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兒子在阿拉斯加工作,我前後去阿拉斯加五次,住了半年之久,閉上眼睛就會看到那裡的好山、好水和好人。
靠近北極的阿拉斯加天空的彩色變化無窮,有時淡藍淺綠,有時奼紫嫣紅,讓人彷彿進入一個圖畫之中。每天兒子上班之後,家中只有我一個人,除了小鳥的叫聲,飛機飛過的聲音,聽不到其他聲音。兒子的書桌靠著小窗,我坐在桌前閱讀,或者寫作,心中都充滿了遠離台北吵雜生活的幸福和感動。
我極為貪戀小窗外的風景,不時抬頭張望,此刻藍天似海,白雲如雪,成堆的白雪好像就在鄰家的屋後。我看累了倒在床上休息,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醒來繼續坐在書桌前。心中有首詩歌:
……將我倒空,將我剝奪,主的聖靈充滿我。
●
阿拉斯加華人教會裡,有許多可愛的年長姊妹,漱蘭姊八十五了,還很年輕漂亮,大眼睛高鼻子皮膚細白。我以為她是混血兒,她笑著說:
「方太,我是無錫人,我父母也是無錫人。」
漱蘭姊喜歡和我講話,講完了總要溫和的問我:
「方太,你說對不對?」
讓我想起大陸還由國民黨執政時,那些仕女們說話的語氣。
漱蘭姊三十八年來台,在美軍顧問團工作,認識她的先生,一個美國青年飛行員。要結婚的時候她的美國上司找她去談話,告訴她那個青年飛行員沒有錢。漱蘭姊笑著對我說:
「我告訴我上司,我不是為錢和我先生結婚的,我先生出身農家,我看他樸素、誠懇。方太,對不對?」
後來她隨先生回美國,夫妻兩個人都工作,他們在阿拉斯加和拉斯維加斯各有一個家。漱蘭姊老了之後受不了阿拉斯加的嚴寒,像候鳥一般冬天到拉斯維加斯去,夏天回到阿拉斯加來。她把兩個家的地址都給了我,對我說:
「方太,你公子如果調回台灣,你來阿拉斯加或者拉斯維加斯,都可以住我家,不要住旅館。」
漱蘭姊很會做菜,我們去她們家參加感恩聚餐,她不要我們幫忙,我怕她太累了。她像個小女孩一般笑著對我說:
「方太,我很能幹的,我一天做一個菜,放在冰箱裡,到時候微波一下就好了,不會累。」
她開了一輛很漂亮的紅色汽車,每次聚會怕我沒人接送,自告奮勇說:
「我可以接送方太。」
我要回台灣時她送了我一個她用彩帶編的書籤,一個阿拉斯加極光裝飾品,還有一罐有2007年字樣她愛喝的咖啡,她語氣堅定的對我說:
「把書籤放在《聖經》裡,極光擺在書桌上,泡杯咖啡看書或者寫文章,就會想起我來了;你一定要相信我們還會再見面。」
我在台灣很少看到這樣耳聰目明,又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老太太,我不知道兒子調回台灣之後,我是否還能再見到漱蘭姊,我會把她當一個標竿來學習、懷念。
●
馬老師叫馬孝駸,她大哥馬孝駿先生是馬友友的父親,她長得像大哥,馬友友長得像父親,他們姑姪一看就是一家人。
馬老師是中央大學教育系畢業的,她先生是馬來西亞僑生,是她中大的同學,三十八年大陸易手她與先生回馬來西亞,後來又去英國留學。沒想到學成返回馬來西亞沒多久,她先生就因肝癌去世。她說:
「那時我三十出頭,有一兒一女,身在異鄉,不知如何是好。幸虧婆婆幫我看孩子,讓我可以安心教書。」
後來她大哥把她們接到美國,美國也是異地,為了把兩個孩子拉拔長大,她什麼都不敢想,連哭也不敢。因為什麼都不敢想,她的心仍是三十八年中國人的心,講起話來像小女孩般純淨。有次我們聚會她說起最後一次去法國給她父親上墓,就很動人。
「我和我大哥一起去的,墓上的金字都脫落了,我們買了金色指甲油,一點,一點把墓上的字塗成金色。」
馬老師是寧波人,大陸請馬友友回寧波掃墓祭祖,她大哥已經不在,馬友友帶姑姑同去。來訪問的人問她,返鄉有什麼感想?她說:
「一個人要飲水思源。」
然而離家六十年了,她要尋找的東西都尋不著了。
