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26 18:50:25 | 人氣2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健康你我他】我的媽媽有慮病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媽媽有慮病症

文/楊聰財

小芬就讀南部某國小四年級,懂事又乖巧,新學期開學後,班導師發現,從不缺課的小芬請假次數暴增,最後幾乎每天下午都缺課。經家庭訪視後發現,小芬的媽媽患有「慮病症」,常覺得全身無力、胃痛或頭痛,懷疑自己罹患癌症,隨時會昏倒,所以要小芬每天午餐時間回家陪她,甚至不再讓她上學。

慮病症(hypochondriasis)目前被視為是一種「身體型疾病」,患者常過度關心身體狀況,懷疑自己罹患絕症,稍有病痛就胡思亂想,形成一種慮病的心理狀態,但是並非真正喪失生理上的功能。發病年齡以30至40歲女性最常見,教育程度較低的人較易患得慮病症。

◎綜合慮病症形成的原因歸納包括:

●對身體知覺過度反應及誤解,及對疾病與症狀不了解而產生恐懼感。

●突發性的事件或壓力引起焦慮不安,並導致出現生理症狀。

●將關懷的對象轉化到自己的部份器官上,過度關注身體狀況,並利用生病的行為牽(控)制他人,藉此得到照顧和關懷。

●接受不當的醫療說明或診治。

●內心遭受創傷無法釋懷,產生情緒的轉化作用。

●個人體質、生活經驗、家族病史、家人對疾病的態度、個人與家人的衝突、社會文化對疾病的看法。

慮病症患者依賴性強,動輒找醫師檢查及解釋,害怕或相信已罹患惡疾,70%患者都提訴有疼痛現象,其中以頭痛居多,另有口臭、心悸、胃腸症狀、呼吸困難、頭昏、暈眩、耳鳴等症狀。

治療慮病症以結合心理治療及藥物方式最普遍。心理治療方面:建立患者正確的健康觀念,設法協助病患紓解鬱悶的情緒,並鼓勵病患改善社會關係及職業功能,藉以化解慮病症帶來的困擾。適當地給患者做生理檢查及情緒安撫,才能逐漸降低病患的病人角色,使其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藥物方面,必要的時候,應適當給予患者抗焦慮藥物。

◎家庭支持及鼓勵很重要

時時關心家庭成員面臨的生活上重大變化,如失業、失親或失戀等,可能會導致他們對周遭人事物興趣降低,轉而專注於自己的身體現象,稍有病痛便尋醫問診,懷疑自己罹患惡疾。此時便可研判患者有「慮病症」,應協同精神科醫師妥善照護,以鼓勵的方式幫助他們轉移慮病症思想,增加病患的自尊與信心,來克服慮病症症狀。

輔助治療的家庭支援系統對慮病症患者而言是極需要的,除了針對患者本人,教育患者家屬了解造成慮病症狀的原因,降低家屬的排斥與煩慮,以親情或友情的力量協助患者減低焦慮的情緒,並鼓勵病患按時服藥、定期回診,直到病情慢慢穩定緩和,對自己的身體逐漸恢復信心,就能夠像往日,正常的生活。

(本文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來源:自由時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悄悄話)
2011-04-08 21:35: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