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基金會公布大學生憂鬱情緒與求助行為調查,自認嚴重到需求助的憂鬱情緒比率達廿五.七%,以全台一三二萬大專生推估,恐有卅三萬大學生感到憂鬱。調查並發現,被問及為什麼會得憂鬱症,近一成五認為是「有不乾淨的東西附身」,四分之一認為「受未知力量掌控」。
大專生有此想法,董氏指出,國人生活形態受信仰影響很深,民眾視「卡到陰」或「著魔」為憂鬱症成因,適足以凸顯宗教在心裡支持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有憂鬱問題的同學應尋求多管道協助,由專業人員給予幫助。
董氏連續三年針對大專生進行憂鬱情緒調查。今年以瞭解大學生憂鬱情緒分布、對憂鬱症與憂鬱情緒認知、出現憂鬱情緒時的求助行為與差異等為重點,五、六月間到全台五十八所大學發送問卷,由學生自填,回收有效問卷六千二百份,並委託學者分析。
董氏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結果顯示,廿五.七%大專生有嚴重憂鬱情緒,比前年廿四.一%、去年廿四.三%微幅上升。以全台一三二萬大專生推估,今年大學校園增加一萬八千多名憂鬱的大學生。調查並發現,超過五成大學生分不清憂鬱情緒與憂鬱症。
受訪者覺得心情不好時,最常自己想辦法紓解,其次是找同學朋友。當出現嚴重憂鬱時,同學們最常靠「睡覺」、「找同學朋友」或「去運動」排解。
願意到學校輔導中心求助的大學生只有二.三%,比去做瑜珈(三.八%)、尋求民間信仰(二.八%)、念經祈禱(三.三%)還低;且只比到學校外找醫師(一.七%),算命卜卦(一.八%),收驚、求平安符、喝符水(一.七%)高一點點。
願意到學輔中心的大學生,主要是因為「免費」、「有助釐清問題」、「有專業資源可以利用」;而不願意去學輔中心的主因是「不習慣向陌生人傾吐心事」;不過當問到假如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怎麼處理,五.五%的同學會找網友談心。
問受訪者對憂鬱症的原因時,九成五認為是「受到壓力、挫折、打擊而產生」,六十七%認為沒有任何原因也可能罹患;但有十四.九%認為「是有不乾淨的東西附身引起」;認為「代表受未知力量掌控」占廿四.九%。
++++++++++++++++++++++++++++++++++++++++++++
醫師:董氏調查比例偏高 不大可能
更新日期: 2007/10/02 04:39 記者: 地方中心/連線報導
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一成五大學生自認「卡到陰」、兩成五大學生稱自己被「外力」控制。精神科醫師指出,精神分裂症病患較易出現妄想或幻聽症狀,但這類病人僅占全人口一%,董氏的調查結果比例偏高,不大可能。
署立新竹醫院精神科主任陳世哲曾接獲某國立大學學生求助,覺得自己被外星人「盯上」,一直在他耳朵旁邊講話,害他無法專心讀書,甚至想休學,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對於董氏的調查結果,陳世哲認為,這些自認「卡到陰」的學生可能是「錯覺」,例如把不明物體看成鬼,就自認撞鬼,導致成天疑神疑鬼,並不是真正有精神疾病。否則這麼高的比例,不太尋常。
衛生署立草屯療養院精神科主任王作仁認為,此正足以反映出現今大學生承受的壓力,學業、生活、交友、情感遇到不順遂,無法承受挫折感時,常因受到自己成長過程接觸到的民間信仰等文化背景影響,以收驚或命理書刊或節目內容自我解釋。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科主任黃宗正說,就他觀察,時下不少電視媒體的靈異節目常邀請非專業人士暢談靈異現象,也會間接影響觀眾心理,遇到同樣情景時,就開始半信半疑,以為自己是否卡到陰。
梧棲童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黃湘雄說,所謂卡到陰和外力控制,在醫療專業看來是精神分裂或躁鬱症狀之一,如果不影響課業、工作或生活,其實不用大驚小怪;如果嚴重,應趕快請教精神科醫師。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陳永興表示,自認有「卡陰」的大學生或是一般民眾,只要行為或思想沒有脫離現象,還不致需要求助精神科醫師。一旦行為舉止異常,對人過於警戒之心與動作,或太過保護自己等明顯精神症狀,應及早尋求精神科醫師治療。
++++++++++++++++++++++++++++++++++++
課業、人際關係 都是煩惱
更新日期: 2007/10/02 04:39 記者: 黃庭郁、林倖妃/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調查得出,有八成大學生瞭解憂鬱症也是一種精神疾病,沒有外在因素也可能罹患,是很正確的認知;少數學生認為得到憂鬱症是「卡到陰」,和台灣的文化以及個人成長背景有關,臨床上曾遇過不少如老師等知識分子得到憂鬱症,也自認是卡到陰。
校園輔導實務經驗顯示,台灣大專生真的越來越憂鬱。淡江大學諮商輔導組組長胡延薇說,七年級生的煩惱遠比外界想像沈重。大一新生擔心課業落後,大二開始出現人際困擾,大三、大四面對生涯焦慮,憂鬱的壓力源越來越多元。
胡延薇說,依據淡大三年的統計,自己到學生輔導中心求助的學生,以情緒管理、壓力困擾為主;經過師長轉介者,多數已有憂鬱症,且後者人數有顯著增加,可說十分嚴重。
胡延薇指出,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焦慮,綜合各校學輔中心經驗顯示,七年級生困擾從過去不知道怎麼交女朋友、找不到男朋友,轉變為不知如何面對激烈的分手衝突。這些都值注意。
精神專科醫院慈惠醫院醫師吳景寬認為,「卡到陰」的認知和台灣文化無法脫離干係,研究就發現,有重大精神疾病者到醫院看診前,都曾有求神問卜經驗,有的還會尋求靈療或喝符水等。但只要不是太怪異,通常醫師都當成是廣義心理療法的一種。
此外,吳景寬說,不論是年輕學子或老師,他都曾碰到有人得憂鬱症,卻跟醫師說應該是被「壞東西」附身,還曾有精神科醫師的太太也如此,令他啼笑皆非。但這都和個人成長背景有關,也可看出國內精神和心理衛生教育仍嚴重不足。
+++++++++++++++++++++++++++
大學生憂鬱 女比男多
更新日期: 2007/10/02 04:39 記者: 黃庭郁/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分析了有憂鬱情緒大學生發現,女生有憂鬱情緒的比男生多,大一學生又比大四生明顯。父母離異者有憂鬱情緒的,比父母親維持婚姻狀態且住在一起的明顯。
葉雅馨說,對於有憂鬱情緒的朋友,有時只要一些陪伴與傾聽就能發揮效果,建議同學可以把握以下原則,幫助有需要的同學。
包括「空出時間」傾聽,靜下心來聽他說話,讓陷入憂鬱的人可以感受到關心,「不一定要給意見」。
除了聽對方說話,也要適時讓對方感受到我們有在傾聽,「先關心人、再關心事」。同時要觀察對方情緒還穩定嗎。陪伴時應避免說「你沒事」或「你要想開」之類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