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08 00:43:43 | 人氣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健康你我他】開刀房裡的沉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開刀房裡的沉思

來源:慈濟大愛

這本書名字叫「開刀房裡的沉思」,裡面的副標是「一位外科醫師的精進」,本來英文書名沒有寫得那麼複雜,書名只有一個字,叫Better,就是比較好的意思,怎麼在醫療的現況中尋求突破,達到一個更好的境界,是他寫這本書主要的目的;中文名字也取得很好,有時候需要沉思、需要努力才有辦法突破一些事情。開刀房裡面能沉思嗎?外科醫師絕對不是只是靠刀子,還是要靠一顆冷靜的腦跟溫暖的心、精巧的手。

一位印度籍的醫師葛文德,是天下文化出的一本書,這是他第二本書,之前也有一本書叫做「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同樣的這個英文名字也只有一個字,叫Complications,就是併發症的意思。探討併發症其實是醫療進步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他在裡面談到很多的個案,其中葛文德在他上一本書裡面提到一個胖子,體重是超過五百公斤,體重過重的肥胖狀況,當時給他開刀做了胃隔間手術,術後不只是照顧好他的傷口,癒合好以後,他還去探望這個病人,以前在一樓沒辦法走到二樓去,現在他可以爬到二樓去,除了在家裡面還可以去工作,那種改變讓他印象深刻以外,去訪視的路上他發現很多間甜甜圈、披薩店、牛排店、速食店、啤酒屋、冰淇林店,鬆餅屋等等,表示吃的這個問題過剩以及嚴重程度,是現代醫療裡面我們不能去漠視的一環,絕對不是等病人胖成這樣的時候才來做治療。

讓大家對吃的觀念有正確的了解,也是他在上一本書裡面提出來我們要去重視的地方,同樣的這一本書也延續了上次的風格,就是從個案開始,然後講一點個案的案例以後,吊觀眾一點胃口,就開始講一些醫學歷史上面的故事,或者是跟醫療、生理上相關的東西,然後再把個案後來的結局跟大家揭曉,文筆上有他獨特的一面。

他提到一個故事,一位三十多歲的孕婦,本身是一個內科醫師,懷孕四十一週,這是她的第一胎,她想靠自己的力量生下小baby,不想打止痛針的自然生產,也不要催生、不要剖腹產等,見證著這個小baby的誕生,然後要好好的用她母乳哺餵,她寫出她這一份期許。直到有一天清晨五點開始肚子痛,因為子宮頸要打開需要一點時間,不是說疼痛就過去醫院待產,所以她就一直忍,忍到下午四點多,那時候陣痛的頻率大概五分鐘痛一次,她就到醫院去檢查,當時子宮頸口才開兩公分,還有得等,等一陣子以後還是沒什麼進展,半夜十二點回家以後,大概在兩點多又到醫院裡面,已經痛了二十二個小時,直到痛得受不了再給她做檢查,子宮頸口從兩公分變四公分,於是她就做了第一項的妥協,接受麻醉,硬腦膜外的麻醉,這是我們一般的腰椎的麻醉,打在腰椎脊髓,同樣會產生止痛的效果。

要衡量這個小baby健不健康的方法,叫做艾普卡計分,這個本身是一位醫師的名字,我們知道小baby出生都會印下腳印,會衡量整體的分數,不只是體重而已,要看他的哭聲、皮膚的聲音、呼吸的聲音、心跳的聲音、四肢的活動力,滿分是十分,分數低時要趕快多做一些處置,生產完一分鐘的時候評分一次,五分鐘再評分一次,而這個艾普卡(艾普嘉)是一位女醫師,本來是一位外科醫師,早在一九四幾年的那個年代,女生還是備受歧視,他們的外科主任告訴她,如果要升當主治醫師可能要走麻醉科,結果艾普嘉醫師只得轉到麻醉科,她因為熱愛產婦的麻醉,也想到說新生兒能不能讓他們更加安全,所以就用這樣的一個方法。

再回到剛剛那位懷孕的年輕女醫師,因為待產時陣痛的時間很長,當今科技發達,就會用催產的方式,在古代生產不順,假如又胎位不正的時候,可能就會用產鉗,甚至於更恐怖的東西把腦殼絞碎,大家可想而知,古代當女生實在是很可憐,生產所冒的風險是我們現在人很難想像到的。那時候假如生產不出來,不只是小朋友,母親也可能受到生命的危險。

這個媽媽千辛萬苦之下打了催產,自然產還是生不下來,最後只好選擇剖腹產生下她的小baby,原來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一件件發生,她希望能夠親自哺育小baby,不過因為長期的折騰,結果沒有奶水,她抱著小baby想要餵他,心情很沮喪,她本身是一個醫師,事先想到生產會是什麼樣的狀況,結果事與願違。這讓我們讀到一個醫師自己在生產過程中的想法。

2007-06-10 21:04:31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