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生平
洪秀全在清嘉慶18年出生於一 個農家,卒於同治三年(西元1813-1864)。為廣東花縣人,幼年讀過9年私塾,頗有才氣。16歲時,因家貧而終止了學業 ,18歲就開私塾教授學生。由於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失敗了,有少許的失意。在最後一次道光17年(西元1837年)的應試中,再次落榜後,心理遭受了打擊,生了一場大病。
創立拜上帝會
病癒後,洪秀全跟他人宣稱天使接他昇天,天父上帝命他斬妖除魔,拯救世人,並由天兄基督一力相助。在此之前(道光一六年),他在廣州得到梁發 (西元1789-1855年)所著的《勸世良言》,以為夢境符合基督教,據《太平天國史事日誌》說: 「洪秀全年三十一歲,詳讀《勸世良言》(即所謂「天書」),覺其中所述與其1837年病中昇天時所見完全相符,恍然大悟,之高坐之老者即天父上帝,中年者即救世主基督。」
因此,在道光23年(西元1834年),洪秀全開始研究《勸世良言》的內容,並同時創了拜上帝會 ,開始了傳教過程。為了傳教的方便,洪秀全遵行勸世良言裡的教義,自己本身先洗禮,成為了基督教的一員。《勸世良言》曰:「領受聖水,洗潔身零。」 ,因世人「皆犯了罪過之污,沾染其身,而其靈魂亦汙濁,故以洗禮之水洗其身。」 之後,洪秀全每週禮拜開始禱告,向上帝祈禱,並許人不行惡事而遵行天條。洪秀全藉由祈禱,得到心靈的寄託。
不久,洪秀全走出私塾,開始向親朋好友傳教,之後更擴大了整個廣西的傳教工作。洪秀全利用自己的夢境與《勸世良言》相印證的例子,加強他的傳教內容。他曾道:「老拙無能望後生,誰知今日不相關,經綸滿腹由人用,非聽讒言違叔命,只尊上帝誡條行,天堂地獄嚴分路,何敢糊塗過此生。」
牽扯叛亂 開始逃亡
道光25、26年,洪秀全留在家鄉,以教學為業。在這2年間,洪秀全做了數篇文章 ,來發揮教義。後來支持的人越來越多,洪秀全在紫荊山的信徒,竟有二千多信徒。後來因為陸續發生廣西匪黨加入、本地人與客人之爭,使得拜上帝教牽涉了叛亂之事。在一次被清軍圍捕時,洪秀全被困其中,洪秀全在此興起了「解放中國於異族以成拜上帝教之大事業」。洪秀全脫困後,開始逃亡,是時洪秀全集合了各信徒變賣家產,將之納入公庫之中,據〈太平天國起義記〉說:「洪秀全立即通告各縣之拜上帝教會教徒集中於一處。前此各信徒已感覺有聯合一體共禦公敵之必要。彼等已將田產屋宇變賣,易為現金,而將一切所有繳納於公庫,全體衣食由公款開支,一律平均。 」由此可知洪秀全利用公庫的供需,來維持群眾的開銷。
太平天國創立經過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領2萬多名群眾在桂平縣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軍隊稱作「太平軍」,洪秀全被擁立為「天王」。9月,太平軍攻克永安(今蒙山縣),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確定了紀律,整頓了隊伍,改陰曆為天曆,初步建立了革命政府。金田起義一爆發,清政府立即派來軍隊鎮壓,清軍包圍了永安。太平軍在永安待了半年,就突圍而出,於1852年4月離開廣西進入湖南。太平軍發佈了《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諭救一切天生天養》等文告,明確提出了推翻清王朝的號召,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擁護,投營報效者「日以千計」,太平軍兵力大增。9月攻長沙,81天未下,主動撤圍北上。在益陽、岳州一帶,獲得了大批船隻炮械,建立了水師。大軍沿長沙水陸並進,勢如破竹。
1853年1月克武昌,3月佔領南京,把南京改為「天京」,作為都城。為了鞏固天京,又發兵攻佔了附近的鎮江、揚州和浦口。太平軍建都後,即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廢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還實行了男女平等的政策,禁止買賣婦女和女婢。對外則堅持獨立自主的政策,否認不平等條約,禁止販賣鴉片,反對外來侵略。
這些措施,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的鬥志。 隨後,從1853年5月開始,太平軍進行了北伐和西征,各地天地會和捻黨也先後發動武裝起義與之相呼應。但北伐由於偏師北進,孤軍深入,援師不繼而失敗。西征則先遇小挫,後由石達開指揮,大敗曾國藩湘軍。在天京附近,太平軍又大破清軍江北、江南兩大營。到1856年夏,上至武漢,下至鎮江連成一片,盡在太平軍控制下,是為太平天國軍事上全盛時期。
自相殘殺起內鬨
但就在這大好形勢下,卻發生了自相殘殺的「天京事變」。9月2日,楊秀清被暗殺,楊秀清的部下也有5000餘人中計被殺害,後洪秀全又下令詔書,由石達開回京輔政。次年5月,石達開被逼走,更造成了人心冷淡,銳氣減半的局面。「天京事變」給太平天國革命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而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北京政變」後,公然和外國侵略者勾結起來,共同鎮壓革命,使得太平軍從此進入了十分困難的戰略防禦階段。
