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21 14:41:45 |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健康你我他】體質調理,中醫能幫什麼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體質調理,中醫能幫什麼忙?
學前教育雜誌 2007/12/18
孩子生病了,看完西醫再看中醫,是常見的就醫習慣;就算沒生病,天冷補身,夏天涼補,更是依節氣而進行的食療習慣,然而您現在吃中藥、吃補身的方式到底對不對呢?
【文/楊毓菁(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中西醫學各有所長,思考邏輯、診療路線及考慮點各有不同,各自用不同角度切入,探討疾病的本質。西醫是針對症狀給藥,細菌感染發炎就給抗生素;一般人以為中醫只在調體質,其實治療病症藥效也很快,只是中醫重點不是治病,而重在提升免疫力,簡單說即是讓身體達到「陰陽平衡」,體質哪邊弱就補強,氣虛補氣,血虛補血,感冒全身酸痛屬寒症,「驅寒邪」即可治癒。

目前中西醫會診已是醫療趨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開設中西醫小兒聯合門診,讓爸媽帶孩子看病同時看中西醫,省去趕門診的精力和時間,醫師診療開藥時更清楚整體狀況,並做全面醫療考量。

中西醫互補,藥要間隔吃

面對冬天常發作的氣喘,以擅長體質調理的中醫慢慢調反而危急生命,這時西醫先穩定病情,緩解之後再以中藥調升體質,其間西醫同時定期監控病情,體質調理起來,西醫藥物也才能順利發揮作用,如此一來,氣喘發作機率才會變少,藥也會越用越少。

但是中西藥方還是不同,大部份原則下,西藥先吃,再吃中藥;由於西藥是小分子,藥物成分會直接從腸胃道至體內,由血管運送不同攜帶體到所需之處,身體吸收快;而中藥是大分子,身體吸收速度比較慢,如果先吃中藥,腸胃還沒消化完,西藥馬上入口,會在腸胃間與西藥混合,目前並無研究顯示中西藥會產生交互作用,但還是不建議中西藥混合吃,兩者吃藥時間最好隔開一到兩小時。

望聞問切,看中醫有所準備

以中醫望診而言,舌頭與腸胃道消化系統相關,舌頭的顏色、厚薄會反應出腸胃道疾病等身體變化,例如拉肚子是「脾濕」,舌頭顯白、濕、厚,舌顯紅表示發炎、發熱或燥熱體質,而舌苔或厚或硬或薄,都有不同的參考意義,例如舌苔白是腹瀉的象徵。

所以爸媽若有定期幫孩子刮舌苔的習慣,在看診前一天不要刮。喝奶後記得漱口,才不會讓白色的舌苔更厚。糖果果汁等色素食品,例如巧克力、維他命C含片讓舌頭變黑變黃,造成中醫辨證的誤差,請不要讓孩子食用。孩子等看診坐不住,跑得滿身大汗,不但全身發熱,也會讓舌頭變黃,會被誤認為是發炎症狀。

問診要說清楚講明白

孩子在中醫裡屬於「啞科」,自己無法形容不適狀況,就算三四歲會講話,可信度也不高,大人的說明對問診非常重要,但是忙上班的爸媽萬一請到不清楚病情的阿公阿嬤帶來看診,會造成一問三不知。

爸媽對孩子的症狀要清楚,也要請帶來看診的大人表達清楚,例如孩子的食欲、大便狀況(包括排便顏色、形狀是稀便或顆粒狀等),如此中醫師用藥時才能考慮是因燥熱而便祕,還是要止腹瀉。同樣是感冒,止頭痛的用藥屬涼性,但若受寒拉肚子,開健脾胃的藥較適合。

面對成人,中醫多以三指把脈,但小小孩的手脕細,以單指或兩指把脈即可。孩子脈象都比較快,但是快得太離譜,可能是面對醫師而害怕,也有可能是發燒;食指血管也是觀察重點,若較黃是發炎,虛寒體質就會呈紫色。

餵孩子吃中藥有撇步

由於中藥是大分子結構,最好到副食品階段以後再吃中藥為宜,因為副食品也是大分子的食物,此時腸胃也已發展良好,吃中藥比較沒有爭議。有些人會把中藥加入牛奶,喝奶時順便喝下,目前尚無研究顯示中藥混合奶粉會失去療效,但還是不建議這種吃法。

爸媽也可以把藥混在食物裡,或在藥中加點糖或蜂蜜,但是糖分容易使胃脹氣,若孩子已經腸胃不舒服就不可加糖。也可以配少量以吸管吸食,如此一來舌頭殘留的苦味時間短,不覺苦味,藥已入胃。吃完藥再吃點山楂、甜物,中和一下孩子的味覺。

█本月其他精彩報導
◆孩子快不快樂,你真得知道嗎?
◆過聖誕,為孩子做心靈SPA
◆洪蘭:閱讀不能重質不重量
◆愛,就是帶孩子看戲去!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學前教育雜誌》12月號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生活健康你我他 |
此分類下一篇:【生活健康你我他】偏頭痛?教你檢測DIY
此分類上一篇:【生活健康你我他】3大療法阻絕惱人過敏上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