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20 15:53:51 | 人氣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小說】儒林外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寒窗苦讀數十載,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形容中國讀書人生涯最常用的一句話。在科舉取士的時代裡面,只有進業中舉,才能夠步入升官發財的坦途。於是天下的讀書人莫不終其一生,埋頭於八股文章,什麼進德修業的理想,都在追求名利的慾望之下喪失殆盡了。
  儒林外史就是暴露知識分子的醜陋面貌、和官場黑暗、社會炎涼的一部諷刺小說。一個務農的子弟,終生以孝道奉養雙親,終日待人以禮,夜夜苦讀詩書,有朝一日獲得提拔高中狀元,從此便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這種例子,是戲曲小說中最常見的故事背景,也是儒林外史所描述的典型之一。中國傳統有一句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表現過去的讀書人在社會上的崇高地位。讀書人也就是 高 居士農工商之首的儒士,而這也正是清代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當中的主角。在中國傳統觀念裡面,一個讀書人最高的理想應該是救國救民,為天下蒼生盡一己之力,所以政治舞台才是他們發揮才能的地方。然而在明清兩代,想要登上仕途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要通過科舉考試。
  一般的知識分子,不管是想要一展長才,或者是享受功名利祿,都必須要通過重重的科舉門檻。但是當科舉制度過於僵化,不僅命題範圍狹小,而且講究所謂八股格律,使得科舉成為文字的遊戲,已難選拔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考生專就應試的科目用功,也難培養真正的能力。
  雖然八股取士的弊病如此大,但是當時的讀書人幾乎通通陷入科舉的泥淖裡面了!儒林外史所描寫的,正是在這個時代悲劇中載沈載浮的讀書人。作者吳敬梓以婉曲諷刺的手法,寫出正史所不及記載的,另一面更真實的人性歷史。
  儒林外史裡面,有兩個最出名的角色,可以說是同一個典型的兩個化身。這兩個人的名字都叫「進」,只這個字便點出了這兩個人物的精神。因為「進」字是「高升進步」的意思,也是通過考試的「進士」頭銜。其中周進,年逾花甲,久試不第,苦極而瘋,而另外一個范進年過半百,一朝高中,喜極而瘋。
  儒林外史中的這兩個「進」,為了考上進士,各演出一場鬧劇。徹底表現出讀書人因為惑於功名,而喪失了個人的尊嚴。周進考試一直考到六十多歲,還是一心盼望能夠高中,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夠在私熟裡面教書謀生,鬍子一大把,卻是最資淺的「童生」,所以常常遭到別人的冷嘲熱諷,最後連這份工作也丟了。
  有一天,當他逛到最高學府貢院裡頭,卻突然的失控,撞昏了頭,當場嚎啕大哭起來。哭得旁人不忍,同情他這個心結,就資助費用讓他再去考試,周進立刻高興的跪地磕頭。結果這一次竟然讓他考上了。這時當初嘲笑他的人,反倒忙著送禮巴結他,城裡頭不相識的,都搶著來攀交情認親了。所以周進只是個小丑,真正值得嘲諷的倒是這個現實、勢利的社會。
  同樣的,范進也是讀花了頭髮,仍然窮途潦倒。最後由周進主考,竟然金榜題名,高中了舉人。當眾人大呼,「范老爺高中了!」時,他狂喜之下,反而樂瘋了,一直到屠戶丈人來,才一巴掌把他給打醒了。
  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寫周進,因為考不上進士而哭昏了頭,又反寫范進,因為考上了進士而笑瘋了人,他巧妙的運用並比的手法,所以一個是在高中之前發昏,另外一個就是在高中之後又錯亂,一前一後、一哭一笑、一正一反、兩個人的故事銜接起來,恰好就是當時的讀書人一生受困於科舉制度的寫照。而讀者透過兩場荒謬的喜劇,其實看到的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儒林外史當中絕大部份描寫的,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寡廉鮮恥的人性,以及被科舉制度所扭曲的人格。但其中有幾個角色,行徑卻與當時文人大不相同,其中一個就是杜少卿。


