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壓差逾60 心血管硬化高危險群
別以為血壓正常,
就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
如果收縮壓及舒張壓相差超過60,
表示血管彈性變差,即使血壓正常,
仍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一般人常誤以為,血壓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不必擔心罹患心血管疾病。不過,最近一項研究卻指出,60歲以下的成年人,如果收縮壓及舒張壓兩者的測量值若相差超過60,表示血管彈性變差,即使血壓正常,仍存在心血管硬化,導致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風險。
這項研究主要針對533名民眾進行調查分析,其中270人為高血壓病患,另外263人為非高血壓者。
台大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大成表示,這項研究是以參與者的頸動脈血管厚度,及頸動脈內的硬化塊做為指標,在排除有些人因主動脈閉鎖不全引起的高脈壓差後,結果發現,脈壓差會導致頸動脈血管厚度及硬化塊增加,而這是血管硬化的過程,顯示脈壓差與血管硬化有正向的關連。
蘇大成進一步指出,正常的血壓為收縮壓在120到130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則在80毫米汞柱以下。收縮壓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舒張壓則會在中、老年後(男性約在55歲、女性則在60到65歲),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往下降。
蘇大成表示,脈壓差其實在40歲左右即漸漸增加,顯示血管彈性變差,逐漸在硬化,當年齡到了60、70歲時,兩者間的脈壓差往往愈差愈大,這也是為什麼年紀愈大,血管會愈脆弱。這些血壓相關參數的變化,在國內外的大型研究,如美國的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台灣大型的金山社區研究,以及2002年全國的三高調查中,皆有類似的發現。
雖然年紀愈大,脈壓差愈大是自然的現象,但在60歲以下的中壯年人,卻不應存在脈壓差過大的情形。蘇大成表示,研究發現,60歲以下的成年人,脈壓差如果超過60,頸動脈血管厚度及硬化塊即會明顯增加,進而導致血管硬化。
蘇大成指出,脈壓差與年齡的增加、收縮壓、糖尿病及左心室肥厚有關,60歲以下的成年人,如果有這些因子存在,就要積極注意高脈壓差的問題。
另外,高血壓的病患,其血壓的控制,不能只看收縮壓及舒張壓是否正常就好,同時還要注意脈壓差不能差太多,才能更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保護心血管有撇步 少油、少鹽、少膽固醇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保護心血管健康,有撇步!醫師及營養師建議,平時飲食少油、少鹽,看得到的肥肉及皮最好也不要吃,少吃內臟及卵黃類食物。另外,抽菸對於心血管的危害相當大,抽菸者最好是戒菸。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文彬表示,想要保護心血管、阻止動脈硬化,養成正常的生活習慣,及健康的飲食習慣相當重要。在去除年齡、性別及家族遺傳史等因素之後,就以飲食對於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三高」的影響最大,少油、少鹽及少膽固醇是降低「三高」,保護心血管飲食的不二法門。
另外,有研究指出,一星期吃3次魚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一星期都沒吃魚的人明顯低許多。
如何吃,才能少鹽、少油呢?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指出,一般人一天鹽的攝取最好不要超過6到8公克,1公克大約是布丁湯匙的量。如果常外食,則建議最好只吃單一烹調的食物,例如烤的,或是蒸的,最好不要選紅燒,因為紅燒大多炸過又再燴過,對心血管的負擔會很大;食物上,看得到的油,例如肥肉及皮等,最好是去除不吃,看不到的油,像是油炸,或是油煎的食物最好少吃。
另外,膽固醇對於心血管的負擔也很大,林孟瑜表示,內臟類的東西要少吃,卵黃類包括蛋黃及蟹黃等應儘量少吃,還有精緻糕點的皮,由於多含有牛油等成分,也不宜多吃。
-------------------------------------------------------------------------------------------
新聞小辭典
收縮壓及舒張壓
心臟在收縮和舒張時,血液會對動脈管壁造成波動性壓力,稱為血壓。
收縮壓為當左心室收縮,使血液對動脈管壁產生抗力,達到搏動頂點時的動脈壓力稱為收縮壓。正常的血壓為收縮壓在120到130毫米汞柱以下。
至於舒張壓,則是指心臟搏動退落時的壓力,此時左心室成鬆弛狀態,血液對動脈管壁產生的壓力是最小量。正常舒張壓在80毫米汞柱以下。
(記者魏怡嘉整理)
來源:自由時報-960916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