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1 16:56:58 | 人氣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環境/民俗】淡水區古蹟介紹鄞山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鄞山寺

 

在清道光年間,從汀州移居台灣北部的客家人越來越多,他們在豋岸的滬尾港建廟造會館,除了藉由奉祀家鄉汀州的鄉梓守護神以凝聚鄉親的認同力量,更希望之後到來的汀州同鄉,在登陸時能暫時獲得溫暖而安心的庇護之所。

 

鄞山寺的歷史背景

 

 淡水的定光佛寺鄞山寺是台灣罕見的古建築。台灣在清代的寺廟史上,定光佛寺只有兩座,一是中部彰化的定光庵,另一是淡水鄞山寺,而其信徒也都是少數的閩西客家移民,兼當汀州會館,於台灣開拓史具有重要的研究性代表,目前被列為二級古蹟。

  鄞山寺不單擁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它的建築在初建之後甚少受到改變,原創性很高,於台灣建築史上的研究是很難得的價值。鄞山寺建於道光二年(西元 1822 年),至今有一百八十多年。它不但是台灣開發史上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古寺,對汀州人來台開墾有具體之貢獻與史證,更由於它已經成為全台完整僅存的一座(彰化定光佛寺已非完整),淡水鄞山寺大體上完整的存了道光初年之原貌,甚至連一般寺廟都極難保存的屋脊泥塑,都還保存的相當完整,實在令人驚訝,足見當年施工之精巧。

 

鄞山寺的建築特色

 

鄞山寺的配置不但反映了永定建築之特色,寺坐東朝西,背後是大屯山,有如交椅,前面朝向淡水河口,形勢雄偉壯觀,可謂淡水之佳地,故傳說為屬於風水上之「蛤蟆穴」。也許為了符合這種說法,寺後左右空地鑿有兩口井,被視為蛤蟆眼,而寺前半月池為蛤蟆口,所謂「後山為屏,前水為鏡」。

  鄞山寺為「兩殿兩廊兩護龍」式建築,前殿開三門(故曰三穿),符合主神定光古佛的神格(依台灣傳統,帝后級神祇可開五門,將相士大夫級可開三門),前殿又當成拜殿看待,因此信徒入廟時,初拜的位置應在前殿,隔著中庭望正殿光線明暗對比強烈,亦使正殿顯得更深邃、更神秘。

  寺中的棟樑、屋架,採用「二通三瓜」、「三通五瓜」、「疊斗」等手法,結構簡明大方,而棟架間的裝飾雕工精巧、取材特別,如「定光佛除蛟患」的斗座、鰲魚身形,飛鳳姿態的插角等,另外殿前的龍柱石雕、山牆泥塑和屋頂上的剪黏裝飾,各個生動別緻,樣式多變,處處可見當年匠師的巧思。

 

 定光古佛的由來

 

根據典籍記載,定光古佛是中國南方客家人的祭祀圈才有的重要信仰,事實上,台灣目前也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一是淡水的鄞山寺,另一個是位於彰化年代更早的定光庵。根據汀州府志曾記載,定光古佛生於唐末宋初,俗家姓鄭名自嚴,十一歲了通佛法,十七歲到汀州傳法時為當地除蛟患,收猛虎、巨蟒,在他逝世多年後,汀州城遭賊寇圍攻,相傳他顯靈退敵,於是朝廷賜匾,將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人的守護神。目前寺內殿前廊下的牆上,除了一般常見的龍虎祥獸的彩繪之外,還有以定光和尚除蛟、伏虎故事為主題的泥塑,一如文獻所記載定光古佛的生平事蹟。

 

鄞山寺的其他文物

 

鄞山寺現存匾額共計六方。

1.
大德普濟 道光四年(1824

2.
是登彼岸 道光四年(1824

3.
香拾靈台 道光四年(1824

4.
坐鎮海門 同治五年(1866

5.
分被東寧 光緒二十年(1894

6.
度彼一切 民國五十五年(1966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