皮述民教授(文化大學中文系)
  杜少卿他是儒林外史裡面,由正面所描寫的一個品格高尚,輕利重義的人物。他出生在一個所謂一門三鼎甲,四代六尚書的官宦之家。可是因為他了解到八股考試,是一種引誘讀書人去追逐名利的不合理的制度,所以他就自覺的不去參加考試。他也因為看到官場的種種黑暗,他不願意同流合污。所以後來巡府要推薦他進京去晉見皇帝,可能給他官做,他也稱病不去。他的這種作為,在現在看起來,可以說是難能可貴,可是當時的人卻認為他是離徑叛道。
  杜少卿家裡原來是很有錢的,可是由於他的性格是樂善好施,他往往拿了他爸爸的銀子去幫助窮人,所以最後他自己落到了要靠賣文為生的窘困情形。這主要是他覺得他自己是一個讀書人,一個讀書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材實學,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行。因此,後來杜少卿在物質上相當的貧困,他過的是一種布衣疏食的窮困生活。可是,他反而覺得心安理得,能夠安貧樂道。因為在精神上,他獲得了一種逍遙自在滿足,也可以說獲得了一種尊重自己人格的滿足。當然,這也充份反應了杜少卿的人生價值觀。
  譴責與批評是直接的;諷刺則是婉曲,不言而喻的。儒林外史這本小說最傑出的地方,就是建立這種譬喻的諷刺藝術。吳敬梓沒有用一目了然的二分法,去判斷每個人物的好、壞、對、錯,而是將批判的態度隱藏在每個娓娓道來的故事當中,讓讀者先享受聽故事的樂趣,等到看完每個角色,在時間與環境的推移中,所表現的心理狀態和在種種活動如何表現,再自己領悟事情的真相。
  例如, 馬二 先生對萍水相逢的朋友常常慷慨資助,但是他卻很迂腐,常常勸人努力做好八股文章。他曾經因為煉金術而受騙,事後發現這冒牌神仙利用自己的貪念詐財,卻也寬容同情他。這種善良卻迂腐,缺乏辨別真假智慧的性格,正是那些沽名釣譽的名士的寫照。
  可見作者寫每一個角色,都兼顧人性的複雜與多重的面貌。另外一個農家子弟匡超人,原本孝順樸實,但是考上秀才之後,一步步的走進社會,漸漸也被社會這個大染缸給污染了,而失去本來的純潔。
  吳敬梓非常深刻的描繪每個角色心術性情,用他過人的文章,表現他所經歷的人生和他觀察到的社會。事實上我們所謂的壞人,通常也是滿口仁義道德;功名利祿的背後,其實暗藏著墮落的深淵。人生百態也像吳梓筆下的人間,需要自己耐心去細細玩味,仔細體會。


皮述民教授(文化大學中文系)
  說起杜少卿這個人物的塑造,許多研究儒林外史的學者,在了解作者吳敬梓的生平,大致都認為的確是意有所指,有他自己的影像在內。為什麼呢?我們從以下的五點,簡單的就可來做一些比較來了解。第一,吳敬梓本人也是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第二,吳敬梓的思想言行和普通人不一樣,引起當時他同鄉的許多人的反感,最後,他不得不離開他的故鄉,安徽,跑到南京去生活。第三,吳敬梓早年雖然曾經多次參加過科舉考試,後來到他三十多歲,他覺悟了以後,他就堅絕的不再應舉。第四,吳敬梓曾經被地方政府推薦要他進京去應試,這個希望就很大,做官的希望很大,可是他也稱病拒絕。第五,吳敬梓的性格是樂善好施,幫助窮人,這和書裡面的杜少卿可以說是非常的相像。

來源:中華文化天地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小說】老殘遊記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小說】紅樓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