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易混淆 吞嚥困難 頸前硬塊 要小心 |
機能異常為高危險群 |
副總統呂秀蓮曾罹患甲狀腺癌,不過國人對甲狀腺癌相當陌生,台大醫院代謝內分泌科醫師張天鈞表示,甲狀腺癌常被誤診為甲狀腺囊腫而耽誤病情,但其實治癒率高。甲狀腺癌的臨床表徵會出現甲狀腺腫大、有硬塊或氣管壓迫等症狀,若發現喉嚨沙啞、吞嚥困難或呼吸壓迫等,應盡快就醫。可經由手術摘除甲狀腺,術後服用甲狀腺素,生活作息不會受影響。
報導╱余孟芬 、楊琇雯
攝影╱施偉平、高大鈞
先搞清楚
最易與囊腫搞混
張天鈞醫師表示,甲狀腺疾病的臨床症狀都相當接近,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低下、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囊腫和甲狀腺癌等疾病,是否為甲狀腺癌可經由超音波檢查出來,發現吞嚥困難或氣管、食道有壓迫感等症狀,就要趕緊到醫院做超音波檢查,判斷是否為甲狀腺癌;若非高危險群、也沒有吞嚥困難等症狀,建議在40歲以後每年定期做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下表是最常與甲狀腺癌混淆的甲狀腺囊腫,兩者異同處。
機能異常要小心
真正引起甲狀腺癌的原因仍無法確認,只知有甲狀腺癌或甲狀腺異常的家族史、曾密集接受過X光或放射線治療者,是甲狀腺癌的高危險群。
亢進:指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出現在年輕或更年期的女性身上。發病原因是壓力過大、工作緊張、作息不定。症狀包括掉髮、眼球凸出、怕熱、心悸、體重減輕、腹瀉、精神亢奮、顫抖、月經量減少或正在服用減肥藥。
低下:是因為動甲狀腺手術摘除甲狀腺、放射性碘治療後。症狀包括表情呆滯、怕冷、心跳變慢、體重增加、臉部及下肢水腫、便秘、月經量增加且易疲倦。
30歲起做超音波
如果有甲狀腺癌或甲狀腺異常家族史,或曾經密集接受過X光或放射線治療者,以及曾經罹患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等病變,都是甲狀腺癌的高危險群,從30歲開始每年要定期接受頸部超音波檢查,判斷甲狀腺是否有腫瘤或結節,及早預防並治療。若非甲狀腺癌高危險群,也應該在40歲以後每年定期做超音波檢查,可預防甲狀腺病變的發生。
自我檢查
先確認甲狀腺位置
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前方,約在喉嚨下方,分為左右兩葉,製造甲狀腺素,是影響人體新陳代謝最重要的荷爾蒙。目前雖已能透過超音波判別,但可先自我檢查來判斷是否有感覺到吞嚥或呼吸困難,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就大增。
按壓脖子有囊腫
俗稱大脖子,不過也可能是生理性肥大,包括青春期或懷孕,所以常被忽略。若摸到頸前端有硬塊且日漸增大,要懷疑可能罹患甲狀腺癌。若按壓腫大部位,感覺內部呈液態或囊物狀,跟肥胖致脖子粗看起來類似,所以可經由手指按壓觸感來判斷。
呼吸吞嚥有壓迫感
當甲狀腺癌壓迫到喉嚨和食道的神經時,會出現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及體重減輕,若壓迫到氣管,會出現呼吸困難、咳血及胸部不適等徵兆。若發現有呼吸不順、吞嚥困難等症狀,就可能是甲狀腺癌造成的壓迫感,要盡速就醫。
可經由手術摘除
甲狀腺癌病人一般會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會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因此患者需終生服用甲狀腺素,否則甲狀腺功能不足會使得潛伏在體內的甲狀腺癌細胞活躍起來,癌細胞會加速增生,也容易往他處轉移。
半年做追蹤檢查
切除甲狀腺後,5年內復發的機率約有20%,因此建議每半年就做1次追蹤檢測,確保沒有甲狀腺殘餘組織造成復發。要服用放射線碘,以放射線破壞癌細胞的方式來觀察是否有任何遠端轉移,但病人必須停止服用甲狀腺素4到6周,同時再住院隔離。若臨床上已無再發跡象,則可延長檢查時間,1年檢查1次即可。
注射新藥避免不適
在停用口服甲狀腺素4到6周的期間,會產生精神不集中、遲鈍、倦怠和代謝異常等副作用,甚至認知障礙、肌肉無力無法正常生活。目前已有最新的注射式基因重組人類甲狀腺促進素,簡稱甲促素,會促進體內甲狀腺素分泌,只要在追蹤治療前2天注射到體內,患者不需要停藥就能接受放射性碘的治療,比較不會產生副作用,可維持一般生活。
日常預防
多吃海帶含碘食物
致甲狀腺腫的一項主因是缺乏碘,而碘是甲狀腺素的合成原料,會促進新陳代謝,若長期缺乏,甲狀腺就會為了維持身體細胞所需而代償性的增大,會引發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功能不足。台灣目前在食用鹽裡都有添加碘,已經少有缺碘的情況,但如果偏食、完全不吃海帶等含碘食物的人,仍有缺碘的危機。建議日常飲食還是要均衡,可吃海帶、昆布、海菜、紫菜或貝類,補充身體需要的碘元素。
碘過多會甲狀腺腫
吃太多昆布或海帶,過量的碘可能會暫時抑制甲狀腺素的合成,使得腦下垂體所分泌的甲促素增加,刺激甲狀腺產生甲狀腺腫以維持血中的甲狀腺素濃度,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不過,只要停止食用昆布或海帶一段時間,腫大的甲狀腺便可以恢復正常。
專家說
發病年齡層降低
其實30到50歲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已逐漸提高,最好每年都定期做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病根。
可選擇治療新藥
患者本來必須每半年到1年就忍受停藥副作用,但新藥不需停藥,也可以減少復發的機率,效果較好。
報你知
異常看新陳代謝科
若自行發現甲狀腺機能異常、有腫脹情況,或是內分泌嚴重失調,可到各大醫院的內分泌科或新陳代謝科進行診斷,透過病史、觸診、甲狀腺超音波、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胸部X光和頸部X光等檢查。
蘋果日報-961220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