馬老師的兒女都很有成就,她原本跟女兒住西雅圖,因為兒子在阿拉斯加當法官,娶妻生子以後希望她來幫忙帶孫子。她兒子對她說自己是祖母帶大的,很喜歡祖母疼愛孫子那樣的感覺,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嘗到祖母疼愛的滋味。馬老師說:
「我就不好意思拒絕。」
那時她才剛到花甲之年,冬天阿拉斯加開始下雪,她就坐在有暖氣的屋子裡一面編織,一面看窗外大雪紛飛。上了七十歲受不了阿拉斯加冬日的酷寒,就像漱蘭姊一樣冬天去西雅圖,夏天來阿拉斯加。她看了我的《我帶你遊山玩水》,悄悄對我說:
「告訴你一個祕密,我一晚沒睡把你的書看完了,我哭了,一直哭,我先生過世我都不敢哭,怕一哭自己就崩潰了。沒想到事隔五十年,我才痛痛快快哭了一場,你寫的我都懂得。」
《我帶你遊山玩水》中有多篇紀念患肝管癌過世的丈夫,馬老師在作者簡介中看到我廿五年生屬鼠,像小女孩般笑著對我說:
「我還發現一個祕密,我們都屬鼠,我長你十二歲,我們是兩隻小老鼠!」
我的眼睛紅了,世界這麼大!然而,中日之戰、國共之爭、喪夫之痛,都讓我們這兩隻小老鼠遇到了。
馬老師比我先離開阿拉斯加,行前送我一條她編織的圍巾,她說:
「冬天出門把脖子護好。」
我望著她久久說不出話來。
●
楊媽媽小馬老師一歲,是河南人,和我是同鄉。她用河南話喊我:「老師。」顯得特別親切。楊媽媽十七歲離開河南老家,心中牢記她父母對她說的一句話:「對人要禮讓、幫忙。」她兒子在阿拉斯加開中國餐館,她負責麵食,楊媽媽鍋貼非常有名。
她來阿拉斯加二十多年了,如今已經退休住在老人公寓,每月可以領一千多美元老人福利。老人公寓裡只有她一個中國人,她沒有讀過中國書,也沒有受過美國教育,只憑著十七歲離家時她父母對她說的那句話:「對人要禮讓、幫忙。」她走到哪裡都受人歡迎。
有兩件事她最津津樂道,老人公寓的洋人都喜歡吃她做的鍋貼和酸辣湯,另一件是她考美國公民只考了一次。她說:
「我兒子考了三次,我只考一次。」
原來她去移民局考公民,她兒子替她當翻譯,她只要回答yes、no,就行了。她每月領的老人福利花不完,每年都回台灣、大陸探親,問她一個人坐飛機怕不怕,她說:
「怕什麼!我十七歲就離家了。」
她說的家是河南老家,離家就是去流浪,她現在雖是美國公民,骨子裡她是中國河南人。她會說書、唱小曲,教會裡有活動,楊媽媽會大大方方站出來說唱一段。她口中吐出:
「我乃中原人士!」
字正腔圓,讓人聽了有種有家歸不得的哀傷。
●
素芬五十,是我們長青組裡最年輕的一員,她在華航做簽派員,飛機能否起飛由簽派員決定。她選我們聚會那天休息,負責聯繫、接送工作,她母親也八十多歲,只會說台語,每次跟素芬來她都靜靜的坐在那裡不講話,但會帶她做的東西給大家吃。
素芬彷彿我們大家的女兒,活潑、能幹,曾經是文藝青年。知道我寫作,告訴我許多年輕時候的事,摩托車在台灣還不很多時,她就騎摩托車上下班。路上碰到同事就帶人一程,她先生也是她摩托車後座的常客。她說:
「我們公司附近有條河,有許多飛來台灣過冬的雁鴨,我告訴同事我養了一群鴨子,他們都不信。只有我先生相信,有一天下班我先生說:『帶我去看你養的鴨子。』我們就開始談戀愛。」
她先生也是個浪漫的人,冬天來阿拉斯加探親看雪,車子開到雪地不能發動。阿拉斯加天寒地凍,他正不知道如何是好,經過的車子一輛輛停了下來,那些老美一個個下車,幫他把雪地裡的車子推上馬路。他感動的說:
「我坐在有暖氣的車裡發動車子,那些老美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冰天雪地幫我推車,我心裡真是很過意不去。我當下告訴自己,如果有機會我要在這裡住下來。」
素芬夫妻都好客,知道我喜歡阿拉斯加,對我說他們有空房子,如果將來兒子調回台灣,歡迎我到他們家住。素芬說:
「方媽,只要你打個電話告訴我你什麼時候來,坐哪班飛機,我就去機場接你。」
我何其有幸!在古稀之年能到這麼好的地方居住,還有那麼多好人喜愛我。