
在這連空氣都快凝結的氛圍粗魯的隨意走動是土包子的行為
只好跟大家一樣坐在板凳上冥思
但坐不到三分鐘,板凳都還沒熱,我就坐不住了
想起剛剛在路上看到消瘦如骨的貧民,拉著我衣角乞討的孩子
突然覺得沉重了起來
走出房間之際,門口的桌子上有本訪客簽名簿
我還在猶豫要不要簽名
一位修女走過來指著下一個空行說:「簽在這裡。」
簽完了,修女遞給我三張有關德蕾莎修女的小卡和一枚迷你聖母像
雖然不是基督徒或天主教徒,仍心懷感激的走向下一個房間
下一個房間,也就是隔壁房間,擺放了一些關於德蕾莎修女的展覽物
有她手跡的書信,生前穿的白衣草鞋和提袋,一些相片
我只是大致瀏覽了一下,可惜從沒有耐性去一一細讀任何展覽物
看了一下手錶,是該打道回府的時候了
走出了 Mother House,印度女又一跛一跛的出現了
這次她伸出手,擺明了希望我施捨她一點零錢
念在她剛剛帶路,我手伸進口袋正要掏出錢
突然想起在Mother House裡的佈告所寫的遊客須知最後一項:
「請勿鼓勵在Mother House周圍的乞討者。」
其實在這個地方,本來就不能施捨給路上的任何乞討者
我對她搖搖頭,把空空的手伸出口袋
橫下心,快步走向等候我的車子。
回來之後,我開始查閱關於德蕾莎修女的資料
這才真正知道
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獎主的大愛為多少需要幫助的人帶來了無限的溫暖
我想,那個跛腳的印度女子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懷吧
物質上的貧窮只要有錢就能滿足;
精神上的貧窮卻需要真正的愛才能填補其空洞
而這就是德蕾莎修女終其一生所努力在做的事呀。
在這風雨飄搖的苦難人間,烏雲之上始終有那炙熱太陽在為大地發光發熱......
若想對德蕾莎修女的事蹟有概略的了解
在網路上可以查到許多資料
較有深度的文章
可以參考李家同校長的讓高牆倒下吧--訪問德蕾莎修女的感想
(
http://www.csie.ncnu.edu.tw/~rctlee/article/a20.txt )
著實令人動容
光是我在街上見到的景象已經如此淒苦,更何況是沒看到的?
還有一篇文章也相當直得一讀
南方朔先生載刊於民國八十六年九月七日自由副刊之大作
天主座之前的小白花--德蕾莎修女
(
http://phoebemoon.imvolution.com/viewtopic.php?p=1018 )
另外在搜尋過程中發現,其實有一些台灣志工去過加爾各答的垂死之家服務
還有一個網站,是熱心的權先生架的非官方網站:
Mother House垂死之家 (
http://www.motherhouse.org/index.php )
去印度做志工,需犧牲奉獻的精神與超人的決心,才有力量去面對那些無助的眼神哪...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