秀全病逝 失敗告終
洪秀全為了克服危機,提拔了陳玉成、李秀成以及洪仁玕等一批將領,重新組建了領導核心。1858年8月,李秀成約集各路將領大會於樅陽,陳玉成也趕來參加。會上大家「各誓一心,訂約會戰」。會後,陳、李聯合作戰。九月,攻破清軍重建的江北大營,10月,大戰三河鎮,全殲湘軍主力李續賓部。1859年,頒布了洪仁玕的《資政新篇》。1860年5月,攻破清軍重建的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的圍困,並乘勝東進佔領蘇、杭,開闢了蘇浙根據地,革命一度出現了重新振興的局面。西北戰場則在陳玉成的指揮下進行了英勇的安慶保衛戰。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1861年9月安慶失守,天京危急。李秀成率軍回援天京,與湘軍大戰40餘天,未能破圍。值得一提的是,在後來險惡的情況下,1862年,太平軍還在上海、寧波有力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失敗。
太平天國的嚴密軍律
為了嚴加控制信徒的秩序,洪秀全制定嚴格的軍律。據《太平天國史事日誌》記到:「洪秀全令:一遵條命,二別男女,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合儺,各遵頭目約束,五同心合力,不得臨時退縮。」 可見洪秀全所制定的軍律,除嚴格外,還有誓死與清軍周旋到底的決心。在太平天國的軍律,不難發現它多伴隨宗教教條而來。從太平天國起義前,洪秀全就以其觀看聖經的摩西十誡,作為拜上帝會教徒的信條。洪秀全根據勸世良言說的:「神天上帝之誡為:勿行殺害之事,勿行奸邪淫亂之惡,勿偷竊別人之物,勿做虛妄,假供干證之事。乃要孝敬父母,而仁愛鄰舍之人,如自愛自己。」 作為標準,在起義前自定了類似的戒律。如:「第一不正淫為首,第二不正仵父母,第三不正行殺害,第四不正為盜賊,第五不正巫覡,第六不正賭博。」
天下一家的理想
太平天國吸取基督教義中「天下一家」的精神,傳達出宗教、政治、社會的理念。如:天下一家之一神說。基督教認為奉上帝,就能打破人彼此的隔閡。因為「神天上帝乃係萬國萬類人之大父母。」故信眾即使有國家種族的差距,但全體都是上帝照顧下的子女。太平天國利用此宗教理念,結合了中國傳統儒家的大同世界思想,也同樣認為天下是一家。太平天國認為,只要信仰上帝,大眾皆是兄弟姊妹,可以化開彼此的界限。
同時,太平天國還將「天下一家」的理念,推至它所施行的經濟制度上。太平天國認為群眾所生產的作物,是屬於上帝的,大眾應該將他們生產的作物交由上帝統籌處理。這樣上帝可以平均分配,使大夥都有飯吃。此外,太平天國也認為每個人都必需耕作,故它分田給群眾,它說:「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則分多, 人寡則寡。......凡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遷此處。」 因為只有每個人都去耕作,天下才能「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務使天下共享。」
太平天國為了使「天下一家」的政策徹底施行,它制定了一套「國庫制」來推行。其方法為:以「二十五家」為一單位的,設立了一「國庫」,並派兩司馬,來管理群眾的物質生活。國庫制不但可以統籌辦理分配群眾的食糧,還可以將群眾多餘的作物儲藏,已備不時之需。此外,國庫還兼具管理群眾精神生活的事,如結婚、生小孩,國庫都有補助費用。它說: 「凡二十五家中設國庫,一禮拜堂,一兩司馬居之。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彌月喜事俱用國庫,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錢。如一家有婚娶彌月事給錢一千,穀一百斤。」但是,太平天國雖有補助,但補助有一定的形式與額數,因「通天下皆一式,總要用之有節,已備兵荒。」可見,太平天國的國庫制,除了宗教因素外,多少還是牽涉到軍事費用為所需。 太平天國「天下一家」的理想世界,本來是藉著基督教的博愛精神,讓群眾不分彼此,互相幫助關懷,沒想到太平天國更將此博愛的精神放置在太平天國的經濟制度下,使得太平天國能夠在軍費上維持一定的水平,也是促使它能與清軍周旋很久的因素之一。
太平天國對後世的影響
太平天國事件,經歷十餘年之久,範圍廣及大半個中國,雖以失敗告終,但影響至為重大。這一連串的變亂,使清廷元氣大傷,漢人勢力抬頭。在對抗太平天國的戰事當中,清廷的正規軍腐敗無能,依賴地方組織團練來應付大局。曾國藩、李鴻章和他們的部屬都立下了大功,清廷不得不重用他們,自此漢人在滿清政權中所佔的比重漸增,至清朝末年甚至掌握了地方實權。此外,清廷依賴地方組織的湘軍、淮軍平定太平天國,從此地方疆吏可以領兵練兵,這是清代軍權下移的契機,亦造成日後地方勢力的膨脹。而太平天國所宣揚的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自此深入民心,雖然其餘部流落四方,仍以滅滿興漢為職志,半個世紀後,清朝末年的革命運動,有極大因素是受到太平天國的啟發。@*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