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1-30 15:42:02 | 人氣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活健康你我他】風寒、病毒 易誘發顏面神經麻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風寒、病毒 易誘發顏面神經麻痺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2008.01.29 08:50 am
 

顏面神經麻痺常因風寒或病毒因素所誘發。中醫師易仁儀表示,當顏面神經受到損傷;可能因風寒導致面神經血管痙攣、缺血、水腫,使面神經受壓,導致神經營養缺乏,而進一步產生病變而發病。此外,也會因為病毒感染引起。中醫認為,此症與身體陽明及少陽經絡受侵犯有關。

中醫師易仁儀表示,顏面神經主要功能是控制臉部肌肉做出各種臉部表情及眼睛開合的各種動作。臨床上最常見的是末梢性顏面神經麻痺「貝爾氏麻痺」,俗稱「鬼吹風」,恢復時間有時需達1個半月到2個月左右,多被認為常與病毒的感染有關;使得供給顏面神經營養的血管中的血流惡化,導致顏面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麻痺;而大部份的顏面神經麻痺都是屬於這類麻痺。在季節交替尤其是冬、春季時,是顏面神經麻痺好發的時間。

醫師指出,中醫認為,此症剛開始多由於風邪因素,侵犯身體陽明及少陽經絡,造成邪氣壅滯,經氣阻塞,經筋失養而不收,而進一步導致發病。臨床上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嘴歪眼斜,常造成患者心理及外觀上極大的困擾,另可見臉部肌肉會有麻木及無力感,眼瞼無法完全閉合,喝流質食物時會從嘴角流出,伸舌頭時會偏向健側,不自主流口水,患側抬眉時抬頭紋消失,無法作吹口哨的動作,若作露齒或微笑動作時嘴角會被拉向健側。中醫治療顏面神經麻痺,可分為兩大階段。中醫師易仁儀表示,此症患者疾病初起時,可分為風寒及風熱兩種證型,治療以疏風散寒;疏風散熱為原則。而在恢復期或後遺症期,多屬於氣血虧虛證,應予以溫養氣血。

中醫師易仁儀表示,門診中一名60歲的劉姓婦人,有一天早晨起床,突然發現左邊臉頰的肌肉無力,眼睛也無法完全閉合,嘴角下垂,口角向右側歪斜,左側臉頰和耳背疼痛,刷牙時水會不由自主地從嘴角流出,舌頭的味覺也消失,咀嚼困難,抬眉時左額頭的皺紋也消失了。就醫經診斷發現為顏面神經麻痺。治療時,以葛根湯加殭蠶、全蠍、白芷、荊芥穗、防風等藥物應用調理。並配合針灸包括絲竹空、太陽、下關、地倉、頰車、翳風、四白、地倉、頰車等穴,約一個月後痊癒。

中醫辨證治療上,易醫師表示,此症疾病初起時可分為風寒及風熱兩種證型,風寒症的患者患側皮膚容易有繃緊僵硬及疼痛感,治療以疏風散寒為主,可用葛根湯加減;包括葛根、麻黃、生薑、大棗、桂枝、白芍、炙甘草等。若是風熱症的患者,患側皮膚鬆弛,用手輕摸會有烘熱感,治療以疏風散熱為主,可用柴葛解肌湯加減;包括柴胡、葛根、石膏、羌活、白芷、黃芩、芍藥、桔梗、甘草、生薑、大棗等。而恢復期或者在後遺症期期間,患者多屬於氣血虧虛證,肌肉失去氣血溫養,治療可選用補陽還五湯或大秦艽湯加減。

針灸助疏調經絡 氣血恢復快

針灸治療顏面神經麻痺也有一定的作用。中醫師易仁儀表示,常用穴位有足三里、陽陵泉、合谷、攢竹、翳風、陽白、地倉透頰車穴,可配合電針使用。耳穴方面,可針面頰、肝、口、眼及枕、額等穴。針灸可幫助疏調局部經絡氣血,溫經散寒,讓臉部經脈能夠獲得濡養,加快恢復的速度。

患者日常生活保健部分,醫師建議,平時應避免患處吹風受寒,可戴保護眼鏡,及睡覺時戴上眼罩避免眼睛受傷。每天可先熱敷再輕柔按摩患處3次,每次15~20分鐘,以增加臉部血液循環、減少肌肉僵硬感。也可常嚼口香糖或皺眉頭的運動,防止肌肉萎縮。

醫師提供一道茶飲方供保健參考:

黃耆赤風茶

●材料:生黃耆30克,赤芍、防風各1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打成粗末,放入茶杯中,加沸水沖泡20分鐘後飲用。
●作用:益氣活血通絡,可祛風解表,防止風邪侵襲。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8/01/29 台灣新生報】@ http://udn.com/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