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13 16:45:27 | 人氣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從田野裡回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田野裡回家
【聯合報╱李子寧】
2007.08.12 01:50 am
 

父親李亦園院士1998年自服務四十年的中央研究院退休後,仍和過去數十年一樣,維持著忙碌而緊湊的學術生活。1999至2000年間,父親數度往來台灣、大陸與歐洲間,參與研討會、進行田野考察、發表學術論文,也不時以散文或隨筆抒懷,和過去全無二致。

父親的退而不休,一時讓我們忽略了他的健康狀況已逐漸走向下坡。2000年十一月,他因心臟血管堵塞,入院進行心導管手術。第一次手術結果不太成功,引起一些併發症,遂於2001年六月再次入院進行動脈繞道手術。第二次的手術雖尚稱成功,但復原需要長期的靜養,更不適合過度勞心勞力,因此,病後的他逐漸減少學術活動,耗神至鉅的長篇學術論文也因而封筆。

對我們來說,淡出學術生活的父親最大的改變,就是他變得經常「在家吃晚飯」。許多年來,我們早已習慣作為人類學家「家人」的角色,他的田野、他的學術與他的寫作基本上都是一種「寂寞」的工作;而家人,即使是一個與他同行的兒子,都必須學會體諒他「必要的缺席」。病後的父親雖然淡出人類學,卻讓我們意外地賺回一個「父親」。

對我們來說,「爸爸的經常在家」的確是一種嶄新的家庭經驗。但對父親而言,卻可能是一種需要調適的情況。事實上,自手術以後,他的健康情形雖是時好時壞,但視力以及聽力卻日益惡化到必須借助助聽器與放大鏡才能勉強聽讀的程度。這對長期以來就維持著閱讀與寫作習慣的他,想必是一種煎熬。有時,早上出門前,看到父親坐在他的書房中,伏案以放大鏡艱辛地讀著書報,卻渾然不聞我們出門經過的腳步聲與關門聲,心中竟有一股說不出的感悵。

父親是一個念舊重情的人,不只是對他的師長前輩,對於他的學生友輩更是如此。母親曾不只一次挖苦父親:「對學生比對兒子還好!」無巧不成我後來竟真的成為他的學生,也不知是不是潛意識中的補償作用。今年初的某一天,父親突然表示想把他過去在不同場合發表的散文及演講文稿集結出版,但是他目前的健康與視力狀況卻不容許他再耗神費時地進行文稿整理、校訂,所以希望我能夠協助書的編輯。

父親寫作精力旺盛,他不只勤於發表專業的學術論文,同時也是一個長於以各種通俗性文章傳達深刻觀念的啟發者。他的通俗性散文,寫作時或有不同的目的,或應邀為人作序、或考察有感而書,他的文章卻從來不會言之無物,總是以簡潔、通曉的文字傳達出啟人深思的觀念。文如其人,我的父親就是這樣一個綜合著科學人簡潔明暢風格與傳統文人經世胸懷的學者。

【2007/08/12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